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城市經濟學的地方高校雙語教學實踐與思考論文
論文摘要:雙語教學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同時使用中英文兩種語言進行專業學習和思考,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與國際接軌的必然趨勢。雙語教學在中國高校目前還處于嘗試之中,為了適應這一教學模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通過實踐和理論總結以探索適合各類課程的建設辦法。文章以城市規劃專業“城市經濟學”雙語教學為例,分析“城市經濟學”開展雙語教學的可行性,介紹了雙語課程建設的實踐,并對地方高校雙語教學建設進行了思考。
論文關鍵詞:雙語教學;城市經濟學;實踐;思考
實施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緊跟時代發展、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的需要。國家教育部分別在2001年、2004年、2007年發文要求高校開展雙語教學。中國的雙語教學是指除漢語外,用一門外語作為課堂主要用語進行學科教學,目前絕大部分是用英語。它要求用正確流利的英語進行知識的講解,但不絕對排除漢語。具體到不同高校不同專業不同課程情況又有差異,筆者基于在省屬高校城市經濟學課程上開展雙語教學的實踐進行探討。
一、“城市經濟學”雙語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1.適應學科發展背景
“城市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以美國學者威爾帕·湯普森1965年編寫的《城市經濟學導論》的誕生為標志。在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才引進“城市經濟學”的,之后大量翻譯國外“城市經濟學”的著作,這門學科在我國的發展也就短短三十年左右。基于城市經濟學誕生在國外,在國內發展時間短,學科的發展還在不斷引進國外理論這一學科背景,開展雙語教學有利于學習國外學科發展歷程和發展動態。
2.符合雙語教學要求
我國本科雙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以原創國語言準確地學習該學科的內容,并將所學應用于國內和國外的交流中。“城市經濟學”在中國發展時間短,中文文獻中許多基本概念、術語和原理都是從英文翻譯而來,雙語教學能夠幫助學生使用英語更準確地理解那些原本就譯自英文的基本概念、術語和原理。這也恰是雙語教學的目的。
3.利用英文教材和語言優勢
“城市經濟學”英文原版教材語言地道、闡述詳細生動、案例多,比中文教材有優勢,而且要獲取本領域最新的研究熱點、最新的學術理論、最新的參考資料等都必須研讀一些原文的專著、教材、期刊和雜志等。
基于這些方面的原因,在該課程中推行雙語教學,具有比較強的可行性。
二、“城市經濟學”雙語課程建設實踐
1.雙語教學模式的選擇
筆者在“城市經濟學”雙語教學中采用的模式基本屬于“過渡模式”。所謂過渡模式,是采用外文原版教材,英語板書,教師交替用英語和漢語講授,學生的作業、考試用英語出題,部分用中文回答。這種模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專業知識,對教師的要求也低一些,特別適合雙語教學初步摸索階段。實踐證明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實事求是的雙語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綜合來講較好。
2.教材的選定和中英文講授的比例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學科建設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郭鴻懋先生認為“一般的理論研究與編著城市經濟學教材應有所區別。前者的任務側重于理論創新,后者的主要任務是介紹研究成果和提供研究方法”。根據郭鴻懋先生對教材編寫的要求,同時考慮學生的專業、英文學習情況以及教材的可獲得性,教師選定美國學者阿瑟·奧沙利文第4版英文版的《城市經濟學》作為主要參考教材。這本教材分析問題結合了大量的城市現實,并有自己獨到的經濟學解釋方法,論述深入淺出,而且語言簡潔、生動、通俗易懂,英文難度和專業難度同時適合授課對象,不僅具有可獲得性,而且能很好地貫徹研究型教學的思想。因此,把這本書作為英文主要參考書目。同時,以吳啟焰先生的中文版《城市經濟學》為配套參考書目。
根據學生英文學習程度調整中英文講授的比例。“城市經濟學”課程是開設在第六學期,學生此時已經學習了兩年的大學英語,而且多數學生已經通過英語四級考試,部分學生通過了英語六級考試,初步具備了開展雙語教學的條件,因此在上課時英文講授的比例通常超過50%。為提高教學效果,實行了小班教學的形式上課。
3.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
此前學生學習過大學英語課程,但是沒有開設雙語課程,這是學生初次接受雙語教學,還是習慣于英語—漢語—英語的心理翻譯過程,“城市經濟學”是一種抽象思維較強的專業基礎課,學生不可能用英語去思維較抽象的原理。所以在課堂講授時,采用了中英文結合的方式:相關的圖示、圖表和較容易理解的部分,以及源自英文的專用術語、概念及對其解釋的部分,盡量摘自英文原版教材及文獻;而抽象和較難理解的部分,則取自中文教材,并同時提供英文翻譯內容,也就是同時采用兩種語言。
