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陜西西府民間美術色彩的傳承與創新論文
摘要:以寶雞為中心的陜西西府民間民俗藝術種類繁多,形式各異。作為民間文化重要元素之一的民間美術色彩,其在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一度出現了迷茫,甚至走入誤區。本文通過對民間色彩特征的分析,結合實際,對西府民間美術色彩提出質疑,進一步提出創新要根植于傳統之觀點,只有民間色彩才能突顯民間的特征。
關鍵詞:民間美術;民間色彩;傳承;創新
0引言
以寶雞為中心的陜西西府民間民俗藝術種類繁多,形式各異,滲透到人民生活的各個角落。最常見的有泥塑、皮影、木板年畫、社火臉譜、布堆畫、刺繡、麥稈畫等,它們以造型概括夸張簡練、形態逼真粗獷、色彩熱烈飽滿、色澤鮮明艷麗流傳于世。千百年來,西府人民以他們勤勞的雙手,憑借諸多藝術法則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積淀,把這些民間藝術瑰寶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并得到發揚,其中以鳳翔六營村泥塑為最,于2006年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但是同時,我們也不得不看到,西府民間藝術,尤其作為民間文化重要元素之一的民間美術色彩,正在遠離民間。
1馬勺臉譜上的明度推移
鳳翔六營村作為西府民間民俗藝術的集散地,吸引著大批的民間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以及諸多大中專藝術類院校師生去觀摩學習。因為教學任務的安排,筆者曾三次帶學生走進六營村,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獲。初次看到些可愛的泥玩意兒很是激動,不說造型多樣各異,憨態可掬,單就對民間藝人的認真以及對彩繪技法之嫻熟,圖案繪制程序之老到精細,足以讓我等所謂專業人士自慚形穢。出于對色彩的敏感性,我對在馬勺、木梭上采用色彩推移的形式繪制出的臉譜形象提出一點小小的疑問:這算是民間色彩嗎?色彩推移也叫色彩漸變,是藝術類院校學生必須掌握的配色技巧,講究構成形式,畫面色彩豐富,變化微妙,屬于理性配色。民間色彩講究感性表現,其特征是色澤鮮明、艷麗、簡單,色彩明快、強烈,裝飾性強,擅用原色,單純而富于變化,強調強烈的對比。“紅要紅的鮮,綠要綠的嬌,白要白的凈”。而色彩推移恰恰犯了民間用色的大忌,明度推移加白,純度推移加灰,無論明度推移,還是純度推移都改變了原始色彩的`相貌,都破壞了民間色彩的概括性、象征性和裝飾性。
重視色彩的象征性在我國歷史上有著自己的傳統。《左傳》中有“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之說,民間也有“朱鎖五色,用來懸以門戶,抵制惡氣”的習俗,這種傳統的“五行色”觀念為民間美術的用色奠定了基礎。作為西府民間民俗藝術之一的社火臉譜,其起源據陜西的民間藝人介紹:周朝時,周武王率兵伐紂,大兵行至麒麟山下,被駐守山下的聞太師擋住去路,姜子牙計上心頭,讓士兵戴上天兵天將的面具上陣叫罵,個個威武兇煞,好似天兵下凡,聞太師不知真假,以為天意,拔寨而逃。此事傳入民間便產生了畫臉譜驅鬼的習俗,并逐漸融入到社火表演中。學術界則認為,臉譜起源于周秦時期的儺舞。儺是一種遠古時代的宗教儀式,“儺”本是一種傳說中的神鳥,后被人格化,成為一種祭祀表演。儺舞是周代在祭祀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驅鬼逐疫的宗教舞蹈,而儺的明顯特征便是戴假面歌舞。可見臉譜色彩具有特殊的表征———象征性。紅色喜慶忠勇,黃色皇權猛烈,黑色剛直,白色奸詐。用色彩推移的表現形式來表現臉譜藝術,雖然做到了創新,但卻失去了創新的意義。
2傳承之艱與創新之誤
作為產生在農村這塊相對封閉和保守的土地上的藝術領域,其傳承形式主要是家族式傳授和非家族式傳授。家族式傳授一般是子承父業,在家庭內部進行,不傳外姓,并且傳男不傳女,所謂“父傳子”,“婆傳媳”,“傳媳不傳女”,以保持其家族在掌握某項技藝的優越性。非家族式傳授就是師傅帶徒弟,師徒相傳,而且在傳承的過程中,師傅往往把其中技法上的精華作為壓軸絕活偷偷地保留下來。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不到萬不得已,絕活絕不輕易示人,往往因意外事故的發生使一些技術性很強的藝術種類失傳,這給民間美術的流傳帶來了很大的局限性。從一個皮影藝人那里了解到,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去專門學習民間工藝的技能了,因為這些所謂的藝術在當今社會已經很難用來養家糊口了。