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化與以人為本的管理論文
知識經濟正在越來越多的為理論界所探討,雖然對知識經濟的定義和形成存在著諸多爭議,但是也存在著所達成的共識,即知識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貢獻度越來越大。知識的存在有著不同的形態,一是存在于各類文獻之中,二是存在于人的頭腦之中,三是通過人的勞動凝結于產品之中。就其作用而言,只有凝結于產品之中的知識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貢獻最大。第一種存在形式的知識代表著一種潛在的經濟價值,它要通過第二種存在形式才能物化于產品之中。因此,人力資源成為了知識實現其經濟價值的中介和依托。
隨著知識經濟的極大發展,企業的經營管理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企業中“人”的地位不斷提高,企業開始要求員工更廣泛、更積極地投入企業運作,并通過員工不斷的學習和自身能力素質的提高,來達到企業繁榮和發展的目標。這種知識經濟所倡導的管理模式,也可以稱之為“人本主義”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正在為越來越多國家的企業所采納。
但是同樣的模式在互不相同的國家當中實施,是否都能發揮其作用,從而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呢?據國際調查顯示,國際間經濟合作的失敗,只有30%是由于技術、財務或戰略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與之相對,倒有70%的失敗在于人員之間的跨文化溝通。正如荷蘭學者霍夫斯坦特所指出的,在過去的研究中,理論家和企業家都忽視了文化與管理的關系,這是管理學發展的一大弱點。而事實上,管理不是處理具體的東西,而是處理對于“人”有意義的信號,這種信號是在家庭、學校、社會等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而文化必然滲透于管理和組織的全過程。(Hofstede,1980)
一、企業當中的人本主義管理模式
知識經濟之下為各國企業所大力倡導的人本主義管理,我們這里將其內容概括如下:
1、員工借助于工作小組,任務團隊或質量圈等活動,廣泛地融入和參與管理。
2、通過工作流程設計,使員工的工作更富有靈活性,并體現出責任感。
3、為員工提供更大的職業穩定性。
4、為員工在工作當中提供學習的機會,使他們不斷進步。
5、員工培訓的著眼點不僅僅是掌握某種技能,更強調員工的自我發展和完善。
6、構建員工和管理者之間和諧的關系。
7、構建基于員工工作業績的獎勵制度。
就我們所知,上述人本主義管理模式正在各國企業中廣泛被采納和實施。但是由于民族文化差異性的存在,這些政
[1] [2] [3] [4] [5]
【文化與以人為本的管理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學籍管理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論文04-27
儒家文化中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04-29
管理:以人為本05-02
以人為本,簡約包裝論文04-30
以人為本文化育檢05-01
以人為本,讓觀念產生行動論文04-28
淺論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04-27
以人為本的高職薪酬開發研究的論文04-27
構建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體系05-02
以人為本,促進企業安全管理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