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數學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原則論文
摘要:數學具有相對的抽象性與枯燥性,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將這些抽象枯燥的知識點寓于直觀的場景與活動之中,這樣更能引導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的探究。那么如何有效創設教學情境這是我們所要重點探索的課題。本文針對高中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原則展開簡要論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情境教學;創設原則
建構主義提出:知識并不是一套獨立于情境的符號,而是存在于具體的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應該在情境化的活動中進行。高中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創設適當的情境,鼓勵學生發現數學的規律和問題解決的途徑,使他們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來展開數學探究,可以改變以往枯燥而機械的數學知識灌輸,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探究的激情,讓學生在情境探究中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樣更加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這正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而在教學如何具體運用,也就是說情境創設的好壞直接決定教學的有效性。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情境創設的原則展開論述。
一、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的認知活動中并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起著決定性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展開快樂學習這一點不會隨著教學形勢的變化而有所改變,是任何形勢下教師所要首先考慮的重點問題之一。那么在創設情境中同樣需要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否則情境再好,學生沒有學習興趣,也注定是失敗的。因此,在創設情境時,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知識與認知規律等智力因素,在新知與舊知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以完成對新知的探究;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等非智力因素,找準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切入點,引起學生的關注,集中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這樣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如幽默生動的故事情境,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情境,生動有趣的游戲情境,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具體可行的操作情境等等,都可以成為激發學生興趣的導火索。
二、真實性
數學學科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學科,這是數學學科的本質特征。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要充分考慮到學科的特征,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以學生所熟悉的各類生產生活現象來引入新知,這樣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數學學科的距離,讓學生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直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增強數學的實用性,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與靈活運用。讓學生從現實生活國中提取數學素材,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將數學教學引向生活這一無限的空間,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開放化,這正是數學新課改的重要理念。因此,我們在創設教學情境時,選擇的素材要具有真實性,要切實從學生的角度來審視數學與生活,通過具體可感,真實存在的生活事物與現象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來展開認真的觀察、獨立的思考與積極的思維,層層深入,直達事物的本質,進而抽象出規律性認知,達到對抽象深奧知識點的深刻而形象的理解。如在學習“等比數列”時,我們就可以選取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如計算機病毒的傳播、細胞的裂變、紙張的對折等來創設真實情境,用計算機進行直觀而動態的模擬,以引發學生探究動機,實現學生主動探究。
三、梯度性
學生的認知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象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漸進過程。這決定了我們的數學教學不能梯度過大,而是要步步為營、層層深入地展開,這是由學生本身的認知規律所決定的,同時也是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所決定的。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是教學中不可回避的事實,而傳統教學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勢必只能滿足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創設情境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兼顧學生間的差異性,設計出梯度性的問題,將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設計成遞進的幾個小問題,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夠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實踐證明,通過這樣的一系列的問題鏈,更能夠使教學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喚起學生探究的熱情,使學生能夠通過這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鏈來展開探究,運用所學知識來成功地解決問題,達到對所學知識點的真正理解與掌握。
四、探索性
創設情境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這樣才能改變以往教學中將教材上的結論型知識單向地由教師傳遞給學生,而是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積極的互動。這就決定了情境本身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如果只是簡單地對知識的回顧,并不能在學生之間展開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只能成為對基本知識點的檢查。因此,教師要設計富有一定思考性的問題,使教學更具探索性與挑戰性,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來展開深度的探究。學生面對問題無法個體解決時,就會產生合作探究的強烈需求,在小組內展開交流與討論,發揮小組成員的共同優勢,群策群力,這樣才能在學生的共同努力下,以問題為契機,讓學生成探究的主人,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
五、開放性
傳統教學中,提問只作為一種檢測手段,并不能發揮問題的全部功能。在新課改下創設情境時不能只是局限于對知識的簡單掌握,也不能只是局限于課堂,而是要設計開放性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寬廣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與經驗進行再次整合,從多個角度展開思考,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樣富有開放性的情境可以將學生的視野引向更寬廣的空間,并不是用概念與定理來直接解決,而是需要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從中提取有用信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激活學生的思維,閃現智慧與創新的火花,讓學生的思路更活躍,學會思維,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掌握數學思想與方法,學會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張峰.淺談高中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原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13).
[2]楊于忠.關于高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的研究[J].中學數學研究,2011(5).
[3]凌玲.高中數學情境創設策略的研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11.
[4]張峰.淺談高中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原則[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1(13).
【高中數學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原則論文】相關文章:
情境教學法在秘書專業教學中的運用04-29
巧設情境,聽說結合,感知運用論文05-01
情境教學法在日語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04-27
案例教學法在審計教學的運用論文04-29
初中數學問題情境分析法的運用論文04-27
興趣教學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5-01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的趣味教學法運用論文04-29
中學體育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運用論文04-30
母語教學法的運用04-28
愉快教學法的運用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