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東省濰坊市中考的制度改革教育論文
[問題背景]
濰坊市位于山東半島中部,轄4區、6市、2縣、三個市屬開發區,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人口852.2萬,是世界風箏之都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市有中小學校2197所,在校生116萬人,是全國推行素質教育的老典型,先后被確定為“中國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實驗區”、“國家級義務教育課改試驗區”、 “高中新課改試點市”。
2005年7月,濰坊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中考改革試點市。長期以來,“升學率”是中小學教育的終極目標,終結性考試是中小學教學的指揮棒,對于考生來說,中考就像一個戰場,競爭之激烈導致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嚴重束縛了青少年的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培養。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中考招生制度日益成為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能否真正全面落實的關鍵問題。傳統的一張試卷定終身、單憑分數錄取人才的做法,已嚴重制約著新課程的推進,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大障礙。為了突破這一素質教育的“瓶頸”,教育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但終因升學競爭的激烈,諸多矛盾難以解決,使這項改革始終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為了配合新課改,為了將素質教育的目標落到實處,改變過去將分數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標準的做法,改變“一次中考一張試卷定終身”造成的弊端,減輕中考帶給學生的過重精神壓力,濰坊市進行了中考制度改革。
[決策過程]
1998年,濰坊市教育局把所屬的高密市確立為中考改革試點市,允許高密市自行命題,與全市統一時間進行考試和錄取。
2002年,教育部下發的指導文件中就指出了新課程下中考改革的方向:改變以升學考試科目分數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標準的做法,在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和高中招生錄取三方面突破,實現中考的“一改三突破”。濰坊市教育局用新課程的目標觀、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作指導,逐步總結形成了新課程背景下中考招生命題的基本理念、考試命題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2003年,為配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濰坊出臺中考改革政策,把中考改為“初中學業成績考試”,把升學壓力化解到初中三個學年。
2004年,根據教育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試驗區2004年初中畢業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濰坊進行與新課改相配套的中考制度改革。
2005年,濰坊開始在5個縣市區實施中考改革,2006年在12個縣市區全面推開。
2008年,濰坊市出臺了《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對進一步深化濰坊市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
[具體措施]
經過幾年的不懈探索,濰坊市把改革中考招生制度作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基本建立起了以“多次考試、綜合評價、誠信推薦、自主錄取、社會參與”為核心內容的新的中考招生制度。具體包括以下幾項措施:
1、管理方式:濰坊市教育局制定錄取的原則、程序、辦法、必備條件、錄取依據等,具體錄取方案由各高中制定。同時,為加強社會監督,高中組成有社區和家長代表參加的高中招生錄取認定委員會,制定錄取方案,確定各學科在錄取標準中的權重和地位,確定錄取有哪些特長或潛能的學生。
2、錄取方式:包括綜合錄取、特長錄取、推薦錄取三種。(1)綜合錄取依據學業水平考試等級和綜合素質評價等級。綜合素質由學生和教師等共同評定,其中,學生在校期間一些重要獲獎成果以及第二課堂活動的成果等都可列入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道德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六個方面。對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對學業水平考試等級的要求,特別優異的,可以破格錄取;對于有獨特潛能或特長技能,但因為各種原因缺少標志性成果的考生,設立了“能力展示”項目,展示結果也是一項重要標志性成果;(2)特長錄取還要依據考生的音體美等特長成績;(3)推薦錄取是對表現突出或者有發展潛力的考生,經兩名資深教師推薦,由高中審核錄取。
3、考試辦法:把原來的一次性中考改為多次進行,每年組織兩次考試,1月份和6月份各一次,成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一般情況下,初中一年級可以參加地理、歷史、生物三個學科的考試,初中二年級可以再加上物理、化學、政治三個學科的考試,初三的學生參加全部學科的考試。特殊情況下,學生還可以自己申請經學校批準后,提前參加各學科考試。如果對成績不滿意還可以再考一次,以最好的一次成績為準。
4、成績評定:學生考試成績采用等級制進行表達,分A、B、C、D、E、F六等,按常態分布的比例確定。比如,如果考試題目太難,多數考生達不到90分,那么,對達不到90分的考生總數前15%,也可以酌情視為A等。在命題內容和形式方面,注重三個緯度的考查:以知識立意轉變為能力立意;增加試題的開放性、探究性;增加理化生實驗、英語口語交際和音體美特長考試。
