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南城市貧困的特征、原因與反貧對策(摘自新華網)
(2001.09.03 10:31:18)西南地區的貧困問題由來已久,我國的中西部既是農村貧困的重災區,又是城市新貧困人口的高發區,全國80%的貧困人口都集中在西部省份。通過對西南地區城市貧困的特征及成因分析,為政府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反貧困”行動,縮小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及其居民消費水平方面的差距,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依據。若中西部地區或西南貧困問題得到緩解,則全國至少有 80%的貧困人口可望擺脫貧困的困撓,其影響、意義非同一般。
(一)區域經濟發展落后,城市相對貧困問題突出
1.城鎮貧困人口比重大, 貧困發生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1985年東中西部城鎮貧困人口占全國城鎮貧困人口的比重分別是:東部459萬,占25.6%;中部967萬,占54.0%,西部365 萬,占20.4%,中西部合計占 74.4%;1995年,東、中、西部城市貧困人口占全國城市貧困人口的比重分別是:東部471萬,占 1 7.1%,中部1527萬,占55.5%,西部754萬;占27.4%,中西部合汁占83.9%。從貧困人口的比重變化看,東部地區在1985年~ 1995年間城鎮貧困人口比重大幅下降,中部略微上升,而西部則大幅度上升,全國有8個地區城市非農業人口中20%都屬于貧困人口,這些地區全部在中西部。
2.居民收入、消費水平低、貧困程度深
西南地區云、貴、川無論是農村居民或城市居民人均收人在全國比較都屬低收入地區,不到全國平均數的50%,更是低于東部發達省市。
由于區域發展的不平衡,雖然東西部都受益于宏觀經濟改革,但受益的范圍,程度是不同的。正是這種差距使得西部城鎮居民陷入貧困的概率大于東部地區。導致區域發展落后,人均收入、消費水平差距不斷拉大的原因主要有:
(1)起點低,“先天不足” 從近代起由于政治、經濟、社會、自然、地理等因素,資本最初是從東南沿海叩開中國封閉的門戶,近代工業隨之建立。而西部近代工業則長期空白,直到解放,歷史留給我們的是東西部社會經濟差距非常懸殊的嚴酷現實。建國前,70%以上的工業都集中在不到全國面積14.2%的東部沿海地區,而占全國土地面積 81.8%的中西部地區僅占全國工業的9%;改革開放初的1978年按人均GDP排序,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中,西南三省囊括了倒數前三名;貴州倒數第一,云南倒數第二,廣西倒數第三;當時貴州、云南、廣西的人均 GDP分別相當于全國平均數的 46.7%、60%和59.5%, 人均 GDP的絕對份額分別為175元、 223元、225元。這就使得在以后全國區際大賽中,西南三省區的起跑線遠遠落后于其它地區,處于“歷史性不平等”的不利地位。
(2)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社會基礎設施落后
西部地區公路、鐵路運輸系統極不發達,遠遠不能滿足生產發展、經濟開發的需要,亦是制約東西經濟聯動、妨礙大規模開發西部的重要障礙。據資料顯示,占全國總面積2/3以上的西部地區鐵路里程還不到全國的1/4;更有一些地區至今鄉村尚未通路,完全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由此造成地區發展可達性差,吸引外部投入的能力低,因而發展機會極少,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這種地緣經濟格局至今未得到根本改變。尤其是在我國經濟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中,西部地區由于自身地理環境的制約,處于最低層次,80%的外商投資者都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區外資金的大量輸入改變了沿海地區的生產關系和產業結構,并對東部地區經濟增長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產生了極為顯著的影響。
(3)人口增長過快,人力素質低下
盡管西部地區地廣人稀,人口密度很小,且生存環境酷劣,經濟發展緩慢,文化落后,但人口增長卻很快,有的省區每年以 3%的速度遞增。在過去的兩次生育高峰期,西部大部分省份的生育峰值都很高,且持續肘間較長,西部地區人口增長無論是絕對量還是相對量都遠遠高于東部。除了人口增長過快外,就是人口的文化素質低,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率低、文盲率高,文化程度結構低。
(4)經濟結構落后,積累能力差
現代經濟的發展過程就是經濟結構變動的過程。在
[1] [2] [3] [4]
【西南城市貧困的特征、原因與反貧對策(摘自新華網)】相關文章:
發達地區貧困問題與反貧困對策04-28
我國城市貧困的原因分析05-02
濱江城市水體污染的典型特征及保護對策04-27
城市加油站的污染特征及其控制對策04-28
農村貧困人口的聚類與減貧對策分析04-30
現代化城市溫度分布特征及綠化對策04-29
21世紀初葉中國貧困形勢與反貧困對策研究04-28
淺談城市公交柴油客車排黑煙原因及對策05-02
城市幼兒園兒童營養失衡之原因與對策04-29
河南省城市空氣質量特征與污染防治對策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