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借用網絡技術,創新德育教育方式論文
論文關鍵詞:初中思想教育 網絡背景 德育創新 實踐與思考
論文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科技信息和網絡資源的迅猛發展,其“雙刃劍”屬性給青少年思想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這種傳統德育與現代思潮的強烈撞擊,古今中外“送來主義”與“拿來主義”的轟然而至,讓人們既目不暇接又難以擇從。面對泥沙俱下的思想潮流,既然讓人無法規避,倒不如主動作為顯得更有準頭、更有意義。因此,在初中德育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本著“適應和促進”的行為原則,積極創新教育途徑和方式,讓德育工作在與時俱進的前提下能夠有度伸張、自由舒展,以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
計算機技術和網絡資源有效地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密切交往,作為現代條件下認知和改造世界的新型生產力,它既為加強和改進各項工作提供技術支撐,也為我們德育工作帶來強勁的動力和挑戰。筆者認為:差距和潛力同在,壓力和動力并存。我們要學會運用辯證思維來應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既不能視而不見,也不能因噎廢食,同樣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善于將其投放到發展和創新的潮流中去蕩滌洗塵、千錘百煉,努力求取化惡為善、化劣為優、化短為長的良好教化。筆者試結合德育工作的實踐,對此作一些拋磚引玉式的粗淺闡述。
一、關于目前初中生德育基本情況的簡要分析
2011年5月,為完成“促進網絡資源下的青少年成長”的課題方面研究,筆者曾經參加了對某地區8所校園的1600名初中生關于德育工作情況的調研活動。從結論性調研數據中顯示,有超過55%的初中生能夠運用網絡技術來輔助學習,但與此同時也有35%的初中生因為沉湎于網絡游戲和聊天而對學習造成影響,近13%的初中生有過視頻聊天記錄,從而熱衷于網絡交友,更有5%的初中生時常閱讀各類低級趣味的網絡小說,上過黃色網站,個別學生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由此看出,網絡在幫助學生拓寬視野、了解更多課外知識方面確實功不可沒,但也帶來了我們不愿看到的負面影響。鑒于此,筆者認為,如何適應科技網絡下的傳播方式,迎合信息時代要求去努力創新工作機制,則應成為開展德育教化的當務之急。
在網絡技術日益滲透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過程中,它與傳統德育模式產生的撞擊自然會越發強烈起來,這種前所未有的陣陣沖擊,勢必促使兩者之間的不可調和性更為突出。
1.傳統德育模式下的青少年學生一直充當被動接受的“客體”身份,如今社會教育途徑的多元化和網絡資源的“不可控制性”,幫助他們逐步實現了德育教化的“反客為主”。這就使得學校德育的調控能力因鞭長莫及而漸漸力不從心。
2.網絡資源下的德育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開放性越來越突出,這與目前仍然以“禁、堵”為主要方式的學校封閉教育之間的矛盾逐漸加劇,后者的教化導向已經顯得今非昔比。
3.網絡資源加快了德育的個性化發展,盡管學校德育也進行了面廣量大的灌輸與強化,但兩者由于缺乏相應的認同基礎而相去甚遠。由此大大削弱了學校德育的功能性。
二、當前初中生心理品德方面呈現的基本特征
網絡社會的最為顯著特點是“數字化生存”方式。魚目混珠的網絡情境對于個性品質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的青少年學生來說,除了新鮮刺激就是強烈震蕩,從而使得他們在品德心理方面呈現出以下特征:
1.在品德認知方面顯得既開闊又偏激。網絡社會給予的充分自由和完全開放,讓青少年學生的道德視野大為開闊,但撲面而來的各類信息卻又使得他們難辨真偽、無所適從。由于廣大青少年社會閱歷淺、自控力差,加上他們又處于生理發育的青春期和心理發育的逆反心理期,再加上人性共有的“由好學壞易,由壞學好難”,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青少年在品德認知方面會產生偏頗和差錯,進而容易進入思想偏激的誤區。
2.在品德情感方面既豐富又冷漠。用一個不很恰當的比喻來說,青少年學生的情感世界比較活躍和敏感,但其情緒化現象比較嚴重,就好比隨風而倒的“墻頭草”一樣難以穩定起來。在豐富多彩但不可觸摸的網絡虛擬情境感染下,因為無法能夠真正充實自己的情感世界,無法獲得隨心所欲的現實利益,他們往往由此而走向自私冷漠的相反方面,甚至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
