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婚姻家庭觀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細胞,它與社會緊密聯系,相互影響。一方面,在一定的社會制度下,就有一定的婚姻和家庭。人類社會每一次變革,每向前邁進一步,都不可避免地給婚姻家庭提出新的要求,灌注新的內容,賦予新的形式,強化新的功能,更換新的觀念;另一方面,婚姻家庭作為社會的分系統,也是能動的、積極的,時刻對社會各系統給予強大的反作用。幸福的婚姻家庭也不僅造福人類自己本身,還會促使整個社會形成和諧的風氣,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也會為社會帶來無盡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從而有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既然家庭與社會有如此緊密的聯系,一方面社會要創造提供必要的環境,提供有效的途徑以保證婚姻家庭價值的實現和功能的發揮。婚姻家庭法學也應深入研究婚姻家庭的價值規定性,揭示現實社會中其應該價值與實際功能發揮的差距及其根源,為婚姻家庭法有效誘導和確認婚姻家庭的正向價值,調整婚姻家庭的結構、形式,創造社會環境,保證婚姻家庭適應并促進社會發展、進步,提供科學指導;另一方面,我們每個人應該充分發揮家庭的積極作用,珍惜和組建幸福的家庭,以實現個人和他人幸福,實現社會最大效應。
現在,讓我們探討一下怎樣的基本家庭模式才符合健康積極并能帶給人幸福滿足感的家庭模式。
按社會學劃分,家庭結構可分為核心家庭(由一對夫婦,未婚子女組成),主干家庭(由父母,已結婚子女及其未婚子女組成),聯合家庭(兩對已婚夫婦及其未婚子女組成)三種。不管在何種家庭結構中,都包含了老年人問題,夫妻問題即婚姻問題和青少年問題這三個最基本問題。
一,老年人問題。
根據上海老年人研究中心的報告,中國大約10%的老年人承認自己有緊張感,26%的老年人感到沮喪。在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六十五歲以上的人有八千八百萬,占全國總人口的6.96%,這意味著老年人問題今后會更加嚴重突出。
在每一個家庭中,每個人都有義務贍養自己的父母,解決父母的老年生活問題。尊敬父母,贍養老人,也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家庭道德的重要內容。古人也把“孝”視為家庭倫理道德的首位。認為“孝悌為本”。“孝”即為善待父母,“悌”即為尊敬兄長。這種綿延幾千早的孝悌觀,至今仍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仍為傳統家庭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兒女贍養爹娘,同父母撫育子女一樣,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父母有撫養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自然也就有贍養老人的義務。我國目前養老保險事業尚不成熟,養老仍以家庭為主。即使將來完善了養老保險制度,作子女的也不能忘了養育老人的義務。
那么,怎樣才能使老人在家庭中感覺溫暖,產生幸福感呢?
筆者認為,首先要全面理解贍養老人的內容:孝敬老人不僅要進行經濟供養,保證老人有充足的生活來源,過上富足幸福的晚年生活,而且還要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特別是要重視精神慰藉。老人們在晚年最需要的是兒女的親切問候和晚輩的尊敬陪伴,特別是在病中,親人慰藉更為重要。應該摒棄舊俗中不好的一面,要清楚孝敬老人重要的是生前的關懷照顧,而不是死后的厚葬和場面,那毫無實際意義,要提倡厚養薄葬,喪事新辦的風氣。然后要全面形成贍養老人的風氣和全面落實贍養老人的法規。孝敬老人是一種傳統美德,更是一 種世俗風氣。要在全社會造成一種“孝敬老人光榮、虐待老人可恥”的風氣。家庭之間可以經常組織一些孝敬老人的講和睦、講新風的活動,弘揚傳統美德;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和文藝節目開展宣傳活動,造成一種深厚的輿論氛圍。
二,夫妻問題。
家庭首先由夫妻兩個人組成。夫妻關系即婚姻關系是人際關系中最密切最長久的一種,也是客觀的社會關系。處理好夫妻的關系有利于解決老年人問題和子女成長問題,從而也有利于社會穩定與發展。而據有關方面統計,中國離婚率從八十年代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離婚率上升也不能單純地說是好事或壞事,應該具體分析。除了婚姻道德觀念的變化,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沖擊外,最主要的是現代人對婚姻品質的期望值遠遠高于上一輩,一旦婚后的現實與婚前的期望產生矛盾且不可調和,離婚就是必然的選擇。在這里,離婚也只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手段,只要婚姻還有一線希望,就應該盡力挽救。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離婚問題也會有逐步完善的解決途徑。
婚姻關系是建立在愛情基礎之上的,雙方在經過不太短的時間考驗以后,才能考慮到組織家庭。一個家庭要長久地生活在雙方的人際關系之中
[1] [2] [3]
【我的婚姻家庭觀】相關文章:
儒學婚姻家庭觀的歷史演變與現代價值05-02
婚姻家庭法論文05-01
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婚姻家庭01-01
我的朋友觀04-28
我的邏輯觀04-27
我的財富觀作文02-07
我的生命質量觀05-01
我的朋友觀作文04-30
我的育兒觀04-29
我的寫字教學觀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