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與社會文化分析論文
[摘要]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純粹從傳統的經濟、政治角度分析社會福利已略顯單薄。一個創新的角度是從社會文化的視角出發,探究福利背后的規律和潛在影響力量。通過對社會文化的分析,探究中外社會福利制度差異的本質因素;同時,引入福利文化的概念,從融合而非分離的角度剖析福利與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可進一步完善中國社會福利制度,為人民謀求更多福利。
[關鍵詞]福利、社會福利、社會文化、福利文化
當今時代,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社會參政意識的提高,全社會對于福利的關注熱情愈漸高漲。但是,傳統的單從經濟、政治角度分析社會福利的方式已不足夠。西方學術界漸漸將目光轉向其他角度,著力探究福利背后的影響力量。其中,社會文化就屬當前的一個比較熱門的角度。然而,我國在這一方面的研究還實數少數,依然有待將來的學者不斷鉆研和發現。
一、有關“福利”的概念綜述
提及“福利”一詞,首先想到的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即:人的社會需求有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感和愛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而對于“福利一詞的定義應有狹義和廣義之分。日常生活中的“福利”一詞,往往取其狹義之意,即認為福利是指企業為了保留和激勵員工,采用的非現金形式的報酬。而學術研究中使用的“福利”一詞,則往往取其廣義之意,是同人的生活幸福相聯系的概念。英文中福利,welfare一詞可以分解為well和fare,即“好的生活”。生活上的利益能否得到達到,好的生活能否實現也就是福利能否滿足,從這個角度來說,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很好地闡釋了福利所追求的五個方面的內容。另外,作為福利的一個重要方面的社會福利,也有著自己的重要內涵。區別于職業福利,社會福利將維護社會穩定和公平作為自己的目標,屬于社會政策的范疇。社會福利又由三個部分構成:財政性福利(減免稅政策等),公共服務(公交、治安、教育等)和制度性福利(社會補貼和社會服務等)。我們通常所說的社會福利,就單指制度性福利。
因此,相對于外延更加寬泛的“福利”一詞來說,社會福利更加強調一種整體福利的滿足和保障。因而其程度與個人追求的福利相比,則著力于“最低”與“基本”。然而歸根結底,福利的滿足終究只是一種精神和感覺上的考量,很難有一個確切的標準進行量化。并且,縱觀當今世界各國,不同國家所采用的福利制度和模式迥異。雖然,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狀況。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各國對于福利水平“最低”與“基本”的不同感知和概念在其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這種精神層面上的劃分和決斷不得不說是來源于一種社會文化,一種同宗同源的社會的共同信仰。
本文即從社會福利的角度出發,探尋其背后潛在的社會文化因素以及這種因素在無形中所帶來的影響。同時,通過剖析福利與文化相結合的產物———福利文化,從一種融合而非分離的路徑進一步探討福利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系。
二、福利與社會文化分析
早在中國文明初期,現代人歸入社會福利的某些觀念和體制已有初步朦朧的體現。從傳說時代以“養生送死”維護社會正常運行,到孔子在《禮記》中對于大同社會的懷念,我們可以透析出古人對于“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社會福利形式的肯定。但是,這個時期的社會文化帶有明顯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社會文化中對于家族等級觀念的重視,決定了此時的社會福利普遍以宗法家族作為社會成員間互相救助的基本單位。
近代特別是西學東漸以來,西方社會福利思想及制度開始傳入中國,引起了中國人福利思想的巨大轉變與發展。在這一時期,福利局限在家族內的觀念被抨擊直至逐漸被打破。作為中國思想啟蒙領軍人物之一的康有為甚至要求打破家族的藩籬,構建追求公眾的,體現廣博“仁愛”精神的“大福利”。而孫中山等人,也致力于構建一個理想的福利社會。雖然,迫于當時的局勢和條件,這些思想和主張并未付諸實行,但是,這種福利思想的勃興,卻具有其自身的重要意義。它首次將社會福利問題提升到了治國方略的高度,將近代西方的福利思想融合了中國傳統的“大同”理念,構建出一種新興的社會福利文化,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日益融入人們的思想觀念,為新時代社會全民福利的構建奠定了思想和觀念上的基石。
時代發展至今,將文化作為一個重要的變量研究社會福利制度和模式,從文化角度透視社會福利已成為學術界特別是國外研究社會政策的學術群體中一個比較熱門和前沿的學術研究領域。據此,形成了文化起源論、文化背景論、文化傳播論、文化決定論和福利文化等5種不同的理論觀點。其中,作為新興研究領域的福利文化,是當期最具爭議性的話題,這將在下一部分中作具體論述。
綜上所述,在人類福利實踐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人們都有著不完全相同的觀點和看法;在每一個環節的背后,都隱藏著不完全相同的價值判斷和主張。顯然,這些問題并不屬于社會福利實踐的表層(操作技術)和中層(制度設計),而是屬于社會福利實踐的深層(價值觀念)。這些深層的價值文化深深影響和制約著福利實踐的中層和表層,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中有著不完全相同的表現。
