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中如何培養其社會交往能力論文
一、明確與人交往的態度,培養幼兒的“同理心”
與人交往應是友好、平等、互相尊重的,我們要求幼兒明確與人交往的態度,能主動與人交往。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要求幼兒做到在校能主動向班內及其它教師問好,在家中能主動向父母和同齡小伙伴左鄰右舍問好。教師堅持以身作則,處處給孩子作示范,隨機教育幼兒,懂得互尊互愛的道理。同時當幼兒之間發生爭執時,能讓幼兒明白“互相謙讓、團結友好”,因為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培養,是從學會與人相處的態度開始的。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首先是培養幼兒的“同理心”。“同理心”是讓自己能感受、認識他人情緒的能力,在人們生活各個方面都很重要,可以說它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培養幼兒的“同理心”就是讓幼兒在交往中,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體諒別人的心情,理解他人的心境。
二、根據幼兒特點培養社會交往能力
《幼兒心理學》認為幼兒的主要特點是善于模仿。要想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必須善于抓住幼兒的模仿特點,在社會交往中,為幼兒的模仿提供平臺,讓幼兒去模仿,去學會社會交往。這就要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一種主動的環境中,不知不覺的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很好的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應做出表率,如幼兒的伙伴、同園的同學來家里玩,家長應熱情招待,倒水、遞水果或飲料等,并引導幼兒園也這樣做,還可以通過志幼兒們進行交談、游戲促進幼兒之間的溝通,在小客人走時,要禮貌的送行,歡迎下次再來。這樣做的目的是給幼兒做出表率,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次教師也應起模范帶頭作用,幼兒白天一般在學校,教師應有良好的行為規范,待人處事也應多做表率,能夠每天與幼兒有禮貌的打招呼,多用“謝謝”“請”等文明語言,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玩玩具,游戲時多與幼兒園交談,這樣不僅培養了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也使幼兒在交往中學會了禮貌待人。創設情境來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年齡和發展水平相近的幼兒進行交流,促進他們獨立思考,有助于他們聽取、比較、思考不同的意見,有助于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和鍛煉,對幼兒智力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通過游戲教學,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游戲是適應幼兒特點的一項活動,也是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是能夠促進幼兒交往的最好方式。它不僅使幼兒在玩中學,也使幼兒在玩中與同伴接觸、與同伴交往。幼兒教師可以利用游戲這個平臺,帶帶幼兒在學校或戶外進行多各游戲活動,在活動中,給幼兒提出適應的問題或參與要求,多設置一些與社會交往有關的游戲,使幼兒體驗社會交往,大膽與別人交談,積極參加討論,對別人的話題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也使幼兒產生社會交往的欲望和興趣。例如,玩玩具時,要求幼兒互相謙讓,不爭不搶,組織幼兒去模擬購物,學會用禮貌的語言,創設聯系社會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是進行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的關鍵,又是培養幼兒口語交際能力的又一途經。我們可把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實際引入課堂。如設計“阿姨問路”的生活情景,讓幼兒模擬“阿姨”和“路人”進行“問題與指路”的對話,創設借粉筆情境,讓幼兒學習“借物”的對話等等,然后讓幼兒以分組表演的形式相互評議,幼兒在交際的情境中,不但想說敢說,還說得津津有味,激發了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的興趣……幼兒這樣做了,時間一長,無形中學會了許多交往的能力,同時也在伙伴中建立起一各和諧、親密的關系,使幼兒學會合作,增加社會經驗。
四、通過社會活動,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首先,為幼兒創造機會,幫助幼兒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如在游玩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去接觸殘疾人,由幼兒去幫助他們做一點小事,如帶過馬路等,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和愛心,使幼兒能支持和關愛這個世界,也可以讓幼兒去捐一點小款,讓幼兒知道為什么要幫助別人。再次,通過一些活動去矯正幼兒自私性的行為,幫助幼兒與同伴之間消除隔閡,如一些唱歌、跳舞等,也可在生日時互相祝福,唱支祝福歌,讓孩子與不同對象交流,可有效地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五、通過學會合作,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他們萬千寵愛于一身,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久而久之,有的幼兒心目中只有我,全無旁人。如分配玩玩具時,幼兒各自抱一大堆,自管自玩;走樓梯時兩人拉手,走得快的根本不管走得慢的是否能跟上。這各缺乏合作精神的行為,對于他們將來的發展是很不利的。所以要注意對幼兒進行合作精神的培養。如《送信》游戲,讓幼兒每隊配合默契,加快速度,才能取得勝利,使幼兒明白相互合作、合理分工的道理,逐步滲透合作意識,使幼兒學會社會交往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要讓幼兒說,特別是對那些平時不大發言的幼兒,教師要以鼓勵為主,讓幼兒大膽的說,達到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六、幫助幼兒學會分享,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
現實生活中,小氣的孩子并不少見,雖然“小氣”不算什么大毛病,但他們喜愛獨占,不管什么都不愿與人分享,難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首先,要求教師不能搞特殊化,必須在一個“生活”環境中,防止幼兒滋生“獨享”意識;其次,讓幼兒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幼兒之所以不愿與其他人分享,關鍵在于他們覺得分享就是失去,這是一個“痛苦”的割舍。其實分享是有回報的,體現著關心和幫助,這樣彼此關心、愛護、體貼,大家都會感到溫暖和快樂。再次多給幼兒創造的機會,經常組織幼兒開展有趣的活動,讓幼兒共同活動,共同分享快樂。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在與同伴間交往、分享、合作,學會與人相片,教師及時鼓勵先進,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形成。最后要掌握分寸,不要矯枉過正,幼兒畢竟是幼兒,不是用大人的眼光看問題,不能勉強要求幼兒去分享,更不能因為幼兒拒絕分享就懲罰他,要多加引導和規勸,同時自己應樹立榜樣。
【幼兒教育中如何培養其社會交往能力論文】相關文章:
關愛孩子,培養其社會交往能力03-24
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論文09-07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06-21
如何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論文09-13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09-13
如何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論文10-09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論文09-19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差生的思維能力 論文01-20
淺談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論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