此外,還通過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來激發學生用英語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比如結合當前城市規劃中的城市經濟學問題,適當地給學生發放一些難度適中的英文課外閱讀材料,安排課后的思考題,并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使用英文簡單回答并進行討論,以活躍課堂氛圍、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形式使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課件中盡量多采用圖片的形式,并且在課件中將“城市經濟學”中的基本概念比如規模經濟、聚集經濟等輔以英文注釋,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這種直觀形象的授課方式,使教師能夠較輕松地用英文解釋問題,學生也容易理解和深化記憶,并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4.課程資源網絡共享
充分把網絡資源應用于城市經濟學的教學中,使網絡成為師生共享的資源。利用教學網絡平臺,免費向學生開放英文版的教學大綱、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各章節重點習題、國內外學者介紹、最新研究進展、中外文參考資料、相關中外專業站點鏈接、網上教學輔導與討論區等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城市經濟學”雙語課程建設引發的思考
1.充分認識國家推行雙語教學的目的,因地制宜地貫徹執行
國內對雙語教學的理解是有分歧的,筆者認為高校的專業課程實施雙語教學,應當是英語能力和專業知識并重的,而且以掌握專業知識為前提,專業課雙語教學不是英語教學,不能本末倒置。高校雙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應該是通過雙語教學,學生了解國外的專業體系和專業理論知識,將英語應用于專業知識的獲取和交流,以專業教學來推動英語水平的提高,并將專業知識用英語來推廣和交流。但是基于各高校師資、教材、學生和管理政策等情況各不相同,執行國家推行雙語教學的政策時,應該因地制宜。比如筆者所在的省屬地方高校開展雙語教學必須充分考慮到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能過分強調英語,在保證課堂信息量和教學效果的前提下,適當使用英語授課,不能盲目追求雙語而忽視教學效果。當然在國家重點高校,教師使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強,而且學生接受雙語教學能力也強,就應該更嚴格執行國家推行雙語教學的政策。
2.提高教師的英語水平,保證雙語課程的開設
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英語水平要求非常高,教師必須能熟練使用英語進行讀寫與交流,而且還要能用英語表述專業知識、解析專業詞匯,可以說運用英語授課的口語水平是判斷一個教師能否勝任雙語課程教學的標準。但是目前能用英語上專業課的教師還是很少,像筆者這種經過“啞巴英語”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詞匯量大、語法好、閱讀能力強,但口語差、聽力差、寫作能力差的情況普遍存在。因此,雙語教學要求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用英語授課的教學水平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要盡量使用英語口語作為教學語言,用英語講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內容并回答學生的提問,這樣才能保證雙語課程的順利開設。這就要求加大對一線教師的培訓力度,在校內培訓的基礎上,盡量把優秀教師送到國外高校去進修學習,以提高教師的英語能力。因此,高等學校必須建立提高雙語教師英語水平的機制。
3.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提高雙語教學的效果
雙語教學不僅對師資有著較高的要求,同時也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從事雙語課程學習的能力。比如教育部要求雙語教學要使用國外原版教材,這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學生掌握最新的專業知識,這就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英語語言使用能力,還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即具有使用英語學習較高專業知識的綜合能力。如果學生的英語水平有限,那無疑是在學生獲取知識時多了一個障礙,使其無法順利進行學習,從而違背了雙語教學的初衷。因此,高等學校必須要繼續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以視、聽、說為代表的英語綜合能力,提高雙語教學的效果。比如為培養學生的英語水平,可考慮在一、二年級實施英語分級教學,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為學生在三、四年級進行雙語學習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為保證學生在不同階段、不同年級進行雙語教學的銜接性,可考慮為三、四年級學生開設后續英語選修課程,使學生在校四年的英語學習不間斷。
4.加強教材的建設力度,保障雙語教學的推廣
