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必以德性為本
一個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會努力地學習;同時,一個正在豐富自己知識的人,他的道德修養也會在逐漸地提高。知識與品德應該是互相影響,相輔相成的。對于一個世界觀正在形成的中學生,如果不把品德培養放在首位,就很難使之成為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元朝的學者吳澄說:“學必以德性為本。”清末的康有為也提出“以德育為先”的口號。我贊成前人的觀點和主張。
在工作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把自己的言傳身教與學生的自我約束結合起來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為人師表。”1995年7月28日的《中國青年報》上的一篇題目為《一個母親的抗爭》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個孩子,從小崇拜爸爸媽媽。一上學就開始崇拜老師,不再崇拜家長。原因一個是老師知識多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從人格上不再崇拜父母,因為父母說話總不算數,或者家長自己說的,卻經常做不到。”這一段話說得是比較中肯的。在工作中我總是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時我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那么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來晚走,經常深入班級。有的學生自習時坐不住凳子,我就在這個時間到教室里備課、刻題,這樣做既保持了自習紀律,又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學生作了“示范”。應該說,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從老師的身上,學生們會無形中感到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他們會自覺地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自覺地約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二、把情感教育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
作為教師,有時當我們真心誠意地把你的愛心奉獻給有些學生時,你并不一 定使他們馬上克服缺點、改正毛玻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我對那些平時比較散漫、不夠遵守紀律的學生投入很多精力。比如他們犯錯誤時我不止幾次地耐心給他們講道理;有的學生生病時我從家里給他們拿藥、買營養品;有的學生家庭困難,我毫不吝惜地資助他們生活費,可是,在他們身上有時仍然出現問題。我深刻反省,最后發現自己只做了一半工作,還有一半沒有做到,那就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就有“慈”是母親,“嚴”是父親的解釋。而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則應該既要當好母親,又要做好父親,也就是對學生既要慈愛,又要嚴管。正如小樹的成長,既需要澆灌,也需要修剪。實際上,慈愛是愛,嚴管又何嘗不是愛呢?古人云:“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我們教師都應該是君子。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對那些經常犯錯誤的學生,我總是讓他們嚴格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配以靈活的措施。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們感到他們是生活在充滿溫暖而又有秩序的集體中。
三、把理想教育與刻苦學習結合起來
幫助學生們樹立遠大理想,并且引導他們為自己的理想去奮斗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對“理想”這個誘人的字眼兒,談起來容易,讓學生們實現起來就困難了。因為在現實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充滿著各種阻礙,學生們只有發揚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才能實現理想的目標。所以作為
[1] [2]
【學必以德性為本】相關文章:
吳澄論尊德性與道問學04-29
改革語文教學堅持教以學為本04-30
論德性04-30
德性的困境04-29
論德性的培養04-27
論德性資源05-03
淺議馮契化理論為德性的哲學思想04-27
論制度德性05-02
原始儒家德性政治思想的遮蔽與重光-《緇衣》郭店本、上博本與傳世本斠論04-28
誠信為本學做真人優秀作文1200字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