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程下生物教學的幾個策略論文
摘要:在新課程實施中,面對全新的實驗教材,如何去把握教材,設計教學方案與教學活動?怎樣才能達到新課程下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怎樣用好用活教材,真正實現教學功能的轉變等,是當前新課改下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筆者在此簡述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幾個策略,與同行共商榷。
關鍵詞:新課程新課標三維目標課堂教學學案探究
一、以課標為依據,全面落實課標
高中生物新課程為適應時代的需要,與時俱進,在許多方面都作了很大的調整與改觀,更貼近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技術新進展,更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
新課程必須要在新課標中實施。教師應把新課標中的基本理念滲入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才能達到課程要求,因此教師應先學習課標,時刻以課標為準則,做到備課、課堂教學、教學評價等方面到位,達到在每個模塊下學好用好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在每節課中由于內容不同,課標的要求也不同。新課標要求在知識、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要做到三維一體,在課堂內容的難度與深度上也應與課標為依據。每個章節內容、范圍上都較多,信息量大,因此教師必須處理好每一節課的知識內容,新課標就能發揮很好的指導作用了。根據新課標要求的不同,在備課和課堂教學時就能把握核心知識內容,把握這節課的難度和深度了。新課標在每節課的要求上都有兩欄,一欄是“具體內容標準”,他體現的是該節課規定要完成的項目;一欄是“活動建議”,他只是一個建議性的,可用其他方法活動達到,相關的實驗也可以不做。在“具體內容標準”一欄中對相關規定性的內容,要求的標準又不同,例如某些動詞“分析”“研究”“說明”“解釋”“闡明”“概述”的內容,要求是理解并加以應用的,一些“簡述”“舉例”“描述”這些字詞,是要求基本了解,可以通過直接閱讀課文就能達到的,“觀察”“探究”“嘗試”字詞要求的是一些實驗技能方面的,因此要把每節課的眾多信息處理把握好,課前必須理解和把握課標。
二、學習鉆研新教材,提升教法理念理論
在新實驗教材中,內容豐富,圖文并茂,資料多,信息量大,如何把每一節這么多的內容完成處理好呢?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如何去把握重點,設計教學活動呢?這些都要求教師深入鉆研教材,認真去分析每個知識點和目標要求,加以有層次有側重點的教學;另外新教材是分模塊進行編排的,有的內容概念可能要到后面的某章節中或選修模塊中才能學到,這些都必修先吃透教材。
理解鉆研教材,必須要以新課標的四條基本理念加以落實,要深入領會每個模塊的設計思路,準確把握每一節涉及到的各方面內容的拓展程度與知識體系的理解程度,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去學習現代教學理念理論,嘗試不同的教學設計方法,提升和拓展原有的專業知識范圍,掌握更多的與教學相關的知識及其他學科的有關知識,才能真正做到在課堂上靈活自信的發揮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加強集體備課,充分準備學案
實施新課程目標,教師需要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備課策略,尤其需要加強集體備課,充分準備每一節課的學案。從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多樣化、教學過程探究化、教學內容問題化及知識結構網絡化等方面要求上看,備課單獨憑一人之力在很多方面難以考慮周全,在某些環節上不夠緊密,缺乏知識的聯系;或者在不同問題上側重點不一致,難以較好把握,而集體備課是多人的力量的整合,通過幾個教師共同探討這節課的目標、方法、設計過程、問題的提出、知識深入的難度和拓展的寬度、知識結構體系、習題的篩選等方面來確定合理的教學設計程序,會使每節課能盡量達到新的教學目標,從而能激發學生創新探究能力、協作學習能力。
在集體備課前提下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準確理解教材內涵。對每一節課的教材內容,要準確地理解,反復地盤熟盤活教材,課程標準對該節課教學的要求是什么,有怎樣的三維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是著重于哪個方面內容的能力培養,較難的知識怎樣去理解加以突破,與原教學大綱下的教材相比,新教材發生了怎樣的轉變,體現了怎樣的教學意圖,如何體現該模塊的設計思路,如何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的時間等等。
2、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合理確定教學目標,既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具體性、可檢測性,又要考慮目標的生成性。教學目標原則上應當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但就一節課而言,在三個維度目標之間可能會側重某一維度,有的很難找出明確的能力目標或情感目標,則可把他當作隱性目標處理,避免牽強附會。
3、追求科學的教學藝術。通過采用問題串,步步深入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構建知識的問題式教學,達到突破中心問題的目的;運用較恰當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模型、板書板畫、資料介紹等信息渠道,達到直觀理解知識的目的;通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實驗、模型構建、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技能訓練、調查、制作等合作方式,教師去合理組織學生,讓學生進行觀察、驗證、推理判斷、分析、交流等活動,達到培養自主創新,激發情感的目的。
四、合理組織探究活動
新教材有許多讓學生用類似于生物科學家的研究方法去處理信息,重在強調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將觀察、實驗、提出假設、探討假設、建立模型及驗證構成探究活動的支柱,強調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過程,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目的。
教材中科學探究活動的類型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應當以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為主要目標,通過訓練學生的思維、實踐活動達到理解課堂知識,培養科學精神和能力的目的;其次在活動過程中,要重點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實驗的方法為例,如何選擇材料,如何設置對照,如何控制實驗條件(可變因素),如何減少誤差,如何設置重復組,如何記錄和分析實驗數據等,都要精心設計相應的活動來引導學生學習和領悟。
探究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小組合作,教師必須精心組織。要有能切實負責的小組長,不同能力的成員合為一個小組,小組內要有明確的分工。一個小組共同商定探究計劃,有人負責操作,有人協助操作,有人負責觀察和記錄,有人負責匯報交流。小組成員角色可在不同活動中轉換,這樣使每個成員都有鍛煉的機會。
在探究活動前,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是探究教學成功的前提,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景。其基本思路是活生生的現象,與學生已有的知識或經驗產生一種認知沖突,或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即可辦到。在作出假設和預期時,引導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不要憑空猜想。在制定計劃時。在材料選擇、實驗設計等方面要給予適當的提示,要做一個善于指導學生的時機和方法的教師。
【新課程下生物教學的幾個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論文04-29
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論文04-30
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論文05-02
生物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體會論文04-27
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05-02
新課程背景下的現代學校管理策略04-30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論文05-02
新課程下小學語文趣味教學初探論文05-02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策略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