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的比較與關系的論文
[摘要]近年來會計界一直對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和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孰是孰非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存在明顯的缺陷,而運用公允價值的條件還不成熟。
[關鍵詞]歷史成本、公允價值
長期以來,會計以歷史成本計量為基礎,以配比原則作為收益計量的主要方法。它所反映的會計信息具有客觀性、真實性與可驗證性等優點,曾經很好的服務于過去的工業時代,但卻遠不能適應信息和知識時代的要求。所以美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大力推廣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并且在擴大公允價值計量的同時采納了資產負債觀。而我國財政部也在2006年出臺了新的會計準則,這一準則在立足于我國國情的基礎上與國際準則趨同,新會計準則確定的主要會計計量屬性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公允價值和現值。新會計準則規定以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為主,其他的計量屬性為輔。但也比較全面的導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歷史成本原則要求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某項資產按其取得或交換時的實際價格入賬,入賬后的賬面價值在該資產的存續期內一般不作調整,他所反應的是市場交易實際價格,可靠性強。但其優點也是其缺點,它所反映的價格只是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的,而不能反映企業在持有資產期間因為經營環境變化而引發的企業持有資產的價值變化,從而相關性比較差。特別是在20世紀以來現行幣值不穩定、通貨膨脹時時存在且物價總是處于不斷變化的經濟條件下,資產以歷史成本計價往往與其重置成本有差異,雖然在這種計價方式下對資產采取了提取累計折舊和減值準備以彌補其缺陷,但是仍然不能準確的反映資產的現實價值。尤其近幾年來通貨膨脹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歷史成本的會計報表由于物價總體水平的上漲使其部分項目的計量變得不真實,資產的賬面價值明顯脫離現實價值,使企業產生了大量虛利、使企業上交國家利稅和分配股東的股利增加,使得國家和股東慢慢的把企業吃空。許多企業雖然在報表上出現巨大的凈損益,卻無力補充存貨和更新設備,因為在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經濟下,按歷史成本原則計提的累計折舊會導致固定資產已耗價值補償不足,補償的價值不足購買與原有質量數量相同的資產和存貨,企業的生產規模不斷萎縮,資本保全無法實現,這些都是他的缺點。
新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將公允價值定義為:“資產和負債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融計量,”公允價值是資產與負債以市場價值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計價依據的計量屬性。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相比有以下幾個有優點:首先,公允價值具有很強的相關性,直接客觀的反映企業資產的價值,并保持“隨行隨市”保證企業會計信息有用性。其次,有利于我國企業的資本保全,當企業的生產能力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時,不管何時耗費、均按現行市價和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核算。最后,有利于解決經營者的短期行為與企業長期發展的問題,在成本模式下,企業過分注重當期利潤、忽視企業資本積累容易造成短期行為。在公允價值模式下,使經營者以單純的利潤為中心轉變為以提升企業的市場價值為中心,立足于長期發展。
與歷史成本相比,公允價值也有其缺點:首先,公允價值的難以獲得性,公允價值的使用是按照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以成熟發達的市場交易價格為基礎的,而我國的市場經濟體系雖然已經確立,但是還沒有完全轉型,活躍市場還會受到種種非活躍市場因素的影響。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資產和負債缺乏完善的市場,難以通過市場獲取資產的完備信息。其次,公允價值獲取方法的難量化性,確定公允價值的方法主要有:市價法和現值估價法。當存在市場交易價格的情況下采用市價法。當一項資產和負債能夠在成熟活躍的市場上存在,或與一項資產或負債相同或類似的同等效用的替代品在市場上存在時,則采用其交易價格作為其公允價值。但當一項資產和負債不存在活躍市場或者同等效用的替代品時,就需采用現值估價法,而目前估價技術還不成熟,估價的準確性還有待提高。最后,公允價值的采用需要會計師具有高超的判斷能力,從技術上來講公允價值的獲得需要會計師具有豐富的會計理論與實踐素質,而且需要會計師了解評估、金融資本市場等相關知識。
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許多企業運用公允價值的條件還不成熟。若不加限制的允許企業采用公允價值會計,很可能管理層就將其演變為“合法合理”操縱利潤或計提秘密準備的工具,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喪失真實性與可靠性,與公允價值計量原則的目的背道而馳。而歷史成本會計又在很大程度上不適應經濟發展中所產生的幣值不穩定、通貨膨脹嚴重、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等現象。所以筆者認為不能把公允價值會計與歷史成本會計完全對立起來,而應該認為公允價值會計是歷史成本會計的延續和發展,在生產力水平較低且市場機制不健全、貨幣幣值比較穩定的歷史時期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在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的階段可以把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會計綜合采用,而現今經濟就處于這種時期,公允價值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已躍升為與歷史成本計量并駕齊驅的新的計量模式。而鑒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情況,以及法律的監管力度和人員素質的差異,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我國在改革中就犯了這樣的錯誤,由于公允價值的不易計量性讓粉飾會計利潤的企業鉆了空子。而在這次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引用采用了適度、謹慎的態度,此次準則體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等方面采取了公允價值,是比較合適的。在未來經濟快速發展時期采取公允價值會計,但這并不是說要完全拋棄歷史成本計量,因為在資產和存貨購買時的歷史成本價格就是在初始計量時點的公允價值。
參考文獻:
[1]黃世忠:公允價值——面向21世紀的計量屬性,2002(2)
[2]于永生:美國公允價值會計發展的最新動態.財務與會計,2006.9
[3]王富強:歷史成本會計模式的現在和未來,2007.11
[4]戴德明:財務會計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4
【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的比較與關系的論文】相關文章: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探討04-29
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思考04-30
傳播價值關系與新聞價值關系04-29
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關系辨析04-26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比較04-30
略論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關系04-27
價值與價值評價:主客體關系的深層思考04-29
價值關系:人與外部世界的最高關系范疇04-30
論實踐和價值的關系04-29
試論主客體的價值關系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