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體育論文15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體育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體育論文1
1分析與討論
運動是良藥,讓大學生擁有參加體育運動的習慣是大學公共體育課的目標和意義所在。有研究表明45%的男大學畢業生,10%的女大學畢業生形成體育鍛煉習慣,60%的男畢業生,15%的女畢業生形成體育特長。從“不自然,有意”到“比較自然,似乎已經有了從事此種活動的欲望”,再到“不經意間做出某種行為或動作”,一旦跨入這個階段,習慣通常會伴隨一生、。
1.1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養成基本情況分析
艱苦專業大學生多為理工科,通常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學習處于中上等,男女生比例不協調甚至沒有女生,將來工作的環境艱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擁有很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特別是剛入校的大學生,生活方式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調查發現,艱苦專業大學生喜歡體育的程度,男生約為女生的2.5倍,喜歡體育的程度處于中間水平的男女比例基本接近,調查人數中一半以上學生表示喜歡體育,對體育沒有興趣的學生大約為調查總數的5%左右、。、態度決定一切。筆者認為,艱苦專業大學生對于體育的態度除和自身有關系外,也和學校對待體育的態度以及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的影響及體育運動氛圍有關。大學生的生活相對獨立自由,有很大的群體性趨勢。本研究結合我國的體育人口判定標準及其操作定義“每次運動30min以上,每周三次以上,每次中等強度以上”,另外規定參為體育運動習慣養成者。由表1可見,擁有體育運動習慣的比例男生明顯高于女生;高年級與低年級擁有體育運動習慣的比例基本一致,原因一方面為低年級上體育課,時間也充裕,另一方面高年級學生步入社會,急于找工作等;處于動蕩期的學生(即不確定是否擁有體育運動習慣)占到了調查人數的27%,這部分人群需要及時引導,環境影響,假以時日會成為體育運動習慣擁有者的成員。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生存、生理、尊重、交往和自我實現五種層次,而體育可謂貫穿于每一個層次之中。大學生為完全民事行為人,參與體育的動機自然也比較明了。由圖2可見,運動減肥、緩解壓力、人際交往、文化環境、習慣娛樂所占比例較大,特別是艱苦專業大學生家庭和就業壓力比較大,人際交往也相對薄弱,大學的文化和氛圍更促進了他們投身體育之中。大學生一個最奢侈的優點就是擁有大把的屬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就是除上課、吃飯、睡覺等完成必要事情之外的.時間,我們把他叫做“余暇時間”。由圖3可見,閑暇時間用來看電視上網、打游戲、睡覺的大學生分別占到了調查總數的64.4%、34.3%和47.3%,看書學習僅為23.1%此外談戀愛和社交活動也占據了不少比例,明確表示余暇時間參與體育活動的艱苦專業大學生比例為31.1%。調查發現,時間不足,身體困乏、懶惰,天氣因素是影響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參與度的首要原因。綜上所述,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現狀不容樂觀,應該引起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自身的高度重視。
1.2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特征研究
1.2.1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形式和場所分析大學是個小社會,大學生更愿意彰顯個性,更愿意到社會中去歷練。高校社團則為他們提供了平臺,比如體育社團就會帶動了學校體育的發展和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艱苦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形式排在前三位的為集體社團、和社會人、個人自己,場所選擇以學校和俱樂部居多。一方面說明大學具有更高的社會性和群體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學生有了獨立自主的一面。尤其參與體育社團組織,可以更好地發揮大學生的特長。特別是艱苦專業大學生,很多來自農村,對很多城市學生習以為常的東西不太了解,積極參與社團,參與體育運動,可以增進學習,擴大交際圈,提高辦事能力。
1.2.2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項目選擇分析大學生具有了獨立的人格,做事擁有自己的主見,在體育運動項目的選擇上也表現出了特定的時代潮流,當然艱苦專業學生由于經濟和傳統觀念等影響會稍有區別。由表4可見,艱苦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主要以球類(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車、輪滑、足球、游泳、跑步等項目為主,在俱樂部中進行力量練習的學生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每一個體育運動項目都有其精彩吸引人的一面,艱苦專業學生切不可因為攀比或追風而選擇超出自己經濟允許范圍內的體育項目,最終得不償失,事與愿違。
1.2.3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穩定性分析體育運動習慣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穩定性。體育運動本來就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讓人發現其魅力所在,當然在參與的過程中往往需要考慮天氣、環境、搭檔等諸多問題。結合“體育人口”的操作定義,發現在校學生是最容易成為體育運動習慣擁有者的人群。艱苦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穩定性主要體現在:時間點、次/周、時間/次、運動強度和量以及年限等方面。由表5可見,利用課下時間、周六日和體育課從事體育運動的學生占很大比例,而由于寒暑假學生忙于找工作或者打工、旅游,所占比例相對較少。艱苦專業大學生每周參與體育運動的次數以1次居多,但每次活動的時間超出1h以上的占到了調查總數的44.7%,很少有每次活動不足半小時的學生。艱苦專業大學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農村,身體機能相對較好。從圖5可以看出,一半以上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時達到了中等強度以上水平,即身體出汗,感覺休息下后身體比較疲憊;強度較大的學生比例為24.6%。由此可見只要是參與體育運動的艱苦專業大學生,基本達到了體育鍛煉的目的。運動年限是體育運動習慣穩定性最直觀的體現。結合表1、表7可以得出,擁有和處于“動蕩期”運動習慣的大學生,運動年限通常在半年以上;一半左右學生達到了一年以上。
1.3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中存在陋習情況分析
體育運動過程中會表現出一些明顯的特征或現象,有些是好的,有些事壞的。大學生生活相對自由松散,自主性強,往往擁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我們暫且叫做“陋習”。文章所指陋習主要為艱苦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時存在的不好習慣,主要包括不做準備活動、穿便裝,戴首飾、空腹或飯后運動、活動過量成癮、運動后立即沖冷水澡或喝大量水等。準備活動往往最容易被大學生忽視,即使是慢跑也要適當做一下拉伸和體轉等活動,畢竟讓身體直接進入劇烈狀態,心臟等系統是無法馬上接受的。從圖6看出,空腹、不做準備活動、運動后立即沖冷水澡和大量飲水的學生比例頗高;穿便裝戴首飾運動的大學生時有出現;每次運動過量的學生占到了總數的一半左右。建議大學體育教師在上課時要引導學生進行規范、合理、科學、安全的運動。
2結論與建議
2.1結論
1)體育運動習慣應是個體主動積極性的需求,體現在從事體育運動的場所、形式、項目類別、穩定性四個方面。
2)艱苦專業大學生擁有體育運動習慣的現狀不容樂觀。
3)艱苦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形式以集體社團、社會人士、個人為主;場所以學校、俱樂部、小區及公園為主;項目類別以球類、自行車、輪滑、足球等居首,自主性較強;時間點以課下時間、周六日、體育課居多;周次數以一次居多,持續時間則較長,強度和量基本適宜。
4)艱苦專業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存在“陋習”嚴重。
2.2建議
艱苦專業大學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將來參加工作基本在偏遠地區,工作環境艱苦,要求身體機能要過硬,所以一定要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期望通過體育活動提高生活質量,體育必須走入生活,在此基礎上還必須構建成為人們生活組成部分的體育活動方式,即體育生活方式。建議高校整合教育手段,以人為本,改善教學內容和方法,增加體育硬件和軟件建設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大學生運動興趣;及時反饋評價,加強意識教育,提高艱苦專業大學生的體育成就動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論文2
創新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形式,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思維方式,挖掘教學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的智力、技能和技術的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目前小學體育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
一、變換隊形提升創新欲望
小學生好奇心強,我們應保護好這種好奇心,所以我從簡單的、平淡的集合隊形入手,用不斷變換隊形的方法,來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創新興趣,培養創新意識。體育課集合隊形一般常規采用4列橫隊,時間一長,學生覺得單調。為此我引導學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隊形上能否變化一下,于是,同學們很高興,個個想辦法、出主意,每次課后根據學生提出確定下次課的隊形,這樣,每節課都有新的花樣,而且這樣一來,學生興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轉,學生們早早的排好隊在等待老師的到來。對創新也充滿了信心,對體育課的關注大大提高。
二、精心的組織分組的變化
在教學中可以從改變教學的分組形式入手,通過學習小組形式的重新組合,來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的實際需要,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具體的方法有:
(一)自由組合的分組。在教學中,改變過去一般按男女學生高矮的分四組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八個小組。目的是讓興趣一致、關系良好的學生結合在一起,營造一種愉快、和諧、團結互助的課堂氣氛,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和奮斗目標,有利于學習和體育競賽的順利進行。
(二)互幫互學的分組。教師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優劣情況和對體育動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調節各小組人員的組合,使各小組都適當安排一部分好的學生和稍差的學生。在學習中通過組員間的互幫互學來提高學習質量,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繩的練習中,組員之間互相幫助,好的學生在技術上對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充當小老師,讓差的學生學有榜樣、學有目標,提高他們的體育成績。
