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概念四環節教學談
小學數學概念一般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定義型的概念,如約數、倍數、分數等。這些概念,教材中有 確切的定義。二是描述型的概念,如直線、小數等。這些概念,教材中沒有嚴格的定義,只用語言描述了其基 本特征。三是感知型的概念,這種概念,在小學階段既沒有下嚴格的定義,也無法用語言描述,只能用實物或 圖形讓學生直觀感知認識。如圓的概念,義務教材第一冊,課本上只畫了一個圓的圖形,并注明這就是圓。義 務教材第九冊也沒有給出圓的定義,只是說“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對于這些概念如何進行教學呢? 一般要經過引入、形成、鞏固和發展四個環節。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教師要根據 概念的不同情況及學生的具體實際,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
一、概念的引入
1.形象直觀地引入。
所謂形象直觀地引入概念,就是通過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以及生動形象的比喻,提出問題,引入概念 ;或者采用教具、模型、圖表、幻燈演示及讓學生動手操作等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后逐步抽象,引入概念 。
如,在三年級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可以讓學生想想,在實際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出問題,自行車的三角架,支撐房頂的梁架,電線桿上的三角架等,它們為什么都要 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四邊形的呢?進而揭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性。這樣,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他們所 熟悉的一些生活實際中的事物或事例,從中獲得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入概念,是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的。
現代心理學認為,實際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引入概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 體化。操作活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有著極大地推動作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量一量、分 一分、算一算、擺一擺,從而獲得第一手感性材料,為抽象概括出新概念打下基礎。
如教學“圓周率”的概念時,可以讓學生做幾個直徑不等的圓,在直尺上滾動或用繩子量出圓的周長,算 一算周長是直徑的幾倍。讓學生自己發現得知圓的大小雖然不同,但周長總是其直徑的3倍多一些, 這時,教 師揭示:圓周長是同圓直徑的3倍多,是個固定的數, 我們稱它為“圓周率”。
2.計算引入。
當通過計算能揭示數與形的某些內在矛盾或本質屬性時,可以從計算引入概念。
如,教學“互為倒數”這個概念時,教師先出示一組題讓學生口算:3×1/3,1/7×7,3/4×4/3,9/11× 11/9……,算后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都是幾個數相乘,它們的乘積都是幾。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出:象這 樣的乘積是1 的兩個數叫做互為倒數。其它如比例、循環小數、約分、通分、最簡分數等都可以從計算引入。
3.在學生原有概念的基礎上引入。
有些概念與學生原有的舊概念聯系十分緊密,可以從學生已有的概念知識基礎上加以引伸,導出新概
[1] [2] [3]
【小學數學概念四環節教學談】相關文章:
讓靜態概念動起來-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談04-29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略談04-26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實施策略05-01
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細化概念教學過程04-30
注重概念教學的數學化04-29
談幼兒的空間概念05-02
小學數學概念學習05-18
例談小學數學拓展題教學05-02
如何實施初中數學概念有效教學APOS理論在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05-01
也談經濟基礎概念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