教育部對雙語課程教學的一個基本要求是使用原版外語教材,因為原版教材可以使師生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和專業知識,因此教材成為雙語教學順利展開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但有些課程找不到原版教材,或原版教材不適合學生的雙語學習,而且由于原版教材在版權、引進經費等方面的限制,以及引進教材與高校課程體系設置之間因缺乏系統性規劃而對接不良,再加上配套教參及輔導資料的開發滯后等原因,使得雙語教材成為制約雙語教學開展的瓶頸。加強教材的建設包括:學校可以在教材建設上劃撥專項資金,解決外語版教材經費問題;至于引進教材與高校課程體系設置之間因缺乏系統性規劃而對接不良,可以考慮在雙語教學過程中配以中文教材作為參考,并結合國內的特殊制度背景,對教材的結構體系進行調整,以適應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還可以考慮編寫出版雙語教材,編寫時邀請外籍專家參加,參考或選用國外教材的部分內容,做到語言地道,篇幅適當,符合我國學生的認識能力;還可以借鑒日本雙語教學的教材建設,采取“把母語教材譯成外語教材”。這種教材最大優勢是,既能避免學科損傷,又能滿足教學要求。總之,加大教材建設力度,通過引進教材、編寫教材、翻譯教材使課程設置的結構科學合理,有助于學生前后知識學習的銜接和知識體系的構建,以保障雙語教學的推廣。
5.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鼓勵雙語教學的積極性
由于雙語教學授課教師在備課和授課工作上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授課內容和方法上比非雙語教學產生的工作強度大、資料取得難等,教師一般不愿意開設和講授雙語課程。而且如果學校考核體系將雙語教師等同其他教師進行無區別考核,就會挫傷雙語教學授課教師的積極性。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調動教師開設雙語課程的積極性。學校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計算教師工作量時,可以適當考慮提高雙語教學課程工作量計算的系數,筆者所在學校是2.0,吸引力不強,可以考慮定為3.0;二是在技術職務聘任時,學校可采取傾斜政策,在同等條件下,可優先聘任開設雙語教學課程的教師;三是學校每年進行教學研究項目立項時撥出一定的立項指標和經費,推進雙語課程的建設和研究工作;四是學校教學質量考評要區別雙語課程和非雙語課程,建立雙語教學課程考評標準。同時,要加強雙語教學課程開設資格審查和教學環節督導工作,以保證雙語教學的授課質量。
6.營建語言的學習環境,創造雙語教學的基本條件
從雙語教學實踐經驗可知,雙語教學的語言環境是雙語教學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但是國內缺少英語環境,特別是筆者所在的省屬高校,學生在校期間接觸外國人的機會很少,家庭成員之間用英語交流的可能性更不大,這種不夠理想的社會英語環境影響了英語學習活動的真實性和實效性。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學校營建濃郁的語言學習環境,逐步讓英語成為校內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際的手段。學校可以利用校園廣播定時播放英語節目,組織學生收聽英語廣播、收看英語影視節目;購買和引進英語學習軟件,通過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在校園網上為學生學習英語、查閱資料提供平臺;以雙語形式組織課外興趣活動,比如英語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比賽、英語文藝演出、英語文化節等活動,強化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總之,語言環境的創建需要多管齊下,使學生在校內擁有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保證提供雙語教學的基本條件。
四、結束語
通過在城市規劃專業開設“城市經濟學”雙語教學的實踐,筆者從雙語教學的教學模式、教材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以及作業考核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認為教師應該根據課程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雙語教學。筆者還對中國高校雙語教學從推行的政策、師資情況、學生能力、教材建設、激勵措施以及語言環境等方面進行了思考,認為中國高校雙語教學還處于初級試驗階段,為達到“能夠使學生用外文思想并和母語隨意切換”的目標,高校要加大雙語教學改革創新力度,教師要逐步提高雙語教學的水平,真正達到開展雙語教學的目的。
【試析城市經濟學的地方高校雙語教學實踐與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試析地方高校人才引進工作的若干思考論文05-02
高校雙語教學的困惑與思考05-01
地方高校信息管理專業實施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的論文04-27
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04-30
高職文秘專業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論文05-02
高校雙語教學質量的調查與思考04-30
高校雙語教育的幾點思考04-30
關于促進高校雙語教學改革的思考04-26
關于西方經濟學雙語教學的幾點思考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