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模式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公共體育課俱樂部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本文針對高師院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實施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論證和研討。這對高師院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的理論研究,以及高師院校開展公共體育課俱樂部的實踐都有著重要意叉。
論文關鍵詞:高師院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
“公共體育課俱樂部”是以高師院校的師范性質為依憑,依托學校運動場館和器材,圍繞學校優勢的運動項目和學生喜歡的項目,配備優秀師資的基礎上,將普通體育課改變為“體育選修課”,進而發展成為“俱樂部”的教學模式。教學的雙邊關系由過去的“教師主體,學生主導”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向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以達到從注重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生理發展規律逐步向注重生理、心理、和社會的三維體育教育觀的轉變。
大學體育是學校體育的最后階段,如何強化終身體育意識,使更多學生在這最后一站體育教育中建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形成“終身健身”的理念和技能,是目前我們在實施公共體育課俱樂部改革后,進一步深化高師院校體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為此,我們必須以全新的視角來認識和理順高師院校體育發展的運行機制,實現觀念和體制的創新。
1高師院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現狀與背景分析
1.1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沖擊(挑戰)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大學體育課正接受著挑戰。在中國教育界出現了了一個疑問一為何學生在中小學學習了那么多年體育后還要在大學期間學習體育?長期以來,學校體育堅持技能傳授為主線的體育教學模式,強調“大一統”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阻礙學生對體育興趣的培養,導致大范圍的“厭課現象。在舊式體育課受到沖擊的同時,作為高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一高校學生課外活動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因為受到學生體育意識以及興趣的影響,我國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并不理想,在組織形式上面還是以早操、課間操,學生自發鍛煉等形式為主。高校的早操、課間操的方式上基本是沿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做廣播操的形式,絕大多數學生對此厭倦,流于形式。可見開發課外體育的價值,它是我國高校體育決策層亟需解決的問題,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新事物。
1.2教育體制的改革,注重觀念的改變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我國高等教育體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步建立了“踺康第一”、“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發展觀。國家體育課程指導綱要更加注重指導性和引導性,強調體育教學基本目標和發展目標。高校體育課程也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化改革,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格局多所高等院校正在結合各自學校特點的前提下,轉變觀念,確立了適合自己發展的新的體育改革方案,實行了學校體育俱樂部的體制,初步構建了一個全新的大體育框架。
1.3新體制深化和催生了大學體育俱樂部模式這種新的體育教學形式
隨著新體制的開始,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了高校體育改革的產物,也是社會對高等教育培養新型人才提出的一個發展要求,目前就現行高校體育俱樂部的發展現狀來看,其組織形式和特征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類:
(1)學校綜合型體育俱樂部:運作的規律是自主經營,內部承辦,對內不對外,以學生為主體,收取費用優惠廉價,并提供良好的服務。學校綜合型俱樂部是最早的發展形式,體育俱樂部多以拓展學校優勢熱門的體育項目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健身習慣和行為,以促成學生“會學體育,會練體育”為主要目標。一般是作為學校體育課的延伸和補充,它具有自愿性、自主性和自我發展性等特點,深受學生的喜愛,在多所高校內得以實施。
(2)學校社團協會型體育俱樂部:運作的規律是將熱愛體育運動中某種項目、某類活動的學生組織起來,繳納一定的會員費,享受一定的權利,承擔一定的義務,按照章程定期開展活動的形式。多以定期舉行體育活動的競賽,促進學生體育自主鍛煉,培養組織體育活動競賽能力。其主要特征:是社團和協會將體育作為開展活動的一項內容,把個體的自覺自愿歸結在社團和協會相對固定的計劃安排內,實行“自主自律,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管理方式,通過定期的俱樂部活動提高社團和協會的凝聚力,塑造和培養社團團隊精神,培養俱樂部活動骨干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
(3)體育教學型體育俱樂部:運作規律是將傳統體育課改革為學生自主選擇授課時間、授課項目、授課教師的體育課俱樂部,將課內教學延續到課外體育俱樂部。
