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中物理概念教學思考論文

時間:2021-09-11 16:23:13 物理論文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概念教學思考論文

  摘要:概念是構建物理知識大廈的脊梁,我們要學好高中物理概念,首先就要對物理概念及其分類有所了解,同時在學習概念的過程中也是有法可循的.

高中物理概念教學思考論文

  關鍵詞:高中物理概念;學生;感知

  高中物理概念學習是學好高中物理,順利解決物理問題的基礎之所在,那么如何指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概念呢?本文就該話題進行分析,談幾點筆者的思考.

  一、物理概念的定義及分類

  所謂“物理概念”,就是人腦對事物的物理屬性及其相關特征進行抽象概括而生成的思維形式.物理概念的生成是人將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認知的過程,其中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必然聯系將構成概念的內涵,概念與其他概念間的相互關聯和對比組成了概念的外延.物理概念一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對事物本質特征的定性反映,包括電荷、理想氣體、勻速運動等;另一類是對事物本質特征的定量描述,包括質量、電流、位移等,這一類一般又稱為物理量.

  二、高中物理概念的學習策略

  學生物理概念的學習和掌握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習得、保持和提取,因此筆者也將物理概念的學習策略分成習得策略、記憶策略和提取策略.本文重點談習得這個環節的`策略,學生概念的習得過程主要集中在課堂上,因此對應的習得策略主要針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具體來講有以下幾項內容.

  1.實驗感知策略

  所謂“實驗感知策略”,就是教師通過實驗器材將某些現象反復重現,讓學生通過感官來進行有意識的觀察和研究,進而提煉出對應的物理概念.實驗感知策略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觀察,觀察是學生運用各種感覺器官和物理儀器,對有關現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感知,獲取相應的感性信息,為掌握事物本質積累對應的素材;(2)推測,推測是學生整理收集的信息,并由已知的結論對某些未知結論進行推測和判斷,并在這一思維過程中形成概念化的猜想;(3)實驗,實驗是形成科學概念的基礎,它是在人為控制下,通過各類物理儀器或材料對已有推測進行驗證,從而證實概念在對應范圍內的正確性.例如,有關“機械振動”的概念,教師可以先通過視頻展示樹枝晃動、浮標起伏、鐘擺擺動等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對應現象的共同特點;教師由此告訴學生這就屬于“機械振動”,并鼓勵學生推測出:機械振動就是物體在平衡位置附近所進行的的往復運動;教師再通過實驗演示彈簧振子和單擺的運動情形,由此引導學生科學地建立“機械振動”的概念,并且逐步認識到“平衡位置”、“往復運動”、“回復力”等附屬概念.

  2.前概念的轉變策略

  在系統化學習物理之前,學生會自發地對生活現象或經驗進行總結,從而形成一些概念,這就是學生的前概念體系,這里面自然也有相當一部分與物理現象有關,但是這些物理類的前概念往往由于其過于膚淺和主觀,因此存在著不合理性,它們對科學概念的建立會產生一定的干擾.教師在組織概念學習時,一定要注意轉化前概念,相關策略就是所謂的“前概念的轉變策略”.前概念轉變策略的實施程序包括:(1)暴露,前概念一般具有隱蔽性,在組織概念學習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這些概念暴露出來,由此激起認知沖突,促使學生認知體系的動搖,為新概念的建立做好準備;(2)批判,通過實驗、邏輯推理等手段讓學生發現前概念的錯誤,由此產生重構概念的需要,同時批判前概念過程也正是新概念逐步建立的過程,正所謂“不破不立”,破和立又是相輔相成的.例如,在引導學生認識“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提問:一張紙和一枚硬幣同時從同一高度釋放,誰會更早著地?學生按照生活常識,回答硬幣先著地,這就是前概念的暴露過程;教師讓學生自主操作,將紙揉成紙團后與硬幣同時釋放,卻得到同時著地的結果,該現象就是對學生前概念的直接批判,學生對落體運動的研究需求越來越強烈,其后教師再通過毛錢管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對比,由此幫助學生建立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

  3.分層理解策略

  分層理解策略是學生圍繞所學習的概念,先通過現象來把握住核心,然后把握事物的本質特點來分析其共性特征,再通過抽象思維形成概念,并理解和運用概念.該策略的具體實施程序包括:(1)明確現象;(2)抽象概括;(3)總結結論;(4)理解運用.例如,在學生對“動量”進行學習時,教師先通過情境創設來讓學生明確現象:小孩和大人相撞,誰容易摔倒?學生通過分析之后,明確彼此作用的效果應該由質量和速度乘積來決定,由此總結出概念:動量,即物體的質量和速度乘積.教師再引導學生在具體問題處理中,對動量進行運用和理解,進而明確:動量屬于矢量,其運算要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動量屬于狀態量,對應某一時刻和位置;動量具有相對性,要明確參考系;動量的單位是kgm/s.當然,我們的概念教學,也切不可一談概念、規律,就是實驗探究,某些理論規律適合讓學生在嚴謹地數學推導中實現規律認識的,這還是要求教師啟發學生進行理論推導來進行,由此才更加有助于學生的能力提升,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規律.一旦教學方法得以確定,課堂情境的設定基調就確立下來.一般情況下,啟發分析教學適合以問題情境的創設來進行新課;而講授式教學則適合創設信息類情境,探究式教學自然需要營造探究型的情境.高中物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概念學習時,務必要匹配物理概念的具體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大程度地挖掘物理課堂的價值,促進學生能力的有效提升.

【高中物理概念教學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淺談物理概念教學06-27

對高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思考論文12-12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思考論文01-21

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思考的論文10-31

高中物理教學創新教育的思考論文01-10

少數民族高中物理教學的難點及應對思考論文01-15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思考論文11-27

編寫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與實踐 論文01-20

高中物理概念教學心得體會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