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啟蒙與操縱
內容摘要: 電子時代的降臨為文化生產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階段。一系列電子產品的意義突破了技術范疇而進入了政治、經濟、文化的運作。本文試圖從雙重視域分析電子傳播媒介產生的后果:一方面,電子傳播媒介具有強大的啟蒙意義;另一方面,電子傳播媒介又形成了一個隱蔽的文化權力中心。本文具體地論述了這兩方面的后果如何在現有的經濟文化環境之中展開和運行。1
現今,人們已經有理由斷言,電子時代的降臨同時為文化生產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階段。電影,電視,收音機,計算機聯網,這些神奇的電子產品相繼問世,為這個世界制造了一陣又一陣的驚喜。嘔心瀝血的構思,持續不斷的實驗,不無偶然的幸運發現,人們可以在每一個技術奇跡的背后追溯到種種曲折的故事。然而,現在的情況是――這些技術奇跡已經到了聯結為一個整體的時候了。它們不再是某種別出心裁的發明提供一些舒適與快樂;人們必須意識到,這些電子產品聯結為一個整體之后正在深刻地改造社會結構。當然,這并不是輕率地附和種種技術決定論。人們有必要描述的是,這些電子產品的意義如何突破技術進步的范疇而進入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的運作。對于文化生產說來,這些電子產品不僅提供了種種嶄新的表意系統,同時,這些電子產品還為經濟、政治與美學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嶄新的形式。
不論是否將電子產品形成的傳播媒介體系視為后現代社會的重要因素,人們都必須承認,電子時代的符號制作規模是印刷時代所無法比擬的。機械與電子技術的合作終于使文化生產具有了工業社會的節奏。如今,人們甚至用"爆炸"一詞形容電子傳播媒介體系提供的信息數量;蛟S可以說,霍克海默與阿多爾諾所謂的"文化工業"只有在電子時代才名至實歸。在我看來,文化工業的另一個涵義是,文化生產終于匯入了工業生產的邏輯,遵循工業生產與消費之間的循環軌跡,成為日常性社會生產的一個有機部分。某些歷史時期,文化生產是日,F實的一個"他者"――文化生產意味了指向日,F實之外的另一個維度。按照雷蒙德·威廉斯的觀點,19世紀某一個時期的"文化"或者"藝術"曾經扮演市場以及工業文明的對立面;文化或者藝術被遵為物欲橫流之世的"人性"守護神。(1)現在,如同工業生產一樣,文化生產終于和商品、利潤互相認同了。事實上,恰恰是商品和利潤維持了電子傳播媒介的龐大開支,維持了電子時代不斷擴大的符號制作規模。當然,這些文化產品已經進入日常的消費領域。如同種種生活用品那樣,電子傳播媒介體系之中的源源而來的符號業己全面地鑲嵌于社會的所有方面?梢哉f,電子傳播媒介的社會組織意義正在逐漸顯露。這個意義上,鮑德里拉激進地認為,現今的符號制作規模已經足以讓歷史發生另一次斷裂:以工業生產為組織核心的社會開始向符號社會回歸。社會的凝聚力不是源于經濟生活,而是來自傳播媒介的控制。于是,在他看來,革命不再是活躍的生產力摧毀傳統的生產關系;顛覆種族或者性別的傳統符號代碼才是他真正醉心的文化革命。(2)
盡管鮑德里拉的設想之中包含了過多的符號崇拜,但是,無論如何,人們沒有理由低估電子時代符號制作的意義。如果說,印刷時代的文字符號與日,F實保持了某種距離――如果說,積淀于文字符號之中的神圣意味頑強地擊穿了庸常的世俗氣氛,那么,這種距離正在電子時代的符號制作之中消失。許多時候人們可以說,符號就是現實生活。電子時代的符號喪失了抽象的文字符號之中隱含的指代性、凝聚性與概括性;厮莘N種古老的傳說可以發現,文字符號曾經被想象為法力無邊的天授之物。文字符號的誕生如同一個驚心動魄的事件。"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這種神話記載無不暗示了文字符號的非凡魔力。盡管理性社會的"脫魅"解除了種種神秘的權威,但是,許多時刻,文字符號仍然保持了異乎尋常的尊嚴
[1] [2] [3]
【啟蒙與操縱】相關文章:
操縱04-30
操縱自如04-29
翻譯:操縱與妥協04-27
電傳操縱技術04-29
飛機的操縱性04-29
文化·操縱·翻譯的暴力04-27
船舶操縱中對航行態勢的控制-船舶航行態勢與操縱的影響及操作要點04-26
啟蒙04-29
Cessna 172襟翼對俯仰操縱的影響04-27
笨拙的操縱者_550字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