其主要的特征:是以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為依據。從思想、組織、形式、方法、評價上對傳統體育教學進行改革,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為提倡開放性、自主性、自由性、隨機性的教學;從體育的項目、內容、形式、方法上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使學生體育課的學習完全成為一種積極主動的行為,從而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更新。
2高師院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的發展對策研究
21目標的確定
公共體育課俱樂部模式不僅僅是對體育課程的性質進行重新認定,更重要的是強調普通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學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進一步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體發展,對現行的體育教學目的、內容設置、組織形式、評價標準要根據師范院校的特點進行根本性的轉變,從而達到高師院校培養出合格的現代社會新型人才的要求。
2.2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高師院校在實施公共體育課體育俱樂部模式上雖然對傳統的體育課程進行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在現行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受主觀和客觀原因影響,目前仍存在不少問題。筆者通過文獻資料、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實施公共體育課俱樂部現狀進行分析與研究,發現急需解決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在擴大高校自主招生權的政策下,招生的人數增多,造成受課班容量大,師資力量明顯不足,教師工作量加大,場館器材緊缺。而相應的解決辦法:增加單元教學,多設專項,改變原來固定上午單元第三、四節課和下午第五、六節的體育課時間,這樣可以分流學生人數,緩解上課時間過于集中的問題。
(2)高師院校學生的男女比例不平衡。男多女少造成現行體育教學內容的專項設置不合理,不適合學生性別差異的項目選擇。解決辦法:對球類項目采取限定班次,限定人數,多設傳統類,流行類和藝術舞蹈類項目。
(3)教師專項單一,不具備一專多能的教學能力,造成開設課程內容設置不全,項目單一,不能滿足學生自主選項的要求,使得現有項目的設置和學生要求不匹配。解決的方法:加強教師專項業務的交叉培訓,分項分期進行培訓。使每個教師在自己原有專項基礎上再有兩到三項專項教學能力。
(4)高師院校學生的背景、經歷等個體差別,造成對體育認識、理解和專項掌握上的不同步。解決方法:入學后,先進行一個學期基礎身體素質課學習,然后在選項時,按照能力、個人特點、興趣等劃分初級班和中級班。
(5)現行二年四學制的體育課,不能涵蓋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鍛煉,造成大學一、二年級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鍛煉比較多,大學三、四年級體育鍛煉少,研究生體育鍛煉更是一片空白。解決辦法:通過跨專業選修課、課外綜合型體育俱樂部和社團協會型俱樂部來實施對大學三、四年級和研究生的后期體育教育。
2.3所體現的主要特色
針對高師院校的師范性質特點,對高師院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創造出高師院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的特色。主要的特色應該表現為:符合當前我國高校體育工作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培養出師范教育人才在將來各基層的工作崗位上起到促進體育意識的傳播和進行體育教育作用,從而緩解應試教育對體育課的沖擊。在實施公共體育課俱樂部過程中體現出高師院校的男女不平衡特色,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并結合體育俱樂部模式的開放性特點,在目前課程項目選擇開放性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深化,在教學內容開放性,課程評價開放性,以及在開放性特點上進一補拓展其社會化功能。在俱樂部中挑選優秀學生組成興趣小組,一方面可以輔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以及獨立開展各項群體競賽活動;另一方面能將部分可表演類項目作為學校表演隊,豐富學生課余活動,進行校際交流。高師院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的日常工作范疇中要涵蓋學科建設、課程設置、教學、群體活動、業余訓練、競賽和校園文化活動、對外交流等,使高師院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體系集教學、群體訓練、競賽、體育文化為一體,為社會培養出優秀人才。
【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模式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1-15
我國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02-02
農村公共體育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05-18
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對策研究09-03
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01-04
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9-30
高校體育俱樂部制研究論文05-14
高校俱樂部體育模式對學生發展的影響09-03
傳統武術在高校發展的現狀及其對策研究論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