(三)分層次教學的分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男女八個小組。結合因材施教和從實際出發的教學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相應的學習目標,實行因材施教。
三、教學情景的設置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們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在教學中應遵循兒童認知和情感變化的規律,進行生動活潑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教學,以迎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使課
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如在游戲練習中,將"障礙接力"改變為"小八路送情報"這一情景游戲,將游戲內容故事化。將游戲過程的各個障礙改為為繞過"敵人的哨崗"、跳過"小河"、爬過"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學生在練習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臨其境的練習使他們興致高漲,樂趣無窮,既學會了動作,又培養了克服困難的精神。
四、兼顧分層教學
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因為身體素質的不同一節課中有的.吃不飽、有的吃不了,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在教學中,結合分層次分組,嘗試了分層次教學的實踐。目的就是更好地實施因材施教,教學中,先按學生水平的差異分好層次,再因人而異地制定學習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學方法,有效地解決課堂上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充分發揮和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優的發展,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效果。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學中,將學生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高低分為男女各四個小組,各分為a組(素質好)、b組(素質中上)、c組(素質中)、d組(素質差)。練習中,"橫桿"的高度根據各小組學生層次的不同而調節。這樣,使到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各自的要求,獲得成功的喜悅,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五、評價要細化
在教學設計時,我們圍繞了體育的各種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等,細化了評價項目,確定了的體育常識、運動素質、技能技巧、出勤表現、身體素質等項目對學生進行評價。將百分制改用a(優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個檔次。實踐中,各項目的評價只對學生公布等級的檔次,而不直接公布具體分數。這樣,減少分數的負面影響,同時,由于差異的減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達到全面、中肯地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在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中,要上好有創新意義的課,老師必須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上大膽改革,敢于嘗度,敢于擺脫原有的模式,還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廣闊的思維空間,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狀態,具有不斷創造的欲望,不斷活動的欲望。同時還要學會獨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領。只要我們多嘗試、多實踐,體育課堂一定會有一片嶄新的天空。
體育論文3
摘 要:一個體育教師談寫作,好像有點“魯班門前弄大斧,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感覺。其實筆者只想回顧一下自己二十幾年的體育教師生涯,如果能給廣大體育教師,尤其是年輕的體育教師一點點幫助的話,讓他們少走一點彎路,那筆者就很滿足了。
關鍵詞:體育;小論文;短小;新穎;真實;正確;積累;反思
一、短小
選題要小,畢竟絕大部分體育教師的文化素養不是很高,題目一大你就難以控制和駕馭,這就好比你能夠挑100斤的擔子,硬是要叫你挑150斤,甚至200斤的擔子,你就難以起步,甚至是步履維艱。例如筆者發表在《中國體育報》上《選擇和創編體育游戲的原則》這篇小文只有一千字,就是體育課上選用游戲要注意哪些事項,當時筆者選題的時候著眼點就很小,所以寫起來就比較輕松。
二、新穎
素質教育、應試教育、創新、減負、新課改等等,這是幾年前經常提到的詞,出現頻率高,而且別人已經在這些方面研究很深了,你再去研究就很難出成果,編輯對這方面的論文一般都是封殺,除非你是大家,或者是編輯約稿。你的文章要讓編輯耳目一新,眼前一亮,靠的是什么?新穎,吸引人,讓人愛不釋手,廢寢忘食,吸引眼球。筆者在《中國體育報》的《讓師愛回歸體育課堂》一文發表之前,當時正值江蘇省鎮江市教育局大力宣傳“三愛教育”暨“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的開始謀劃階段,筆者便抓住這一契機,選題新穎,完成這篇習作。
三、真實
寫出來的東西一定要真實,不能讓人覺得你是在無病呻吟,立馬就產生一種厭惡感,編輯更是不會多看一眼,所以真實就是你文章的生命力。《把壞情緒留在操場下》一文發表在《中國學校體育》,文中的案例就是自己在上課時的親身體驗、親身經歷的,所以文章很有說服力,下筆更是侃侃而談,水到渠成,根本就不需要東拼西湊。
四、正確
文章論證的內容、觀點一定要正確,錯誤的觀點、理論、思想自然無法逃脫編輯的法眼。那么怎樣知道自己的觀點是正確與否呢?惟有多看書,多學習,這樣才能掌握正確的觀點和思想,避免少走彎路。《享受課堂》一文發表在《中國學校體育》,該文闡述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新課改理念,符合當時如火如荼的新課改動態,闡述了《新課程標準》中的正確觀點。
五、勤動筆多積累
及時記錄學生的提問,及時記錄課堂教學反思,及時記錄隨感、心得、奇思異想以及教育教學中的心得體會;定期撰寫教學工作總結,定期撰寫論文,定期撰寫研究報告;摘錄好文章,寫自己最感興趣的東西,寫熱點問題,寫最新教育資訊問題等。《農村體育教師出來之我見》發表在《中國學校體育》,這篇習作就是在筆者給全市體育教師作培訓時將自己多年的真實寫照和盤托出,后來加以修改成型的。
六、及時反饋
體育教科研是從體育教學實踐中提煉出來的,它源于課堂,高于課堂,又回歸課堂。體育課堂教學是體育科研論文、課題的基礎;反過來,我們的體育科研論文、課題最終還是要到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去得到驗證和服務于課堂教學,這樣的論文才具有生命意義和研究的價值,而不僅僅就是為了評職稱、提干、晉級的時候去造幾篇論文,這樣的論文是毫無意義的,也不是做學問的本質。《巧練“立定跳遠”》發表在《田徑》,就是將筆者在上課、賽課、課余運動訓練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及時記錄下來寫成的。
七、時時思索
人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其實寫作筆者覺得也是一樣的道理,可謂異曲同工之妙。筆者常常因為某個主題夜不能寐:這篇文章怎樣開頭?怎樣論證?怎樣敘述?如何舉例?如何展開?如何結尾?哪樣寫效果會更好?更能打動讀者?吸引讀者?……在走路的時候、在吃飯的時候、甚至在睡覺的時候常常帶著這些問題進入夢鄉,突然醒來,還記得剛剛文思如泉的印象,筆者便翻然下床,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然后繼續睡覺。那時經常深更半夜莫名醒來,書房里的燈光伴隨著筆者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等到早晨醒來的.時候,拿起枕邊的記錄本,細細品味,有時候真的佩服自己,怎么能寫出這樣優美的詞句。那飛揚的文字筆者都懷疑是不是自己寫的。發表在《中國學校體育》上《如何提高體育教師的教科研素養》一文就是這樣寫成的。
八、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鑒別人的意見、成果來提升自己。《我心目中的體育課》一文發表在《中國體育報》;《我心目中的體育教師》一文發表在《鎮江教育》。就是筆者在上室內體育課時,將學生們“你心目中的體育課是什么樣子的?你心目中的體育教師是個什么樣子?”的討論稿整理匯編,再而結合自己教育教學實踐而完成的。可以說這些習作筆者一點精力都沒有花,如果非要說有的話,那就是筆者動了一點心思,雨天體育課怎么上?你們(學生)希望上什么樣的體育課?你們喜歡什么樣的體育老師等主題;其外,像什么心得體會、讀某某文章有感、某本書有感、觀摩了某人的課有感、聆聽了某位名師的講座有感等等,都可以把他的東西“拿來主義”,但不是全盤照抄,得有自己真切的體會和合理的闡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九、再修改
文章寫成以后不要急于寄出去。筆者通常的做法是放到1~2周再去看它、修改它。修改好了就再放它一周,如此幾個循環,它也就有模有樣了;而且在這個修改循環階段你還可以再去創作另外一個主題,這樣交叉、循環修改、良性循環,你就會慢慢走上正確的、有序的、良性的、循環的、螺旋的、上升的正能量軌道,而不是單線的、耗時的、疲勞的、負能量軌道。《農村體育教師出來之我見》發表在《中國學校體育》,近10000字。就是筆者幾易其稿,反復推敲,最后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完成的。
體育論文4
1.結果與分析
1.1景德鎮被調查的社區老年人基本情況。被調查社區老年人中男性相對較少一些,男性比例為47.5%,女性為53.5%;
1.2被調查老年人對體育健身服務有關知識的了解程度
1.3社區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內容滿意度的結果與分析。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對社區體育健身服務內容有著不同的看法存,對于健身知識的指導是否專業化,是否能夠滿足每位老年人的需要,大部分被調查者持有反對的意見;對于社區老年健身體系的管理是否科學可行,超過半數的老齡人表示不贊同目前的管理方式。有一半左右的老齡人認為社區服務的宣傳力度還存在著缺陷;部分老年人認為社區現有的體育鍛煉設施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并且對于這些設施收費也持有懷疑態度。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認為社區應該加強對于體健身服務體系的建立,加強在老年人群中的宣傳力度。唯一令人滿意的是,社區就健身的環境而言還是得到了大部分老齡人的支持,大家也承認社區在這些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并加以肯定,希望社區老年體育健身體系的不斷完善,真正的使老人有老有所養的歸屬感。
1.4景德鎮社區老年人體育健身期待的服務內容。我們都知道不同年齡的老齡人對于體育健身有著不同的愛好,并且就算是同一年齡的.老年人,因為身體狀況的不同,興趣愛好的不同,都會有自己所鐘愛的體育健身項目。所以為了能夠了解不同老齡人的需求,從而選擇需求最為強烈的項目進行建設。定期的開展各類問題活動,創建一個良好的健身環境、營造出老年人群中的健身熱潮。社區積極完善各類健身設施,打造良好的健身環境,為不同的老年人制定出不同的、適合自身的鍛煉計劃,加強老年人群中的體育健身知識的教育,致力于提升老齡人的健康狀況。有一半的老年人認為政府應當正確的加以引導,促使這一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1.5景德鎮社區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存在的問題。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老年服務體系的建立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政府的重視度還不夠,宣傳的角度和力度還有待改進、缺乏體育健身知識在老齡人群中的普及以及非常重要的是相關專業管理人才的匱乏。部分人缺乏對于老年體育健身知識,想鍛煉但是不知道從何做起,有些甚至因為沒有合理的健身體系,而使得健身效果不佳或者甚至出現適得其反的狀況。缺乏專業的指導,沒有專業的管理工作人員來調動大家鍛煉的積極性,沒有足夠的體育健身設施,這些都是限制這一體系發展的原因。景德鎮政府對老年社區體育的資金投入缺乏,造成社區該項服務收費也是頗受爭議,也是遏制該體系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結論與建議
