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關系研究
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關系的實證案例:美國、日本和德國的情況一.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關系分析:
美國、日本和德國的情況
。ㄒ唬┟绹
1. 美國1960s年以前的貨幣市場——初級階段
在美國金融史早期,“貨幣市場”一詞通常狹義的指貸款給證券交易商和經紀商的市場。在30年代大危機后的金融改革中,建立了嚴格監管的金融體系:對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做出了嚴格詳盡的規定,將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業務進行了嚴格劃分;Q條例禁止商業銀行對活期存款付息,并規定了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的利率上限;建立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等等。盡管受到了種種的法規束縛,但商業銀行也仍然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尤其是二戰以后,銀行的分支機構增加、規模擴大。與受到嚴格管理的商業銀行相比,美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速度更快。50年代,商業銀行資產的平均年增長率只有4.3%,而非銀行存款金融機構的平均年增長率高達10%,主要有儲蓄貸款社、互助儲蓄銀行、信用社等。
在這種金融背景下,美國形成了以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大公司、大機構為主體的貨幣市場,具體有以下幾個子市場:
。1) 國庫券市場:由財政部發行的國庫券是聯儲實施貨幣政策的重要手段,成為聯接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一座橋梁。
(2) 票據市場:根據《1933年聯邦儲備法》,各銀行開始辦理承兌業務,銀行承兌票據作為一種金融工具開始在貨幣市場上流通。而這一時期的商業票據市場還不很發達。
。3) 回購協議市場:經營國債、銀行承兌票據等的回購業務。
2.1960s——1990s的金融創新浪潮促進了貨幣市場的大發展
從60年代開始,金融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通貨膨脹率和利率的急劇上升大大改變了金融市場的需求狀況,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了供給狀況。與此同時,嚴格的金融法規越來越束縛銀行的手腳。金融機構發現舊的經營方式不再有利可圖,傳統的金融工具已不再能吸取資金,為了順應需求和供給的變化,以及規避管理,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各自在競爭中尋求出路,掀起了金融創新的浪潮。 毫無疑問,這次浪潮也反映在貨幣市場上,使貨幣市場出現許多新的工具,出現了新的子市場,主要有:
。1) 商業票據市場:商業票據出現在18世紀,但直至1960s后才得到迅速的發展。發行票據的公司1965年為300多家,1980年增至約1000家。70年代市場未清償商業票據的年遞增率為12.4%。許多一向從銀行借取短期資金的公司改為在商業票據市場上籌集短期資金。從1970——1993年,商業票據未清償余額增加了1500%以上(從330億美元增加到5500億美元,見表1)。
。2) 可轉讓存單(CD)市場:1961年以前,CD是不可轉讓的,所以也就不成為能在貨幣市場流通的一種金融工具。自從1961年花旗銀行發行第一張大額可轉讓CD,這種金融工具迅速成長為商業銀行的一種主要籌資手段。
。3) 聯邦基金市場:即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始創于70年代,原來是商業銀行在聯儲賬戶上的超額儲備和不足儲備之間的余額借貸,現在已不限于聯邦基金的借貸,而成為商業銀行、儲蓄機構、聯儲、外國銀行的分支機構相互之間拆借短期資金的市場。
貨幣市場的大發展為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與資本市場一道構建起美國以直接金融為主體的金融模式。(見圖1)
表1 貨幣市場工具年末未清償余額
年份 1970 1980 1990 1993
國庫券 81 216 527 715
CDs 55 317 543 381
商業票
[1] [2] [3] [4] [5]
【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關系研究】相關文章:
關系績效研究04-26
礦床與構造關系的研究04-27
文學與哲學的關系研究04-29
西部地區資本市場融資對策研究04-27
貨幣市場基金投資點滴04-30
內部控制與審計的關系研究04-30
新型師生關系研究04-29
滑坡與降雨關系研究展望04-29
經濟與倫理關系之研究05-02
語言與文學的接面關系研究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