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課堂提問時機,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提問對啟發和推動學生積極思維,促進加深理解知識,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問有許多講究,在課堂教學中,正確把握提問時機顯得十分重要。
講授新知識前提問,為新知識的學習鋪路搭橋。
我所講授的生物學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性,每一章節并不是彼此獨立的,它們之間有著或多或少的內在聯系。一般情況下,新知識總是從舊知識中引伸發展而來的。因此,在講授新知識之前,首先應該將與本課有關的舊知識,讓學生進行回憶復習,從中找準與新知識有關的問題,把學生引進舊知識的“最近發展區”,啟發學生運用舊知識去獲取新知識,實現知識的正遷移。這樣,便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矗例如在上生理衛生的“血液循環”前,可以先出示心臟結構圖,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回顧、思考:與心臟相連的血管有哪幾條?為什么心房壁比心室壁厚,而左心室又最厚呢?心臟內血液為什么不會倒流呢?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后,教師在黑板上歸納出血液在心臟的流動方向是: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另一半略),那么主動脈和肺動脈分別把血液送到哪里去呢?由此引入新課“血液循環”。這種鋪墊性的提問,既可復習舊知識,又有利于對“血液循環”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前面知識成為后面學習的準備,后面的學習成為前面知識的發展和提高。
學習新知識時提問,抓住知識的重點處。
每節課都有它的重點和難點,只有把這些重點難點逐一突破,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才算完成。因此,在教材的重點處,要設計一定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解惑。例如“其他節肢動物”這節,在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回顧蝗蟲的形態結構和昆蟲綱的特征外,在學習完新課蛛形綱、多足綱的知識基礎上,提出:這些動物在習性和形態結構上差別這么大,它們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呢?學生歸納出它們的共同點也是它們的特征后,圍繞著教學重點進一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搶答。通過這樣反復不斷地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的提問搶答,使學生牢牢地掌握知識點。在指導學生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思維方法的.同時,也教給了學生舉一反三,融匯貫通的學習方法。強化新知識時提問,抓住知識的疑難點。在強化新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常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疑難問題,教師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巧設問題讓學生由疑惑不解,進而積極思維,最后豁然開朗。例如講授“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關系”,針對學生對概念容易混淆,不得要領的毛病,逐一設計如下問題:有人說,植物的呼吸是吸進二氧化碳,呼出氧氣;動物的呼吸是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這種說法對嗎?有人說植物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吸進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晚上才進行呼吸,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對嗎?植物在白天進行呼吸,那么呼吸作用為什么顯示不出來呢?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關系怎樣呢?這樣由遠而近地提出思考問題,擺出矛盾,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思維,不但使模糊的概念得以澄清,而且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訓練時提問,抓住知識的聯想點。
聯想是學生常用的思考方法,教師的引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只要教師抓住知識的聯想點,精心設計,定向質疑,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訓練學生思維時,要求學生聯想已學過的知識,然后將有關知識加以比較、歸納,找出共同性。從個別概括出一般性,又從一般性推導出特殊性,使他們找到知識的聯系性,最后形成概念。通過聯想、比較、歸納,使學生不但對知識的.學習更具深度,而且從中訓練了思維的方法。
提問是解疑的重要方式,提問的時機掌握也僅僅是提問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