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課導思淺議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要教學生“會學”、“善學”,這就必須善于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潛能。這里結合小學數學課教學,概括幾種導思的方法。
以趣誘思。
如在教“圓的周長”時,教師先讓學生分別量出事先準備好的直徑3厘米、 4厘米、6厘米的三塊圓形硬紙板的周長,學生得出了它們的周長分別是9厘米多一些, 12厘米多一些,18厘米多一些。這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有一個圓形的場地直徑是100米,用剛才的方法量周長方便不方便?”接著教師說:“現在看誰最聰明,不用量就可以知道這個直徑100米的圓周長大約是多少?”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生很快算出了是300米多一些。教師稍作點撥,使學生很快理解了圓周率的意義,得出了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以疑激思。
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先讓學生隨便報數,教師很快說出了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然后讓學生驗算,結果全對。
接著順勢誘導:這樣一個一個去除太費時間,能不能不用除法,一看就知道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呢?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很高。又如在教“面積和面積單位”時出示一塊長方形木板,正反兩面都擺滿小正方形,讓左、右兩邊學生分別觀察正面和反面,數一數,擺了幾個小正方形。一方觀察時,另一方要閉上眼睛。觀察結果,一方說是12個,一方說是18個。老師便引導學生討論,使之懂得了:用擺小正方形的方法度量面積,必須用同一大小正方形來度量。這樣就自然引出了面積單位的問題。教師通過演示質疑,在關鍵處激疑,組織學生討論解疑,逐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高潮。
以比促思。
根據神經系統的對稱規律,兩種性質不同或類似的對象同時或先后出現,由于大腦皮層的相互誘導規律,可以提高感知效果,增強思維的興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也要善于運用比較的方法,幫助學生分清知識的聯系和區別,以便加深對知識的思考、理解和記憶。如在教“三角形的認識”時,先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6個三角形,看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各是什么角?把具有共同特征角的三角形歸為一類,看能分幾類?然后總結出三類三角形的相同點(都有兩個銳角)和不同點(另一個角分別是銳角、直角、鈍角)。這樣進行觀察比較,學生邊看邊比邊想,很快掌握了三角形的不同種類及其特點。
糾錯暢思。
學生在做題常常出現一些錯誤,教師要善于以學生解題之錯作為探究錯因之源,引導學生糾正錯誤,認識錯源,以便暢通正確的思路,如在教完《比的基本性質》后,為了強化鞏固這一性質,教師出了這樣一道題:“3/8這個比的前項加上6,要使比值不變,它的后項要加上幾?”有的學生不加思索地回答:“要加上6”。有的則答不上來。為了糾正錯誤,疏通思路,教師引導學生思索:(1)什么是比的性質?(2)比的前項加上6等于9,就相當于把比的前項乘以幾?(3)要使比值不變,比的后項應該乘以幾?
[1] [2]
【小學數學課導思淺議】相關文章:
淺議學生口語訓練中教師的導04-29
淺議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04-29
淺議高職學院數學課程改革與實踐04-29
對于數學課堂導學中預習環節的初步認識04-29
淺議新課標下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改革05-01
淺議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4-29
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導思04-30
小學語文導學導練3-識字能力05-01
小學教學視導總結04-17
小學語文導學導練1-漢語拼音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