在傳統西方國家,社會福利往往內化為公民的.“自我幸福感”和“生活滿足感”。在強大的經濟實力的保障下,在長期福利國家的構建和不斷改革所帶來的充分的社會福利方面的實踐和嘗試下,西方的社會福利思想似乎已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成為保障公民福利權利的基礎。同時,社會福利也成為發達國家民眾的一項基本的不容置疑的權利。
另外,中國人則有所不同。中國人通常不是從個人權利、意識形態而更多的是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去理解福利,甚至從道德層面上去理解福利,把社會福利當成是家庭福利無法滿足之外的有益補充,進而是實現社會理想、促進社會和諧的手段。也就是說,中國的社會福利側重于集體意識、側重于以家為核心的社會福利文化中去理解和建構社會福利。最終,這種社會文化中的“社會認同感”將福利中的個體和社會統一起來,落腳點依然在“大同”。
三、福利與社會文化結合的新產物———福利文化
“福利文化”一詞最早見于羅伯特·平克《日本和英國的社會福利的比較研究———社會福利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內容》一文。他認為,在任何社會中,福利文化分成兩個部分:價值觀,它影響人們對權利和義務的看法;行為習慣,價值觀通過它找到了在實踐中的表現方式。這兩個部分組成的福利文化,一方面是以正式的社會福利項目的形式表現出來,另一方面見于家庭、朋友和鄰居間的非正式的互助。價值觀主要影響制定社會政策的決定選擇,而制度安排則受到國家特色的影響。在這個定義中,平克將文化之于福利的作用內在話了,將文化與福利放在一個社會福利系統中加以考慮。相比羅伯特·平克的界定,畢天云教授的定義則更進一層。他認為:福利文化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福利實踐活動中產生和形成的思想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是社會福利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這個意義上,如果將社會福利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子系統,那么福利文化就是其中的主觀方面,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社會福利系統的運轉。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有自己的福利制度,但是除了核心精神一致,在很多方面,它們各具特色。因此,福利文化在這里就可以作為一個關鍵的變量,對這種差異性進行有理有據的闡釋。在《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福利:民政福利研究》一書中,黃黎若蓮從福利文化的角度解釋了中西福利制度差異的原因。
她將中國的傳統福利文化歸納為五個方面:第一、強調家庭義務和差序格局的相互關系,社會肯定慈善精神,認為它是人性的反映和一種高貴的品德。外來的但已本土化的中國佛教倡導仁慈,這亦鞏固了慈善為懷的價值觀和實踐;第二、儒家思想強調對家庭的責任感,互助互利原則還導致了以本社區和共同職業為中心的互助活動;第三、因為強調家庭責任和政府資源有限,政府除了承擔救荒工作之外,并未提供大規模的公共福利;第四、因為人們享受到的社會福利非常有限,并且俱來自與自己切身利益有關的群體,所以人們沒有全民共享福利的意識。第五、中國人有強忍艱辛的性格,這源于其獨特的文化信仰,亦與生態環境有關,譬如強調勤勞、遏制欲望、自給自足和接受命運等特質也令中國老百姓對官府的要求很低,亦沒有養成依賴國家福利的習慣。
因此,究其根本,導致中國社會福利現狀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中國長期以來的社會文化:以家族居于中心地位的群體取向的信仰,個人缺乏必要的公民權利意識。在這個意義上,為從根源上完善福利制度,構建中國特色的福利文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從社會公平的價值理念入手,尋求援助共濟的制度化發展,同時,進一步提高公民特別是富裕人群的慈善意識,是構建福利文化過程中應走之路。
改革開放30年,成就了中國如今的富裕和盛況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中國人信仰的缺失。西方世界紛繁復雜的觀念和思想漸漸迷亂了人們的雙眼。在當今中國,一個社會福利還在很多方面有所缺失的年代,一個福利改革仍有瓶頸的年代,我們是否應該換個角度?不再從傳統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力量對比角度尋找答案,而是從更為本源的社會文化中尋找突破。從提高公民福利意識著手,從整個社會的福利文化重構出發,進一步完善中國的社會福利制度,為人民謀求更多的福利。
[參考文獻]
[1]王子今.中國早期文明與社會福利的萌芽形態[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2(4)
[2]田毅鵬.西學東漸與近代中國社會福利思想的勃興[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4)
[3]畢天云.社會福利的文化透視:觀念與點評[J].社會學研究,2004(4)
[4]畢天云.福利文化引論[J].云南大學學報,2005,37(3):18-21
[5]常宗虎.中國社會福利制度的現實選擇與未來走向[J].中國民政,2000(4)
[6]黃黎若蓮.中國社會主義的社會福利:民政福利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7]畢天云.論建設中國特色的福利文化[J].學習與實踐,2009(4)
【福利與社會文化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分析語言與社會文化的關系論文09-07
中國社會福利的地區差異分析論文06-24
新聞傳播在社會文化的影響論文01-20
關于社會文化與生活的探析論文09-06
批判性思維的社會文化歷史理論分析07-18
社會文化演變中的苗族婚俗論文09-07
社會文化視野下的象征性暴力論文09-06
老年文化及老年人的社會文化參與論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