拿皮影藝術來說,上世紀80年代末,寶雞地區有各種皮影戲班120多個,現在不到四分之一,久負盛名的燈盞頭碗碗腔皮影戲現在基本上沒有活動。在這樣的經營狀態下,從事皮影制作的藝人又能賺到多少錢?民間藝人也要生存,在沒有利益的驅動下,繼承和發揚談何容易!近年來,隨著政府的政策性扶持和鳳翔泥塑知名度的不斷提高,泥塑的商品價值也不斷地突顯,一些農民看到泥玩意有利可圖,紛紛在家里開起了作坊,出現大規模生產的勢頭,對傳承與發展來說,這應該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大規模流水線式的生產,使民間工藝的藝術性大打折扣。筆者于2009年3月第三次去六營村時,看到一些泥塑、馬勺、木梭上繪制的圖案遠不如第一次見到的細致精巧。據一份“西府民俗藝博園”的資料說:藝博園年設計制作生產泥塑、皮影、陶藝、版畫、布藝、社火臉譜、草編等20萬件手工藝品……民間藝術的賣點就是民間性、原始性、手工性。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顯然違背了民間藝術生產的特性和環境,這樣所產生的作品,最終的結果是失去所謂的民間性,而趨向一種商業流行,必然有一些遠遠超越當地的藝術傳統和民俗基礎,難以上升到藝術的表現和追求的境界。這是民間藝術品創新的悲哀,是時代進步的悲哀。
3創新,根植于傳統
著名工藝美術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陳漢民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們要創新,還必須堅守民族的東西……”對于民間美術的創新,這句話再貼切不過了。民間美術應較多地保留著藝術發生時期的基本性質,保留著如同原始藝術所體現出來的混溶性文化精神。
決定著市場價值和價格的民間美術是其本身承載的人文分量和本土文化底蘊,任何脫離本土文化的所謂創新都經受不起時間的考驗和民眾的拷問。大學美術老師和文化學者之所以不辭辛苦到民間采風,還不是學習民間的傳統藝術?而一旦發現所謂的民間藝術原本就是“學院派”里的東西,恐怕不只是一種失落和失望,更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不是亙古不變的,但“變”要根植于傳統,尊重地域文化。作為民間美術元素之一的民間美術色彩,盡量保持其民間性。只有民間色彩才能突顯民間的特征。對于民間美術愛好者和收藏家來說,看上的就是你的民間民俗味。登上2003中國羊年生肖郵票的《發財羊》就是較成功運用民間色彩的典范:大紅象征喜慶吉祥,大綠意味著自然和平,大黃代表著財運富貴,對比著意味純粹和神圣的白,處處體現喜氣,讓人著迷,使人瘋狂。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孫建軍說:“民間美術保護的主要內容和重點是繼承和恢復那些傳統的技藝和藝術形式。作為傳承人應當保持和運用傳統技藝,嚴格按照傳統的工藝、材料、造型、圖案制作產品。”民間手工藝品是民俗民情以及人文歷史的一面鏡子,沒有本土特色,再漂亮的工藝品,也不過是手工做的產品而已。失去民間顏色的民間工藝品亦如此。
參考文獻:
[1]左漢中.中國民間美術造型[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2.4.
[2]叢小樺.中國民間絕景(北方卷)[M].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11.
[3]梁志剛.關中皮影[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2.
[4]孫建軍.漫談民間美術的活態保護[J].美術觀察,2007.11.
【陜西西府民間美術色彩的傳承與創新論文】相關文章:
寄陜府鄧給事,寄陜府鄧給事孟郊,寄陜府鄧給事的意思,寄陜府鄧給事賞析 -詩詞大全01-01
送陜府王大夫,送陜府王大夫白居易,送陜府王大夫的意思,送陜府王大夫賞析 -白居易的詩01-01
送陜府王司法,送陜府王司法盧綸,送陜府王司法的意思,送陜府王司法賞析 -詩詞大全01-01
上陜府姚中丞,上陜府姚中丞周賀,上陜府姚中丞的意思,上陜府姚中丞賞析 -詩詞大全01-01
送陜府王建司馬,送陜府王建司馬賈島,送陜府王建司馬的意思,送陜府王建司馬賞析 -詩詞大全01-01
送李質夫之陜府,送李質夫之陜府王安石,送李質夫之陜府的意思,送李質夫之陜府賞析 -詩詞大全01-01
陜府王大夫相迎偶贈,陜府王大夫相迎偶贈白居易,陜府王大夫相迎偶贈的意思,陜府王大夫相迎偶贈賞析 -白居易的詩01-01
民間藝術在美術教育課程中的傳承論文11-24
傳統民間藝術在當代美術教學中的傳承論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