此外,濰坊市還擴大高中學校招生自主權,將錄取權力下放給學校。濰坊市教育局制定《高中招生錄取指導綱要》,規定錄取的原則、程序、辦法、必備條件、錄取依據等,高中學校組成由社區和家長代表參加的高中招生錄取認定委員會,制定具體的錄取標準和辦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校。錄取結束后,結果將向社會公示5天,其間學生可以提出申訴。
[制度創新]
相對原來的中考制度,山東省濰坊市中考改革的創新之處有:
1.從內容上來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屬標準參照考試,是對學生水平能力程度的一種認定。其優勢在于:一是何時參加何種學科考試完全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選擇,特別是同一學科有兩次考試機會,大大減輕了一次考試造成的過度焦慮和過重的精神壓力,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二是所有學科的考試成績都分別轉化為A、B、C、D、E等等級,使得學生之間沒有了名次之分,大大淡化了分數帶給學生和家長的壓力,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考生的焦慮情緒;三是拓展了學生自主發展空間,等級制有意模糊同一等級內的差異,這就為參考其他方面的測評指標留出空間,也為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空間。
中考改革作為新的“指揮棒”解放了學校、教師和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自由呼吸”,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制約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瓶頸問題,使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先進理念得到貫徹落實。同時,中考改革強化了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考查,引發了學校開發校本課程和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性,為全面落實國家的課程計劃提供了支撐,同時,為學校的制度創新與資源建設提供了契機。
2.濰坊市中考改革實施考取分離,賦予高中學校錄取自主權,高中學校組成由社區和家長代表參加的高中招生錄取認定委員會,制定具體的錄取標準和辦法,都是管理機制上的創新。濰坊中考制度改革改變了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劃線錄取的做法,實行高中學校自主招生,有利于高中學校需求的個性與初中畢業生發展個性的統一,能夠促進學校和學生健康發展。把錄取權力交給學校,使學校擺脫生源“入口”的體制性束縛,能夠充分發揮學校的自主發展和教育創新,也為素質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可能,對高考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實施效果]
中考制度改革后,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各初中學校越來越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各種實踐活動和第二課堂活動等比以往明顯增多了,許多學校恢復了校報、校刊,有的學校還為有特長的學生配備了專門的輔導教師。學生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參加集體活動和公益活動的熱情高漲。家長最關心的不再只是考試分數,而是孩子的全面發展,并積極支持孩子參加各項活動。2005年,全市有56名學生因為綜合素質等級較高而被破格錄取,其中濰坊七中破格錄取了43名學生,后來的學習中,發現這些學生確實都有發展潛力。2005年,據中考錄取后的統計,有40多名考試成績并不理想的學生因為綜合素質突出,最終被自己向往的高中錄取,而在往年,這些考生只有落榜。
并且,在學生評價制度方面,建立的以成長記錄評價和標志性成果評價為特征的學生發展性評價制度,用等級制代替分數制,較全面地評價出了學生的真實水平,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在以往,數以萬計的考生只能有一個第一,半分之差就是一個名次,這讓大部分學生感覺自己是失敗者。等級制讓大量學生找回了自信,2005年濰坊市有8100多名考生,9門學科至少有一個A的占48.8%,每個學科都有一定比例的學生是最優秀的。
此外,濰坊中考制度改革,還推動了課堂教學變革,使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方式落到實處,促進了課程計劃的全面落實,加快了學校教學制度創新的步伐。
[案例點評]
中考指揮棒對于初中實施新課改,推進素質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如果中考指揮棒不改,任何課改和素質教育都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最終只能“穿新鞋,走老路”,“素質教育搞的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抓的扎扎實實”。 濰坊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較好地落實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推動了素質教育的深化實施。這種改革不但給學生減輕了壓力,拓展了他們的發展空間,同時對教學方式的改革有推動作用,使中考成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展示臺、評比臺。過程評價與標志性成果的結合,有助于引導學生關注發展過程,而錄取標準與錄取方式的多元化,搭建起了學生通往高中學校的“立交橋”
【山東省濰坊市中考的制度改革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2006年山東省濰坊市高三化學統一考試04-30
濰坊市中考滿分作文-共享生命的真諦05-01
體育中考融入體育教學教育論文05-02
論清末教育制度改革04-30
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人事廳05-01
英語中考變革促素質教育論文05-01
山東省航海教育的相遇與挑戰04-27
為了那片平安的天空-記山東省濰坊市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個人董瑛04-30
我國學校教育制度改革04-29
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