3.在品德意志方面既磨礪又放縱。網絡世界的包容性和共存性特征,使得多元化價值的各種社會現象能夠“來者不拒、網內共存并且隨君所愛、信手拈來”。,這既能為青少年提供品德意志的磨礪良機,又容易讓他們在充滿“誘惑和陷阱”的糖衣炮彈面前而失足立場。
4.在品德行為方面既自主又異化。有人說:在網絡王國里,每一個人都是它至高無上的主人、國王和主宰。在這一片天地之間,無論你做出什么樣的行為,都能獲得網絡技術的公平支撐。這對于缺失自由而渴望獨立的青少年學生來說,是一種莫大的誘惑和強烈的滿足。然而,缺少監督和約束的“自由”太過驕縱,“唯我獨尊”的權威過于享受,勢必會陷入“爬高跌重”的深淵。表現在青少年身上的極端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等現象,與品行異化之間都是一脈相承的關系。
三、針對當前初中德育現狀應該作出的基本對策
鑒于上述種種分析,筆者認為,引導初中生把合理運用和嚴行律己相結合,以適應和應對科技網絡帶給自己的挑戰是最佳對策。
1.優化整合德育內容,積極形成主流導向。既然網絡是個大舞臺,我們就要用先進和高尚的文化去占領這個平臺,并引領學生學習并從中受益。通過對初中生加強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自身綜合素養,提升他們的是非判斷能力,從而幫助他們有效提升網絡選樣能力和自律水平。此外,通過優秀青少年“讀書報國”“行善積德”“見義勇為”等先進事跡的正面教育,為他們樹立“學有榜樣、趕有方向”的形象。
2.努力轉變德育觀念,全面拓展教化時空。網絡技術把人類社會帶進了科技發展的時代軌道,雖然它也稍帶了一些有悖德育意愿的元素,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就此強行禁止初中生從此遠離或脫離網絡技術,這不僅是筑堤堵洪的愚蠢做法,也是絕對不現實的。傳統的教育方法,相對而言空洞、刻板和教條,老師作為道德圣人高高在上,學生大多時候只能被動的頂禮膜拜。即使有時有所謂的交流,也是在有限的框框內。如果運用網絡技術,時間空間上都得到了極大的延伸。選用德育教化方式也會豐富多彩。讓學生蕩滌自身污垢,弘揚自身美得,真正做到完善其身。
3.規范網絡資源環境,著力構建支持系統。開展對青少年的德育教化是一項社會化系統工程,它必須得到學校、家庭、社會環境的全面重視、協調配合和“綜合治理”,這樣才能贏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現實中我們不難發現,三者之間往往各行其是,相互協作的機會不多、力度不大,甚至出現相互矛盾和抵觸消除的現象。筆者認為,社會層面上,國家主管部門應該加強網絡監管機制,加大對一些提供不健康和低級趣味內容網站打擊力度,建立一些適合于青少年上網查詢的綠色網站。學校和班級層面,可以建立富有自己特色的網站,內容豐富多彩,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力求做到趣味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同時也通過這個平臺,采用BBS、貼吧等多種形式把家庭和學校緊密結合在一起,學生和家長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更加便捷地與學校和老師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有關情況。學校也反過來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引導家長監督管理好孩子在校外的學習。這樣才能形成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管理模式,真正形成一股強大的德育教育合力。
總之,網絡是一個敞開的德育大課堂。面對新形勢和新情況,我們要增強陣地意識和創新意識,加強學習,引導學生了解網絡、善用網絡,把網絡這門現代技術變成他們自身成長過程中一個真正有用的工具。
參考文獻:
[1]秦鈉,社區教育與人的社會化[J]中國德育,2009.
[2]周新橋,網絡環境下德育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班主任之友,1999.
【淺談借用網絡技術,創新德育教育方式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言語品味的方式的論文04-27
小學德育教育方式的轉變論文05-02
淺談體育教學的德育教育論文05-01
淺談創新精神的培養的論文04-27
淺談如何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論文05-03
網絡技術創新構建與研究論文05-02
淺談現代德育創新論文05-02
淺談幼兒德育教育論文(通用13篇)01-04
淺談現代音樂的音樂存在方式問題的論文05-03
淺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