2.1結論
(1)景德鎮社區老年體育健身活動硬件設施不能滿足老齡化趨勢的要求;
(2)景德鎮社區老年體育健身活動專業性管理人才嚴重匱乏;(3)景德鎮社區老年體育健身服務體系不能為老年人提供適合他們的鍛煉任務,無科學性的依據;
(4)景德鎮社區老年體育健身沒有系統性的體育鍛煉知識的普及,宣傳的力度角度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2.2建議
(1)完善社區體育健身設施,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老齡人健身環境;
(2)加強對于老年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滿足老齡化即將到來的要求;
(3)社區應適當的聘請專業的健身教師為每位老人制定出合適的鍛煉計劃,并在鍛煉過程中提供專業性的指導;
(4)利用各種途徑加大宣傳,營造在老齡人群中進行體育健身的良好氛圍。
體育論文5
【摘 要】體育課堂的靈魂是要更加關注學生的運動快樂感,培養他們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終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并切實有效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使學生在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中,產生興趣、養成習慣、形成意識、鍛煉質量、陶冶情操。因此,如何運用音樂作為體育教學媒介,為優化課堂創設提供充滿時代氣息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使體育課堂變大、變新、變活,是現代體育課堂學科整合的方向之一。
【關鍵詞】優化 體育課堂 音樂
在小學體育課中,引入悅耳動聽、節奏鮮明的音樂,是一個非常有益的教學手段。利用音樂來創設教學情景,活躍課堂氣氛,優化教學效果。我國古代文獻的《樂記》中就有記載 : 樂者 , 心之動也。其意思是音樂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藝術 , 也是音樂的藝術 , 聽覺的藝術。音樂通過人的聲音或樂器發出的節奏旋律直接刺激和影響人的聽覺 , 使人產生情緒和情感的體驗。那么 , 如何把音樂引入體育課堂 , 優化體育教學,從而來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 , 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呢 ? 在此,本人僅就體育教學與背景音樂,談談自己的實踐體會和粗淺看法,以求同行共同探討。
1 體育和音樂的整合優點
體育與音樂雖屬兩種不同的藝術,但對人體之生理、心理作用確有異曲同工之處。其理論依據:體育運動對人的生理、心理作用不勝枚舉,而使其產生疲勞,這是不可否認的,心理學家分析:人體在音樂伴奏下運動時,大腦左半球得到積極性休息,改善大腦的供氧能力,提高體內營養物質的轉化速度,延緩生理、心理疲勞的過早到來。音樂以其特有的語言,作用于人的心理,引起主體的聯想,激發感情。在體育與音樂之間進行學科交叉滲透,使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變得豐富多彩,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不自覺的全身心的投入,在快樂的體育中強身健體。實現《體育與健康》的教學宗旨“健康第一”,優化體育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1.1調動學生激情,提高學習興趣
體育課堂上增加了音樂旋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潛在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如: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對于一些重復單一的技能動作練習感到枯燥無味,因此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效果。這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客觀存在的因素,而是沒有將學生內在的激情調動起來。在音樂的伴奏下刺激學生的聽覺,進行同樣的教學內容練習,學生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情緒高漲。
1.2發展學生的節奏感與韻律感,協調學生的身心
節奏是音樂的骨架。音樂之所以具有無窮的魅力,是與節奏的千變萬化分不開的。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一種奇特的作用。,使學生在音樂中學習動作,技能,感受了節奏,感受了動作。而且,音樂又給了他們充分的想象與表現的空間,使他們在音樂的伴奏下,積極的、活潑的、自由的想象,并力圖在姿態、形體、氣質等方面充分表現了個人的潛能,使身心得到了協調的發展。并且音樂可以使學生精神愉悅,消除疲勞,可以調節學生的心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協調發展。
1.3促進學生能量的釋放,提高生理技能,推遲疲勞的出現
音樂通過音效,能夠影響人的機能,激發人體能量的釋放,使靜態變為動態,從而使人有一定的
活動欲望。從生理角度來講,在劇烈運動時,心臟跳動很快,中樞神經系統高度緊張,肌肉的緊張度也很高,呼吸系統在盡最大能力工作。如果突然停止運動,由于肌肉失去運動中收縮與放松的工作過程,突然造成被動的緊張,特別是對下肢靜脈血的擠壓作用停止,大量靜脈血集中停留在下肢肌肉中,造成返回心臟的血量減少,一時間出現腦部貧血和嚴重缺氧,血壓下降,呼吸短促,造成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心慌、甚至是暈倒等癥狀。如不及時調整,人的生理機能就會處于劣性循環狀態,影響工作技能的掌握和體質的增強。在做放松運動時感受到音樂時,大腦的活動性就會得到改變,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心收縮力減弱,肌肉的緊張程度得到緩解,使機體處于良性的循環狀態,并得到提高。從學生自己的感受來看,就是精神尤其輕松,肌肉、心血管和呼吸肌無緊張和不舒服感,而且動作技能掌握的既快又好。
2課堂合理利用音樂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樂教育”的思想。他認為學習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他的理論完全符合心理科學。在現代體育教學中,應將快樂的學習情緒貫穿于學習的各種身體練習中,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快樂感,喜悅感,以此達到讓學生熱愛體育,自覺學習體育,充分發展個性,形成積極樂觀與向上的生活態度的多重目的。 以音樂為主的體育教學法。即把優美歡快、激昂熱情,富有節奏感的音樂貫穿于整堂體育教學課中,讓學生在歡樂和充滿激情的熱烈氣氛中開展體育活動
2.1課前:
課前幾分鐘雖不屬于課的結構部分,但實驗證明通過優美的音樂鑒賞,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意識,鼓舞學生熱情投入,具有良好效果。尤其是在夏季下午的第一節課,學生常常沒有午休好,精神不集中,這時可用打擊樂曲,將起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于該音樂的'關注。
2.2準備活動:
準備部分的基本任務在于用較短的時間迅速地將學生組織起來,集中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振奮精神。做好準備活動,使身體的器官系統、機能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并從生理和心理上做好準備,對少年兒童的身心和智力的開發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在這短暫的時間里音樂能起到收心熱身愉悅身心的作用,創造良好的心理狀態和運動氛圍。準備部分的基本內容一般包括隊列、隊形、徒手操、活動性游戲等。在這些活動中,配以具有優美旋律,節奏明快的《運動員進行曲》,能渲染賽場風云意境,又能激發學生爭強好勝心。通過觀察和測試發現:學生的步伐矯健、心律加快、呼吸加深、節拍準確,可極大地提高動作質量和練習效果。
2.3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體育課堂的主體,是教師講、學生練的重要環節。要求大腦皮層處于最適宜的興奮狀態,人體機能保持較高水平,在此情況下完成學習和訓練任務。在這環節能妙用音樂,調節氣氛,起到對強心健體、增智促技起著良好的輔助作用優化過程。如果練習時間過長,學生容易疲勞和厭倦,覺得枯燥無味。配上音樂,情況就不一樣了。比如運用圓舞曲嘭、嚓、嚓的節奏就可以讓學生較容易掌握跑步的節奏以及呼吸的節奏;武術練習時配上《中國功夫》或《男兒當自強》等旋律雄渾的樂曲,學生就會越練越起勁。在體操、球類等技術性較強的項目中,配以優雅的樂曲,如葫蘆絲或古箏伴奏的等等,不僅能烘托練習氣氛,而且能使學生產生自由心理,使精力更加集中,練習充滿信心。
2.4結束部分:
結束部分是整節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它根據基本部分最后一個教材內容的性質,選擇一些逐步降低運動負荷的練習,使學生的生理、心理從興奮狀態,迅速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在這部分,音樂能使學生較快的穩定情緒恢復身心。在課中,一曲徐緩、舒暢的輕音樂讓學生聯想到藍天、白云、綠草、溪流,柔化成一縷輕煙,淡淡清香彌散于音樂之中配以輕松自如的舞蹈、游戲將使你的課收縮有力,達到受益匪淺,余興常在的效果。
3課余訓練輔導使用音樂
體育的各項運動訓練對學生來說培養其在疲勞狀態下勇于克服困難的決心和頑強的意志品質,以提高技能、技術、戰術和身體訓練水平為主。巧用音樂緩解學生的疲勞感有著顯著的成效。如在耐力跑訓練的過程中,只有以頑強的意志品質克服“極點”的痛苦,才能達到耐力的提高。選用節奏明快,催人振奮,鼓舞斗志的迪曲,學生跟節拍跑,要求學生跑動輕快協調、步幅均勻, 仔細聆聽音樂節拍,富有節奏地呼吸,合理控制跑速。例如在籃球練習運球時也可以采用有一定節奏感的樂曲,讓學生跟著節奏,進行枯燥單一的運球訓練,肯定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訓練中。
4實施結果分析:
背景音樂是根據體育課的基本結構、內容、任務,遵循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選用不同的樂曲,配以教學中的“音樂程序導控”。多次實驗表明,音樂的選用、設計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首先音樂應是“純粹的”,不帶歌詞的優雅樂曲;“以心聽音”,音量適宜,有主有次,有張有弛。其次,課前和準備部分可選擇:抒懷、委婉、生動活潑具有詩一般意境的舒緩樂曲。總之,體育教學與背景音樂的有機結合,對加快人體植物神經機能惰性的克服,消除疲勞,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創造優美的學習和育人環境等具有顯著作用,使學生在學習和鍛煉過程中達到入趣、入境、入情、入理,有滿足感、歡快感,對下次課的期待感,因而大大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綜上所述,藝術是無處不在的,體育教學也是如此。如何使音樂、體育和美育相輔相成,使學生的情感接受藝術和體育的熏陶,精神境界趨于高尚,成為身心和諧發展的有用人才的教育目標能否真正實現小學體育論文),關鍵系于教師。我們對配樂體育教學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但是我們還是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總結出一套良好的配樂體育教學體系, 教學有法 , 但無定法 , 貴在得法。怎樣豐富體育教學藝術 , 力求使本身單調的教材內容含有新意 , 從而促進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學習積極性。運用音樂調節課堂氣氛 , 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 在達到興奮高潮的同時學會運動技術技能。 讓我們的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得到良好的體育鍛煉,讓體育更快地實現素質教育所規定的任務。
5對配樂體育教學的幾點建議
