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略論中國洞經音樂的起源及流變特徵—一種多視角的文化探索
摘要:本文用多學科的視角,透視了中國洞經音樂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及其流變特徵,并對洞經音樂資源的開發利用給予適當的評價和肯定。這對推動與促進洞經音樂研究的深入發展,將有積極的作用。
引言
"洞經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燦明珠,它在中國音樂發展史上占有未可輕視的地位。對這項珍貴的文化資源的開發,最初是由云南巍山縣洞經樂團1988年8月首次赴京展演而正式拉開帷幕的。他們的精彩表演引起了強烈的振撼和極大的反響。隨後更由於麗江洞經樂團1995年9月和1998年5月相繼到英國同挪威的展演,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與巨大的成功。英國的《泰唔士報》等幾家報刊發表評論,許多電視臺爭相錄音錄像,從而使聯合國所屬的教科文組織也正式將中國的洞經音樂列為"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在挪威的展演還多次得到了國王的接見與熱烈的贊揚!中國古老的洞經音樂也更加名揚世界!
更值得一提的是:洞經音樂的美妙旋律及其高雅悠揚的演奏技巧和風格,已經使酷愛中國民族音樂的美國音樂家李海倫博士深深陶醉。以至她從1991年起,連續幾年來到云南深入調查,幾乎跑遍了整個云南。她搜集了大批寶貴資料,并寫出了頗有水平的博士論文。她說:"洞經音樂是中國的無價之寶,是打開中國傳統音樂寶庫的金鑰匙。它確實很美,它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屬於世界。"
人們或許要問:既然洞經音樂如此珍貴,那麼它究竟是怎樣產生的?誕生於何時?起源於何地?又如何傳播到云南?甚至流布到緬甸……,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并探求其中的奧秘,筆者通過長期的調查,梳理今人成果,略陳管見,以供大家研討。
一、洞經音樂的起源
"洞經音樂"是個珍貴而獨特的古典樂種。因談演《文昌大洞仙經》得名,并與文昌崇拜密切相關。探索它產生和演變的原因及特點需要哲學、民族學、歷史學、社會學、音樂學以及民俗學等多學科的合作。只有多視角的研究,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揭示它形成、發展的規律。中國洞經音樂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這些普遍廣泛、緊密而復雜的聯系中產生的。它有中國相應的社會、思想、文化、音樂和人才的豐厚積淀與背景為基礎,還有充分而適當的生成條件為依據。
從歷史的視角而言:中國自周秦至唐宋,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多宗教國家。尤其是唐宋以來盛行的科舉制度,更把全國的知識分子納入了中舉做官、修身治國的軌道。高官厚祿的誘惑與驅動,促使仕人舉子皆把立身仕途作為畢生奮斗的最高目標。科舉制度確為知識分子提供了飛黃騰達,榮宗耀祖的晉升良機。因而成了文昌崇拜產生發展興旺繁榮的催化劑,興奮劑和凝固劑。
從思想與宗教的視角來看:中國封建社會進入唐宋時期,經濟文化都有了巨大發展。唐宋皇帝竭力扶持道教,更使道教文化急劇發展。斯時,道教神靈已經大批產生,宮觀殿閣遍布全國。著名道師層出不窮,道教經典如潮涌現。《白云觀重修道藏記》稱:"唐天寶間篡輯成藏,統曰三洞","統計183萬44卷,天下頒行。"道藏中收集的《上清大洞真經》便為洞經音樂組織的產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從音樂的視角而言:中國也是世界上音樂發達較早的國家之一。唐宋音樂更加豐富多彩,輝煌燦爛。宮庭宴樂,祭祀音樂,民間音樂十分興旺。武后一度把內教坊改名為云韶府,玄宗不但令道士,大臣進獻道曲,還親自在宮庭內設道場教道士
[1] [2] [3] [4] [5] [6]
【略論中國洞經音樂的起源及流變特徵—一種多視角的文化探索】相關文章:
道德流變特點略論05-02
企業危機管理--一種文化視角04-26
宗教起源的一種新視角:多維綜合理論05-03
性別視角:中國戲曲與道家文化04-27
太空探索的人文視角04-30
談現代中國倫理思想中道德流變及思考-從善惡觀視角分析04-27
中國文化知識本性略論04-26
略論儒學的演繹與中國傳統文化04-26
略論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04-26
東北文化的起源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