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將數學融入生活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將數學融入生活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育才學校 程翊
我以為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過于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感受不到學習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這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很不利的。新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數學知識技能的生活化
數學知識技能訓練“生活化”要求訓練著眼于學以致用,而非學以致考,訓練材料應盡可能來自生活。 如在三年級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就安排了這樣一個游戲: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并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很快伸出2個手指。教師接著說現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欲望,創設了一個較好的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二、數學思維能力訓練的生活化
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盡量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內容要面對生活實踐,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平等而又充滿智力活動的氛圍,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創新性思維的訓練。由于學生的思維的創造性是一種心智技能活動,是內在的隱性活動,因此,必須借助外在的動作技能、顯性活動作基礎。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再創造”來學習知識,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的,達到能力的創新。在教學《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時,有這樣一題“165-97=165-100+3”,學生對減100時要加上3,難以理解,我就讓學生聯系買東西找零的生活實際想:媽媽帶了165元錢去醫藥商店買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參,準備給爺爺補身體。她付給營業員一張百元鈔票(應把165元減去100元),營業員找回3元,(應加上3元)。所以,多減去的要3應該加上。這樣教學,抽象的運算獲得了經驗的支持,具體的經驗也經過一番梳理和提煉,上升為理論上的簡便運算,從而又總結出“多減要加上,多加要減去,少加要再加,少減要再減”的速算規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應用題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
應用于題訓練“生活化”是指把應用題與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數量關系,理解了的數量關系再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教學四年級的三步計算應用題時,我把書上的例題該為和學生生活接近的問題“要求我們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你會想什么辦法知道?”于是有的學生說去問班主任每個班有多少人再加起來就可以了;還有學生說去問教導主任;還有學生說到學校的校長辦公室直接查電腦就行了不用算。通過學生自己動腦筋想出了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學生的學習欲望大增,學習興趣高漲。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通過它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掌握了技能,激發了他們的自主創新意識。
四、有意識的把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應該有意識的把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使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
[1] [2]
【將數學融入生活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相關文章:
培養數學能力04-30
如何將情感因素融入數學教學05-02
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組成及培養04-30
遷移與數學能力的培養05-01
將數學思想和方法融入數學課堂教學04-30
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12-18
淺談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04-29
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04-29
數學概念與解題能力的培養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