音樂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體育教學中的項目繁多,技術復雜,因此,在利用音樂的功能來輔助教學時,應考慮以下幾點:
5.1音樂應該選擇純粹伴奏的,不要帶歌詞的優雅音樂,不能用流行歌曲作為背景音樂,那樣就會喧賓奪主,影響整體教學。
5.2由于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多種多樣,并非所有的項目都適用于配樂教學,有些項目本身就有很大的興趣性,如果硬要配上音樂,有可能就會弄巧成拙。因此,背景音樂的設計,要做到選曲恰當,音量適宜,使體育課既生動活潑,又有主有次、有張有弛。
5.3音樂只是作為一種工具作用于體育教學中,它不是體育課的目的。因此,音樂伴奏的時間要有限定,不要貫穿于課堂的始終,要重點選擇那些有實際意義的樂曲,否則音樂的功能會失
去其特有的效果。
5.4背景音樂的選擇不能草率從事,應做到“以心聽音”,知其內涵和意義,所選音樂的內容要健康、積極向上,學生容易接受,有利于身心健康,比如可以播放一些節奏感強的流行音樂,但是不可播放那些格調低下,有害于學生身心健康的音樂。
主要參考資料
[1] 吳世常、陳偉 著 《新編美學辭典》
[2] 戴里克·柯克 著 《音樂語言》
[3] 張耀翔 著 《感覺心理學》
[4]音樂對人的身心有何益處 大眾健康網
[5]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編委會 《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體育理論》
體育論文6
一、情境教學法概述
情境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分析不足和總結經驗得出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其主要內容是教師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為學生相應課程的學習創造一種輕松、活躍和高效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來達到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目的,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和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進而提高對課程學習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情境教學法以其創新的教學思想和顯著的教學效果,正在廣泛地應用在教學中,并且發揮著更大的價值。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
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并且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情境教學法正是針對學生的這一階段的年齡和學習特點進行的有效的體育教學。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發展實際出發,積極為學生營造一種活躍、輕松和趣味性強的教學情境,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大幅提升。因此,情境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
2.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
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自身身體素質的重視和全面素質發展的關注,進而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意識。小學體育教學也充分地踐行這一教學目標將教學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全面素質發展上面。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在體育學習的氛圍和環境中,逐漸形成體育意識,并且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3.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可塑性強和思維活躍的特征,教師要抓住學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對學生的思維和素質的提升進行培養和提高。在情境教學法的有效應用中,教師運用多樣化的創新策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進行培養。學生在模仿、學習和教師的科學引導的過程中,思維水平和自身能力得到了提高。情境教學法在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方面意義重大。
三、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1.創建活躍的體育游戲教學情境
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一,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和對游戲的興趣,為學生創建良好而體育游戲情境。將體育游戲融入小學體育教學之中,合理設置游戲內容和安排游戲的應用時機,保證體育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和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將游戲融入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就能夠掌握體育知識和技巧。例如,教師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提高學生的短跑效果時,可以通過“紅綠燈”游戲對學生的反應能力進行鍛煉。學生可以在一塊規定的場地上行走,當聽到老師喊紅燈時,學生就要立馬停下,喊綠燈時,學生就可以繼續行走。一旦有學生反應慢沒有跟上節拍就要做兩組老師規定的體育動作,蛙跳或者是高抬腿等。
2.營建良好的問題情境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很大程度上是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質疑和解疑都是學生學習不可缺少的條件。因此,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為學生營建良好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體育知識和體育技巧。教師選擇的問題的難度要適當,并且要和學生的學習實際相符。例如,在學習跳遠這一體育課程時,教師可以首先提問學生是否知道跳遠這項運動,對于跳遠的動作知道多少。學生對教師的提問會產生極大的興趣,進而學生會對跳遠學習有一定的期待和興趣,學生在真正學習完成后也會記住教師教授的技巧的體育知識。
3.創造舒適的音樂情境
音樂會給人以美的感受和輕松愉悅的心情,并且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造輕松舒適的音樂情境,能夠將學生從枯燥呆板的單純體育教學中解放出來,拓展學生的天性和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教師要注意選擇學生喜聞樂見或者是感興趣的音樂,吸引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重視,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勵志類的歌曲《水手》《團結就是力量》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也可以在學生做放松操時,播放舒緩的音樂幫助學生放松身心。
四、總結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應用價值極大,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小學體育教師要注重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創建良好的游戲情境、問題情境、音樂情境等,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進而實現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
體育論文7
學校體育,就其目的、任務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而小學教育則養運動興趣、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為主,并起到育人作用。小學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求新、求異的心理較強,這就要求我們每節課都要有新意,用新鮮的事物、形式或角度來刺激學生,啟動學生活動的動力,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讓學生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從而達到“健康第一”的課程目標。在這個廣闊的空間內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去發現、去探索、去耕耘、去創造,以便我們的課堂更貼近學生的需要。
1、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小學生愛好體育的意識
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應十分關注小學生的運動興趣,只有激發和保持小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小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根據兒童好動、好玩的心理特點,每堂課的教學內容要多樣化,一般不少于三個項目,各項目的時間安排不宜過長,組織教學要緊湊。即使同一內容的教學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
我在教學中發現教學組織得好,小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會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變換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種姿勢的起跑、搶物跑、折線跑、過障礙跑等,豐富教學內容的內涵和外延。這樣男學生愛好,女學生也喜歡。他們的學習沉浸在玩中學、練中玩。
2.、明確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小學生的主體地位
要體現學生主體作用,就要有科學的教學標。就要從課程設計到
評價的各個環節,始終把小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讓學生有機會去思考、去創造,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 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小學低年級的教學內容一般都比較簡單,沒有較難的技術,是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的。把教學內容進行游戲化的改造,讓學生在體驗樂趣的同時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在進行隊列隊形練習時進行游戲化改造,學大雁排排隊、推火車等形式,提高了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3.、增強健康意識教育,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小學生處在生長發育時期,不良的行為習慣會影響其身心健康。如不正確的身體姿勢會影響學生的生長發育。對小學生中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姿勢不正確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確姿勢應講明危害性。要主動幫助糾正,教會一些矯正方法,同時應讓教學內容生活化。
