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騰飛之路和國家興衰理論-兼評林毅夫等著《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
一、一部有水平的理論著作經過五、六年的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以及一年多埋頭寫作,林毅夫、蔡方、李周三位學者,把他們的新著《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上海三聯書店,1994;以下簡稱《奇跡》;凡引自該書的只注頁碼)獻給讀者。筆者有幸先睹為快,獲益匪淺。這是一部頗有水平的理論著作。?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奇跡》提出和討論的是有關經濟發展、國家興衰的重大論題。特別是在目前情況下,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世界各國和很多大的跨國公司都看好中國,中國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創造了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所謂“中國模式”。一個擁有12億人口的東方文明大國再次走上興盛和發展之途,其本身就帶有很大的傳奇色彩。提出和討論這樣的問題,并且有所發現和有所創新,作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解釋,其意義可想而知:不僅在學術理論上是一個前進,而且在政策實踐上也有重要的價值;不僅對中國本身的改革和發展有明顯的指導作用,而且對于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也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
其次,《奇跡》從理論上再現了中國近半個世紀,特別是近十多年來的歷史和現實。由于作者明確提出和緊緊抓住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趕超戰略”是傳統經濟體制形成的邏輯起點,而扭曲的宏觀政策環境、資源的計劃配置制度和毫無自主權的微觀經營機制三位一體的傳統體制,是由于選擇和實行這一戰略的要求而內生地決定的,其已經進行和將要進行的改革也緊緊圍繞著發展戰略的轉變,并在全書中把自己的理論邏輯貫徹到底,因而,不僅做到了歷史和邏輯的有機統一,而且實現了改革和發展的巧妙結合。充分顯示了作者札實的理論功底和分析能力。這一點是目前國內出版的同類著作不曾達到的。與《奇跡》的分析比較起來,那些就事論事地描述改革和發展的進程,空泛地、一般地討論改革、發展和穩定的相互關系,就顯得蒼白無力了。?
再次,理論并不深奧,它是簡明扼要,易于理解的,理論的簡潔性、權威性和真理性是統一的,“只有既能解釋許多不同種類的事實而又簡明扼要的理論才是令人滿意的理論”(奧爾森,1982),《奇跡》一書就具有這樣的品格和特色。作者提出的理論是比較簡潔的,其基本結構是,作為外生變量的“趕超戰略”是由政府主動選擇的;作為內生變量的三位一體的經濟體制,是適應于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而逐漸形成的;作為參照系的比較優勢戰略,是實行戰略轉型的方向和體制轉軌的目標。已經出現的增長奇跡,是由于在調整微觀經營機制和放松資源的計劃配置制度上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從而激發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為過去受壓抑的部門的增長創造了資源條件;而改革的問題和困難以及改革周期的出現,是由于宏觀政策環境改革的相對滯后;進一步的選擇是,以改革被扭曲的宏觀政策環境為中心,完全拋棄“趕超戰略”,加快向比較優勢戰略的轉變。《奇跡》的這一理論不僅解釋了中國連續十多年高速增長奇跡的發生,而且也說明了亞洲“四小龍”的成功;不僅解釋了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失敗,而且也說明了亞洲、美洲一些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經濟陷入發展困境的原因。?
最后,《奇跡》的成功,再一次證明了經濟學規范和方法的力量。經濟學的基本前提假定是理性行為假定或最大化行為假定。作者把生產者和消費者、個人和企業、家庭和政府都看作是按照經濟理性行為的經濟當事人,把傳統體制的形成和實踐,改革措施的實行和結果,都看作是理性的當事人共同選擇和相互博弈的必然產物。由此出發,作者提出和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理論假說和需要回答的主要問題,然后用規范的經濟學語言、嚴密的理論邏輯以及大量的經驗材料和歷史數據加以實證,從理論上再現了中國改革和發展的矛盾運動過程,說明了改革和發展中的很多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其實,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并不是告訴人們某些經濟問題的現成結論和一般知識,而是要教給人們正確觀察和思考經濟問題的方法,也就是說,學習經濟學
[1] [2] [3]
【中國騰飛之路和國家興衰理論-兼評林毅夫等著《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相關文章:
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04-28
中國奇跡的新經濟增長理論分析04-27
中國林改第一村的蛻變之路04-26
中國1959-1961年農業危機的主因:對林毅夫假說的定量檢驗04-28
騰飛,中國!04-29
騰飛的奧運,騰飛的中國03-07
騰飛的中國作文11-22
騰飛,中國作文10-29
騰飛吧中國04-30
騰飛吧!中國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