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中國電視劇的文化策略
1958年5月1日,中國第一座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即后來的中央電視臺)開始首播,1個多 月以后,中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播出。可以說,電視劇幾乎與中國電視一同誕生 。當時的電視劇主要是嘗試用一種戲劇化的形態來闡釋國家政策和理念,是利用電子媒介進 行宣傳的試驗性手段,如同當時處在非普及狀態的電視一樣,電視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眾 文 化、大眾消費。直到70年代末以后,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經濟,隨著電視業的發展和電視 機的迅速普及(注:據有關人士宣布,1999年,中國電視機擁有量為3.5億臺,43套衛星節目,8000多萬戶有線電視用戶,1997年統計中國電視觀眾每天看電視時間為2.54小時。參見田聰明(原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長)《在改革開放中迅猛發展的中國廣播影視媒體——在2000年亞洲娛樂與傳媒大會上的講演》,《電視研究》北京:2000年第6期,第4-5頁。),電視劇才逐漸成為大眾文化最重要的資源。2000年,中國電視劇年產量已 超過1萬部集,與20年前年產量9集的數量相比增加了1千倍以上,其總節目時間也是目前中 國電影年產量的100倍左右(注:2001年2月6日,“全國電視劇題材規劃會議”在北京鐵道大廈召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官員在會上透露,2000年度經過批準拍攝的電視劇共有1271部、總量達22231集,發行播出的劇目有687部、9104集,電視劇產量繼續上升,比1999年提高了21%。參見《廣電局有關領導指出:2000年電視劇存在六大問題》,《每日新報》2001年2月17日。)。電視劇不僅產量眾多,而且觀眾數量也極其龐大,中國大陸 共有有線、無線和衛星電視頻道3000多個,平均每個頻道播出電視劇至少2集,每天在中國 大陸播出的電視劇超過6000部集,觀眾數量達數億人(注:例如,1997年,中央電視臺播出電視劇《三國演義》,據央視媒介調查公司數據,全國收視率最高達到46.7%,這意味著一天之中,中國約有4億6千7百萬人觀看了這部電視劇。)。特別是90年代以來,中國電視劇的發展處在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化與國有性雙軌運行的背景下,一方面受到國家政權的控制、 干預和引導,同時又受到市場經濟、消費文化的強力沖擊,成為了當代中國媒介在各種權力 角逐中演變歷程的縮影,它不僅反映了當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分化和沖突,同時也對 當代中國社會的時代風尚、價值觀念、文化潮流產生著復雜和深刻的影響。一
從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正處在一個舊世紀的終結和一個新世紀的降臨、一種社會形態的 漸隱和另一種社會機制漸顯的時期,社會轉型的沖突、分化、無序與尋求共容、整合、有序 的努力一起為這一時期的中國電視劇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用“中國特色”來搭建社會主義 與市場經濟之間的橋梁的過程中,消費市場和消費社會也在中國悄然出現,整個社會越來 越被這一消費現實所深刻影響,于是,中國電視劇既經歷著從國家文化向市場文化的過渡, 又面臨著國家文化與市場文化的共存,所以,對于中國電視劇來說,一方面是“主旋律”電 視劇在繼續努力維護國家意識形態的權威,另一方面是大量的通俗電視劇通過市場機制來形 成文化產業格局。而參與電視劇生產的一些“知識分子”,作為政權和市場這兩種力量的代 理人,也作為電視信息傳播的“看門人”則常常試圖借助于這兩種強勢力量來表述知識分子 對歷史 和現實、社會和人生的批判性認識和反省。國家的政治控制、市場的經濟支配、大眾的文化 訴求、知識分子的理
[1] [2] [3]
【論中國電視劇的文化策略】相關文章:
論中國神秘文化04-27
論中國菊文化05-02
我論中國UFO研究之策略04-28
論中國儒文化的政治意蘊04-26
論中國山水審美文化04-27
論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價值和策略04-29
論奧林匹克文化在中國的傳播04-27
論近代中國憲政文化的淵源04-27
中國法律文化建設論04-27
中國文化精神論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