許多的教學內容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教學內容生活化可以從兩個方面切入,一方面我們的教學內容設計的主題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一次郊游,走在平路上——慢跑;爬山——原地高抬腿跑;過獨木橋——兩手側平舉,足尖跳;盤山道走——曲線行進。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引用學生日常玩耍中對教學內容有幫助的活動,如,打沙包,跳皮筋等。
4、重視體育中的道德品質教育
在體育活動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難,勇敢奮斗,有利于培養勇敢、堅毅、果斷、機智等意志。這些道德品質和意志,在體育的實際活動中,比在教室里的學習中更容易表現出來,教師針對小學生的種種表
現及時向小學生進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課程更實際。體育具有通過各種活動培養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和優良道德作風的功能,這種特殊功能,是其他學科和活動所不可比擬的。而且這種教育過程是在極為自然,生動活潑的活動中進行的,所以一般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手勢、眼神、語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勢指揮、眼神暗示、語言激勵”的組織方法。在實踐中我們要善于總結和挖掘其中的內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貼近學生,提升我們課堂教學的魅力。
5.加強學生安全意識教育,培養高度的責任感
體育課中不安全因素比較多。不少傷害事故都是來自小學生自身不良行為習慣。因此在體育課中應對學生進行“三愛”教育:
(1)愛自己:加強自我保護動作訓練。讓小學學會自我保護方法,了解一般運動操作處理。練習前必須檢查自身和場地器材不安全因素,樹立安全第一意識。如:鉛球標槍時,不能向著多人的地方投擲。
(2)愛別人:加強保護和幫助動作訓練。讓小學生學會保護與幫助的方法,樹立將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責任意識。如:見同學有危險時,大聲提醒。看見器材出現不安全隱患,要及時告訴老師。
(3)愛器材:教會小學生器材使用方法。在教學中可以有目的、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布置、收拾器材,保養場地、器材設備等,培養學生愛護場地、器材的習慣。這也是小學生自我教育的一個過程。
總之,只有抓住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滿足學生需求,讓他們真正喜歡上體育課,就抓住了新課程的本質,也必能達到“健康第一”的課程目標,我們的體育課也因此而永葆生機。
體育論文8
摘要:
微課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教師不僅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對數學學科的學科特點及其教學規律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還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主,靈活運用微課的教學模式進行數學課堂實踐教學,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不斷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進而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水平。
關鍵詞:
高中數學;微課;教學模式
教育改革使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與當前的教育發展要求相契合,因此,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采用微課的教學模式,不但為高中數學教學開辟了一個新天地,還能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增強數學教學的效果。
一、微課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缺乏微課教學的條件
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時間較短的微課程,一般情況下,微課的教學時間為10分鐘左右。微課教學需要利用一些網絡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而當前一些學校缺少錄制微課的電腦、視頻錄制設備等,尤其是一些農村地區的學校,既沒有專業的微課錄制工具,也沒有相應的場地。而且,一些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還缺乏制作經驗,比如在制作材料、制作流程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因素都影響了我國高中數學教學的微課應用效果。
(二)教師對微課教學缺乏充分的認識
一些高中學校的數學教師對微課認識不足,認為微課教學就是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播放一些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的實踐教學方法,認為這種教學模式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學作用,也沒辦法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因此,很多高中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采用微課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
(三)不重視微課教學內容的設計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知識結構來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微課是一種全新的現代教學模式,教學形式新穎,教學手段比較先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一些數學教師對微課教學模式缺乏正確的認識,也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來運用微課教學的方法,不僅影響了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還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二、微課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加強對微課教學設施的配備和教師培訓
針對部分高中學校微課教學設備不足的情況,學校還需要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比如定時開放學校的計算機學習室,或者采用班內的多媒體教學工具,將有電腦網絡與無電腦網絡的學生分到一個學習小組內,學生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來進行微課學習,而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校因為缺乏微課教學設施,影響微課課堂教學效果的問題。學校還要加強對數學教師進行業務培訓,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比如,學校可以從理論或是實踐方面,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向教師宣傳微課教學的作用和意義,同時重視微課的制作和應用,可以為每個教師配備一臺電腦,讓專業人員為教師進行操作培訓。另外,學校也可以將微課教學當作優質課評的考核項目,使數學教師對微課教學引起重視。
(二)把握好微課模式運用的限度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微課模式進行課堂教學,還要以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為出發點。有些課程不需要采用微課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仍然可以使用傳統的知識講解的方式,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微課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在視覺體驗上的個性化需求,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提升數學學習效率。同時,數學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教學的模式,將數學題目的內在聯系性表達出來,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的學習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數學學習難點。
(三)將數學學科的特點與微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微課教學能夠通過視頻教學的方式對高中數學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并圍繞著學科的知識點進行延伸和開展,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多媒體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以及視聽技術等科學技術的運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水平。雖然微課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但它的教學優勢主要體現在教學實踐中。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微課模式進行教學時,還要重視微課教學與數學學科特點的緊密結合,從而體現出高中數學教學的邏輯性與概括性特點。而將微課教學與數學學科特點緊密聯系起來,能夠使學生以數學教學的內容為主,展開積極的學習探索。比如,在講到“數列”的問題時,為了便于學生對數列的概念有一個明確的認識,能夠理解等比數列、等差數列的定義,以及通項公式和前n項和公式等,在制作微課視頻時,可以對一些數列的定義進行展示,設計一些公式指導和輔助練習題目,讓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時,可以做出快速的反應,同時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不但與目前的教育發展要求相適應,還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微課的教學模式,除了可以有效改善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外,還可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整體水平。
體育論文9
【摘要】龍舟競賽在我國由來已久,近現代由于傳統文化的興起與發揚更是得到了有力支持。但是,龍舟比賽的現場解說一直是美中不足之處,解說能力和解說質量都有待提高。本文介紹了龍舟競賽的相關情況,對當前解說能力的不足做出了分析,并對提高解說員解說質量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龍舟競賽 現場解說 解說能力
0. 引言
龍舟比賽是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之一,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而在龍舟比賽中,體育解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如何盡到解說員的責任,向觀眾呈現出比賽的精彩與文化的傳遞,解讀比賽的精華,是本文正要探討的問題。
1. 龍舟競賽的意義
古書《穆天子傳卷5》有云:“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最早提出了“龍舟”的概念,《九歌湘君》有云:“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現代學者認為,飛龍即龍舟,文中描繪了古人乘舟將玉佩投入江中,悼念某人。該人指的便是屈原,這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相互印證。此后,歷朝歷代的詩詞歌賦中龍舟多有出現,不勝枚舉。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悼屈原的習俗由來已久。現代龍舟競賽在我國各地均有開展,各地龍舟規格不一,如廣州一帶龍舟,長33米,撓手80余人,南寧地區龍舟則長20多米,撓手50余人。龍舟的造型裝飾卻是大都相近,船身細長,船頭船尾以龍頭龍尾裝扮,船上上有鑼鼓,彩旗裝飾,還有彩繪布置于船身。
2. 龍舟競賽解說現狀
在大型體育競賽中,解說員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龍舟競賽也不例外。由于龍舟競賽的解說起步晚,專業性差,導致在現場解說中出現了很多不足。
2.1解說詞過于套路化
解說本應該具有實時性,實效性,應隨著場上形勢的變化做出恰當的評論。但是有部分解說員卻不是這樣,他們采用了一些不正當的形式,事先準備好解說稿。將解說詞的大體格式事先寫好,之后只需要將比賽隊伍,勝利隊伍等內容填入即可。例如:“飛濺的浪花,飛舞的旗幟,龍舟如離弦的箭飛馳而去,我們可以看到,沖鋒在第一線的是_____、_____、_____三支代表隊。”此處只需要根據場上情況填寫橫線內容,其余均可照原文念出;再比如:“進入到最后階段了!各大代表隊都在奮力沖刺!大家幾乎同時撞線!我們可以看到,冠軍亞軍分別是_____、_____兩支代表隊,_____險勝_____代表隊獲得了第三名!”[1]這樣解說,大大降低了解說難度,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解說的觀賞性、藝術性和趣味性。
2.2解說員專業素質不強
由于解說員大都不是體育專業而是播音專業出生,主要學習內容是播音專業知識,對體育專業了解不是很充分。而體育解說員需要滿足五大原則:了解比賽規則和裁判法;準備表達戰略戰術術語;熟悉各類戰術及技術的特點套路;了解技術戰術的訓練方法;能準確分析比賽,概括比賽。顯然,對于來自地方廣播電視臺的龍舟解說員來說,他們很難達到正規解說員的要求。[2]
2.3解說員熱情不高
在部分龍舟比賽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的解說員對比賽沒有相應的熱情,和現場激烈比賽,觀眾高聲的歡呼格格不入。例如,解說語調平緩呆板,語速緩慢,高低起伏不明顯,對比賽毫無熱情。再看看奧運會比賽等大型體育賽事,解說員往往充滿激情,和觀眾球迷一起高呼,聲音包含感情,充分表達著觀眾的喜怒哀樂。
3. 對龍舟競賽現場解說改進的幾點建議
要提高龍舟競賽的觀賞性,宣傳龍舟賽的知名度,展現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提高比賽現場解說能力非常重要。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賽前進行解說能力培訓
首先,解說員的解說素質應得到提高,單位應以正規比賽解說員能力為標準,對所選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培訓可以從以下點著手:
(1)對龍舟競賽的比賽規則進行了解,熟悉參賽隊伍基本信息,如隊伍曾獲得多少次冠軍,在國內排名幾何,隊員能力大體怎樣,有哪些著名運動員等。
(2)熟悉龍舟競賽中可能用到的術語,并熟練掌握具體含義。例如:浮標協助器、伙伴制、龍舟糾察、水面距離、停泊處、并排起步、尾部并齊等。[3]
(3)了解參賽隊伍的戰略戰術,各個參賽隊教練的特點,隊員的特點,并以此對場上出現的情況作出分析。例如:“甲隊的.選手A動作幅度放慢,似乎是體力不支了,據了解他在整支隊伍中體力并不是很好……”
3.2開展解說員評價制度
為了增進解說員解說熱情,提高解說質量,端正解說員工作態度,我們可以開展解說員評價制度。在比賽結束之后,讓觀眾對解說員解說情況進行調查與評價,就解說員的熱情程度,專業化程度,語言表達程度三個方面設計問卷,請觀眾為解說提出意見和建議。有關單位根據調查情況,對解說質量好,觀眾認可度高的解說員予以獎勵,相應的,對解說質量查,觀眾普遍不滿意的解說員施以懲罰。通過民意決定解說員的獎懲,較為公平妥當,可以有效的激發解說員的積極性,促進他們積極學習龍舟競賽的相關知識,提高自身解說技能,為觀眾呈現出良好的比賽現場。問卷的開展可以在網上進行,亦可通過現場隨機采訪觀眾,或賽前發放問卷進行。同時,還可實施舉報解說員“照稿宣科”活動,杜絕解說詞提前寫好的情況。
4. 結語
龍舟競賽是極具觀賞性的我國傳統競賽是,提升龍舟賽現場解說的能力,更是為比賽錦上添花。通過培訓和評教兩種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比賽解說質量,為觀眾呈現更激情的龍舟競賽。
【參考文獻】
[1]不詳.威安區首屆龍舟賽解說詞
[2]林琳.關于體育比賽轉播中體育解說相關問題的研究[J].聊城大學學報,2012,04
[3]不詳.國際龍舟聯合會術語表[J].香港旅游理事會,2011,03
體育論文10
一、文化傳承與民族傳統體育的內涵
(一)文化傳承的內涵
所謂文化傳承就是指文化在人類的任一聚居群落里的所有社會成員中所形成的縱向交接的過程。而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傳承一般包含兩方面含義,一方面是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另一方面是指對民族傳統體育技術中所包含的民族傳統文化予以傳承,比如民族傳統體育技術所包含的進取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道德價值取向“上善若水”、和諧觀念“天人合一”以及公平意識“內外合一”等。
(二)民族傳統體育的內涵
所謂民族傳統體育是指以漢族為核心的華夏民族在各個歷史階段、神州地域的各個角落所展開的,負載著民族同一心理素質特征與審美觀念的,具備著豐富的民族傳統特征的所有體育活動的總稱,其通常被為三類,即健身、養生以及娛樂,比如我們日常所開展的武術、龍舟、舞龍、舞獅、摔跤以及秋千等活動都隸屬于民族傳統體育的范疇之中。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民族傳統體育既是一種標志性符號,又象征著一種身份,其不僅蘊含著整個民族的智慧與精神,而且還是民族振興發展的力量泉源。
二、文化傳承與教育之間的關系
文化傳承與教育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所謂教育就是指可以提升人類的知識與技能,并對其思想品德形成一定影響的一種活動,它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的存在使得文化能夠連續不斷地傳承一代又一代,在對文化的傳承中具備著傳播、選擇以及創造的作用。教育發展至今,通常被分為三類,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對于學校教育而言,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育及其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關乎學校教育的傳承,并對社會教育的傳承形成一定影響。同時,在教學模式中,技術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技術與文化又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不管是二者之間的關系,還是二者教學之間的關系,都是辯證存在的,對于文化及文化教學而言,技術及技術教學是基礎與助力,而對于技術及技術教學而言,文化及文化教學則是前進方向與目標,二者互為依存,互相發展。
三、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出現阻滯的原因
(一)利益價值的過度追求
價值是人類開展活動的核心因素,人類不管在開展何種活動前都會首先對活動的價值予以估量。由于人們未對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的價值予以正確估量,導致教學指導思想受到一定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的教學指導思想都是借鑒西方體育,被單純地當作體育課教授,使得原本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民族傳統體育越來越簡單,其中蘊含的感悟、修身以及娛樂的和諧理念與人文思想存在的空間慢慢縮減,導致民族傳統體育逐漸向競技體育發展,獲獎及利益成為了高校設立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中心思想,最終使得學校在體育方面失去了文化傳承的功能。
(二)教學內容過于單一,缺乏實用性,與學生身心發展相背離
當前高校中現代體育課程發展得如火如荼,比如野外拓展、水上漂流、攀巖、跆拳道、柔道以及擊劍等,而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發展則與之相反,很少有高校會大力開展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比方搶花炮、毽球、珍珠球以及藤球等。同時,從事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的教師,其專業能力大都不足。就拿我國博大精深的武術來說,想要成為一名具備專業能力的武術老師,不但需具備長期的實踐能力,而且還要求具備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根據調查表明,當前高校武術教師的武學造詣非常令人擔憂,真正武術出身的高校教師非常少,在所有武術教師中所占比例僅為9.85%。
(三)教學方法上過于關注技術教學而忽略了文化教學
教學方法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備的多元性價值被破壞,技術教學的關注度過高,擠占了文化教學的生存空間。比方,傳統武術被改造得與現代體操無異,不再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而是變成了一種簡單的肢體動作。雖然許多大學生都熱愛武術,可是由于基本功的嚴苛要求、動作的復雜難懂以及成就的難以獲得,最終導致其學習熱情大打折扣。同時,在教學上,能夠把技術與理論完全融合的教師少之又少。這些都導致了文化傳承的停滯。
(四)人文知識學習的缺乏
高校體育教學中過于注重技術,忽視了人文知識的學習與培養。事實上,每一種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現象的產生都具備著特定的歷史與地域背景,如果對這些背景文化不了解,那么就無法了解這一文化現象產生時的人物理念,最終也就難以正確理解這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現象所蘊藏的文化底蘊。
四、站在文化傳承的立場上構建新的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模式
(一)確立具備深厚文化內涵的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理念
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理念應當與其它現代體育項目不同,需突顯其文化內涵,強調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依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及《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精神指導,針對高校大學生的基本能力與實際身體情況,應把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和傳統文化教學集合在一起,傳授給大學生有關武術、養生、民俗體育以及少數民族體育的文化知識與技術動作,使其體育技能與傳統文化素質修養都有所提升。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與措施,突顯出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育所具備的文化底蘊,借助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課程的開展,不僅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而且還促進其向心全面發展,使其真正了解到中國傳統民族體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創建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模式
民族傳統體育具備著非常豐富的內容。針對當前高校已經設立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以及適宜在高校開設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予以分類整理,主要包括四大類:一是武術類。其中主要包含長拳、太極拳以及傳統拳類等;二是養生功法類。其中主要包含五禽戲、八段錦以及易筋經等;三是民俗體育類。其中主要包含舞龍、舞獅、中國象棋以及跳繩等;四是少數民族體育類。其中主要包含博克、珍珠球、毽球以及木球等。四大民族傳統體育類項目極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因此,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時,需在內容上彰顯出文化底蘊,不同的課程需開展與之相應的文化教學。比方:教授武術課程時,需講授武術文化知識,比如武術門派的分類、服裝器械的差別等,并且需加強武德教育,教授學生“習武先習德、尚德不尚力”,要求其懂得“尊師重道”“寬容有禮”,以此培養其優秀的心理素質能力與道德水平。教授養生類課程時,需結合我國養生文化,比方飲食、修心、起居以及勞逸等。民俗體育類與少數民族體育類課程蘊含著深厚的歷史背景與地域特色,代表著我國各個地域不同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以及民情風俗等形態,因為這些體育項目頗具娛樂性,因此,在高校體育課程開展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穿插教學。如此,不僅提升了課堂氣氛的活躍度,而且還能令學生們充分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使其了解到不同歷史階段,不同地域的'人們所具備的精神面貌、文化特征以及風土人情,促使其充分感受到我國民俗文化最原始、最樸實、最和諧的魅力。
(三)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與措施,彰顯出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底蘊與特色
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課程時需以健身養生及休閑生活為目標,如此,既能令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同時又能令其體味到我國傳統文化所帶來的趣味。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手段與措施應予以創新與改良,只有拋棄原本統一的、單一的類似于競技體育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才能真正使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彰顯出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底蘊與特色。教師在教學中可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如性別、年齡、愛好以及技能等,借助不同的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指引其學習的方向。即便是針對同一課程,教師也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與動作技巧。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借助原有的直觀且生動的教學措施外,還可借鑒當前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加上課內、外的協同教學手段,以此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能真正懂得這些文化知識,掌握這些動作技巧,令其真正了解到民族傳統體育及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創建一套具備科學性與合理性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由于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不斷加深,《新綱要》里“健康第一”及人體思想的樹立,使得教學評價的范圍得以延伸,形成了“三大結合”式評價體系,即理念評價結合實踐評價、顯性評價結合隱性評價以及過程評價結合最終評價。如此一來,對于學生在體育學習方面的評價而言,學生的日常表現、努力情況、進步大小以及出勤狀況等都成為為影響至深的因素,使得評價的主體性、客觀性以及科學性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另外,高校在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對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掌握程度予以評價,而且需對其身心發展的各方面因素進行評價,以此正確估量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效果,有利于教學計劃的下一步調整與進行。當然,評價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學生自評,也可以是教師評價,當然也可是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
體育論文11
一、體育改革對策
1.開發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資源
因為高職院校的專業非常多,根據同學們喜歡的課程種類,根據各個院校的辦學宗旨,可以開發出多種學生自由選擇的體育課程。
2.改革教學的方法
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過程當中,改變學生的學習地位,引領著學生積極參加每一項體育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的位置上,更加主動,讓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興趣越來越高。
3.改革教學內容
讓內容貼近現實生活,學校是學生邁向社會的階梯,學生在邁向社會之前,需要對自己所學的體育專業有所了解,讓他們對自己有所準備,這樣才會有信心。要豐富體育理論教學的內容,不僅僅是鍛煉身體,還有在以后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怎么處理,在遇到危險的時候,需要怎么自救,傳輸一些預防的措施,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還有自己的鍛煉能力。
4.改善體育教學的測評結果
成績固然重要,但是還要重要的有意義,讓學生覺得體育課不僅僅是體能好的人才能拿到好成績,技術方面的重量可以輕一些,讓學生可以感覺公平些,從而避免身體素質差的`學生感覺到心涼,從而鍛煉他們的身體素質,這樣身體素質和技術方面就可以得到共同的考核和測試,讓學生有更加全面的發展。
二、體育專業發展的途徑
1.教育部門的一方面
尤其是對老師的培訓,對老師的培訓制度也要不斷的完善,理論知識的學習是不可少的,同時理論知識的實踐也是必不可少的,相關部門和人員應該鼓勵各高等院校參與高職教師的培訓工作,合理利用有限的資源,為在職的高職教師增強學科和學科外專業知識提供各種機會。通過各種的培訓班,講座等等的方式豐富教師內在知識,讓體育教師學會反思、學會研究,提升專業化水平,這是實現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也是最主要的途徑之一。
2.教師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的老師也是值得關注的
教學的改革為教師提供了機會,教師一定要樹立專業意識,專業發展的意識,不斷地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地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做課程改革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
3.教師要改變坐、等、靠的舊工作習慣
自覺投入到教育教學研究工作中,認真學習和掌握教育科學理論知識,成為一個有理性思考的人,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自己職業的發展,積極、主動地投入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師間的經驗交流和總結,學會分享教育教學經驗。
三、總結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體育服務專業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教職員工及學生的共同參與和努力。要知道,高職院校的體育發展是一個流動的體系,體育教學的發展不但能夠鍛煉學生的意志,強健學生的體魄,使學生更加的自信、向上,還能夠使學生的行為更加的文明和有禮貌。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必須要根據時代的需求不斷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改進,針對不同的特色,實施相應的措施,從而使得高職院校的體育專業水平得到不斷地提升,從而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喜歡體育,最終達到提高社會地位的目的。本文主要根據對當今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問題的分析、體育教師專業化、體育的改革對策以及體育專業發展的途徑做出了詳細的分析,但是,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因此,本文的不到之處,還望各位不吝賜教。
體育論文12
一、運用校園媒體,浸潤體育文化
就當前本地農村中學的實際而言,校園媒體主要包括校園墻報、班級板報、校報、校園廣播站、學校網站等。校園媒體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有著重要的教育教學功能,但作為一種隱性的教育資源,其作用又往往被人們所忽視。體育教師應著力將自身融入到學校管理體系中,與德育處、團委、年段長等部門溝通,提出可行性方案,將體育文化列入學校相關部門工作的范疇。例如,在校園墻報和班級板報中出一期“體育與健康”專刊或“校運會”專題;在校園廣播欄目中設置“校園體育”欄目;在校報中開辟“校園賽事我點評”欄目。在校運會期間,我校體育組指導學生收集“奧運感人故事”,并在校園廣播站滾動播出,營造了濃郁的賽會氛圍。校運會過程中,每日張貼的校運會龍虎榜和校運會志愿者風采等宣傳墻報,極大地吸引了師生的眼球,促進健康向上的體育精神的形成。總之,要充分關注校園媒體在育人過程中的作用,發揮校園媒體在涵養體育文化中的.獨特功能,將體育文化作為校園媒體關注的內容之一,真正讓體育文化通過校園媒體潤物無聲地走進學生的心靈。
二、開展系列活動,豐富體育文化
各種校園體育活動是校園體育文化的有效載體,《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注重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的開發,要組織節假日體育活動和競賽”。農村初中體育教師應結合校情和學生對體育活動項目的興趣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活動,拓展體育課教學內容,豐富校園體育生活,發展校園體育文化。首先,體育活動的開展應充分結合校情和生情。體育教師應結合本地學生的生活實際,考慮本校運動場所和器材實際情況,開展適合的體育活動。例如,永安二中地處農村,大多數學生周末及節假日都有幫助父母做農活的習慣,我依據這種校情和生情開發了“模擬勞動”的體育活動,即模擬農村搬運、搶收等農活情境,開展負重障礙跑、定時搬物等體育游戲活動,很受學生歡迎,營造了濃郁的體育文化氛圍。其次,體育活動的開展應強調程序感和儀式感。校園體育文化是以激發學生體育熱情,提高學生的體育健康水平,培養學生體育道德為目的的活動。校園體育活動不是一項純體力的負擔,而是一種融入教育元素和審美概念的活動,它應富有程序感和儀式感,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并深刻的認識其蘊含的價值。例如,我在編排組織校運會、學生籃球賽等活動過程中,注重開幕式和閉幕式的設計,開幕式上的“班級風采展示”巡游、閉幕式上的“體育道德頒獎”及“獲獎感言宣讀”,都令學生向往并激動。活動過程中校園廣播的“活動快訊”欄目滾動播放的校園體育明星風采更是讓學生有了價值滿足感。總之,注重程序感和儀式感的校園體育活動更能發揮其教育功能,讓學生體驗體育活動的過程之美,收獲成長和向上的力量,也讓活動本身更具美感,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形成。
三、創新課堂教學,涵養體育文化
課堂教學是落實課程計劃、達成教學目標的主渠道,體育教師應著力創新課堂教學,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科能力及素養,通過創新體育課堂教學,涵養校園體育文化。首先,教師應精心備課,設計學生喜歡的課堂結構形式。信息時代,學生的知識面大為拓寬,體育教師應與時俱進,汲取時代精華,注重設計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形式。例如,可以引入電視娛樂節目的時尚元素,運用“活動闖關”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競爭意識,增強教學實效。其次,教師應廣泛涉獵,不斷拓展體育課教學。體育教師的角色不僅僅是體育技能的指導者,還應是體育知識的傳播者、體育道德的倡導者和示范者。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適當介紹相關體育項目的發展歷史和發展動態,幫助學生了解體育項目,培養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引導學生形成終身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教師應以身作則,引導學生形成平等、公正等體育道德意識,培養果斷、剛毅、互助等體育精神,當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校園體育文化培育過程中,既要挖掘校園環境和校園媒體等隱性載體的價值,又要發揮校園體育活動和體育課教學兩個平臺的功能,多元實施,整體推進,讓體育文化元素真正融入中學校園,真正走進師生心中,讓師生更加喜愛體育、崇尚健美。
體育論文13
一、鄉鎮學校陽光體育活動開展現狀
陽光體育鼓勵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它要求學生每個學習日都要有一小時的鍛煉時間,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格等級以上標準,至少掌握2項運動技能,堅持鍛煉。但是,通過對陽光體育活動的調研,我們發現,鄉鎮學校活動的開展效果非常不理想。首先是學校沒有重視陽光體育活動,教育的重點依然放在學生成績的提升上。同時,陽光體育活動的教學模式沒有凸顯體育活動的陽光性。體育活動內容嚴重違背了陽光體育活動的宗旨,相應的運動計劃和實施方案和現實的教學現狀契合度不高。此外,很多鄉鎮學校的體育教師嚴重缺乏,教師沒能真正把握陽光體育活動的教學精髓,體育活動缺乏針對性。
二、鄉鎮學校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意義
青少年只有擁有了強健的體魄,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中,并成為支撐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隨著我國素質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教育界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體育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創新。我國依然是一個農業大國,大部分學生都集中在鄉鎮學校中,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地彌補鄉鎮教育中的漏洞,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陽光體育活動的重要意義還體現在彌補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逐步將教學資源引向鄉鎮地區,以體育活動教學為抓手,逐步實現城鄉教學資源的統籌化和均衡化。
三、鄉鎮學校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策略
1.強化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認知。鄉鎮學校開展陽光體育活動,首先要強化對于體育活動的認知,學校領導要從思想上重視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要爭取得到學生、家長、教師的廣泛認可,鼓勵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把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教師要以身作則,融入陽光體育活動中,帶領學生完成體育活動,并及時總結活動經驗,保證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在廣東某鄉鎮學校中,新任校長以組織學校春季運動會為契機,在學生群體中樹立了愛運動、敢比拼的體育作風,促進了學校陽光體育活動的發展。2.提升教師水平、創新活動模式。鄉鎮學校開展陽光體育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支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活動開展的有力保障。在一些鄉鎮學校中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師都是兼職教師,不具備現代化的體育教學思維。因此,鄉鎮學校要積極招聘優秀的體育教師任職,提升學校的體育教學質量。再者,陽光體育活動要凸顯鄉村特色,鄉鎮學校的活動場地比較充裕,學生可利用的活動空間較大,但是體育教學設施卻很難配套,對此,學校可以將體育活動引申到娛樂性和游戲性較強的項目上,例如,廣東某鄉鎮學校組織女學生開展了踢毽子活動,并選擇較為平整的場地設置了簡易的.足球場,讓學生沉浸在參與體育活動的歡樂中,實現了陽光體育活動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的教學目的。3.教師參與、弘揚特色活動。教師是陽光體育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參與者,因此教師要和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保持融洽的關系,帶領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健康的體育觀。鄉鎮陽光體育活動要和當地特色的體育活動結合在一起,集成本地的體育資源,將寶貴的傳統資源和現代化的體育精神結合在一起,實現傳統體育項目和現代體育精神的融合。例如,在太極拳發祥地,河北地區就將這一古老的功夫技藝和陽光體育教學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操場上練太極拳,這種古為今用的體育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傳統體育文化的探究熱情,也起到了強健體格、塑造人格的作用。
鄉鎮學校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學校要加強對陽光體育活動開展的認知,提升教師水平,創新陽光體育活動教學模式,秉承全員參與的原則,弘揚特色體育活動,完善鄉鎮體育教學體系。
體育論文14
1、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雖然體育游戲課堂魅力無限,但體育教育教學工作者要合理適度的選擇游戲內容,明確游戲規則,保證游戲安全,達成三維目標。完成體育教育教學任務。總而言之,體育游戲的選擇不能盲目地為游戲而游戲。
1.1、游戲中激發興趣
體育興趣是學生對某種體育項目和活動產生的一種心理傾向。濃厚的體育興趣能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進入最良好的學習狀態。興趣是激發一切創造的源泉,體育游戲的多樣化特性恰恰能夠更好地激發體育興趣教學,讓學生自主組織與創造體育游戲都將能夠增添不一樣的課堂氛圍和教學實效。可見,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如在教學“健美操”的教學內容時,每學習完一組動作,我都要組織臨時的小擂臺,激發學生主動溫習,增強課堂教學的情趣,提升團隊意識,提高協作能力,收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再如,在“乒乓球”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分成小組后進行比賽競技,以小組比分的形式定輸贏,讓學生在追趕比分與互相切磋球技的過程中享受到體育興趣教學的快樂。
1.2、游戲中體驗快樂
體育課中若少了快樂,教學就會像枯樹一樣了無生機。讓學生在體育游戲中感受快樂、體驗到快樂也是當今新課程標準對體育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學生一旦在運動中體驗到運動的快樂,體育運動就會形成一種自覺行為,體育運動必將成為學生繼續參加體育鍛煉的綿綿動力。我們知道:運動的快樂源于多種因素,游戲中體驗快樂是最直接的一種。教師在設計游戲時只要制定好游戲規則,把握好游戲環節之間的關聯性,設計好游戲技術的挑戰性、開放性,就一定能使學生在挑戰、交流、創造的情感體驗中提高競技水平。如在教學男生的跨欄跑時,障礙物的形狀、高度、放置等要反復試驗、精心策劃,既不能讓學生“一伸手”就“摘到桃子”,也不能讓學生“跳一跳”仍“摘不到桃子”,學生在自定目標、挑戰目標中不斷體驗快樂,提升了運動學習的樂趣。再如,教師可以利用各種球類豐富教學,如讓學生傳遞排球、小組投籃等都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
1.3、游戲中鼓勵創造
在學校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某一特定學科的.事。高職體育教學中肩負著培養創新意識的、開發創造潛能的歷史使命。做為一線的高職體育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為學生張揚個性搭建平臺,要為學生創新超越鋪路架橋。創造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每堂體育課中慢慢滲透,逐漸建立體育創造思維。創造力的培養還要講究實效,講究方法,體育游戲恰恰能夠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創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創造力培養的成效。如在籃球訓練教學中,小組分頭行動。創編出自己喜歡的、具有新意的、有利于提升籃球技術的游戲活動。同學們創編的“投球得分”、“叫號接球”、“接球擊人”等多種游戲。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如在體育舞蹈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充分發揮個人潛力,自由編排舞蹈動作,自主選擇舞蹈音樂,只要作品積極向上、能夠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就可以推薦并推廣,讓同學們都可以參與進來進行鍛煉。
2、結束語
總之,只有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愉快地學習,才能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長。在今后的體育游戲教學活動中,只要我們廣大一線教師正確運用游戲在教學中的效應作用,就能激發學生運動樂趣,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體育論文15
[1]鄭杭生,楊敏:《中國社會轉型與社區制度創新:實踐結構論及其運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史柏年.《社會保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史柏年.《社會工作實務(中級)》[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xx.
[4]于顯洋.《社區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5]劉翠霄.《各國殘疾人權益保障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6]熊斌,董志強.《殘疾人力資源開發一般分析以及基于重慶的實證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xx.
[7]康少邦、張寧.《城市社會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8]徐永祥.《社區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9]鄭杭生,李迎生.《中國社會學史新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10]楊敏.《社會行動的意義效應》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11]鄭成功.《社會保障學--理念、制度實踐與思辨》[M].北京,商務印書館,20xx.
【體育論文】相關文章:
體育論文06-14
小學體育論文06-11
大學體育論文06-20
大學體育論文04-27
體育論文15篇【通用】06-18
體育論文合集[15篇]06-28
體育論文【精華15篇】06-26
體育論文(常用15篇)06-27
小學體育論文15篇06-12
體育論文匯總[15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