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代工人優秀代表許振超
許振超正在指揮裝卸。 新華社記者 劉海民攝 許振超的“絕活”
新華社青島4月12日電(記者劉海民、林紅梅)如果不是親眼目睹,絕不敢相信許振超的“無聲響操作”會是那樣神奇。偌大的集裝箱放入鐵做的船上或車中,居然做到了鐵碰鐵,不出響聲,外國船員稱“匪夷所思”,但中國的碼頭工人許振超出神入化般地做到了。
這是許振超的一門“絕活”,其實他所以創造了這種操作法,是因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集裝箱、船舶的磨損,尤其是降低橋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實踐證明,它是最科學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島港老港區承運了一批經青島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劇毒危險品,這個貨種特別怕碰撞,稍有碰撞就可能引發惡性事故。當時,鐵道部有關領導和船東、貨主都趕到了碼頭。為確保安全,碼頭、鐵路專線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員。泰然自若的許振超和他的隊友們,在關鍵時候把“絕活”亮出來了。只用了一個半小時,40個集裝箱被悄然無聲地從船上卸下,又一聲不響地裝上火車。面對這輕松如“行云流水”般的作業,緊張了許久的船主、貨主們迸發出了歡呼。
許振超是位創新的探索者,他的認識很樸素:我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絕活”。這些“絕活”可以使我成為一名能工巧匠,這是時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憑借著這樣的一種信念,許振超的“技術口袋”里的“絕活”愈來愈多了。
“一鉤準”是許振超20世紀70年代初開門機時的創造。集裝箱上有4個鎖孔,從幾十米高的橋吊上看下去,很難分辨,更別說用在空中擺蕩的吊具放下去,一次把鎖眼都對齊,把集裝箱抓牢靠了。但是,許振超和他的隊友們就是做到了。許振超練成“一鉤準”的訣竅是,鉤頭起吊平穩,鋼絲繩走“一條線”。他的大徒弟張顯新操作起來,輕松自如,一鉤一個準。他笑著說:“我練了1年才練出來的。”
“一鉤凈”是許振超的又一項發明。在青島港開吊車的司機,都知道一個“四穩”的口訣:就是在艙內起鉤要穩,旋轉時要穩,落鉤時要穩和變幅時要穩。但要協調做到這四個方面很不容易。特別是落鉤,操作不好就會造成貨物撒漏。如何能做到不讓貨物撒出來?許振超開始練習,練了半年后,做到了吊具一鉤下去,一點不撒,他把這種技術起名為“一鉤凈”。抓糧食時,吊具一抓斗重10噸。要準確地把抓起來的10噸糧食裝入長12.5米,寬2.7米的車廂,很不容易。因為吊車的抓斗伸張開有3.4米,比車廂要寬。許振超就反復練習,琢磨抓斗的嘴張多大正合適,終于找出了恰當尺寸。鐵路運糧食時,對裝車的標準要求很嚴格,糧食要在車廂內打個尖,高出車廂80厘米,碼頭工人叫起“龍骨”。打這個“龍骨”很難,坡度要合適,坡面要平滑,蓋上篷布后,才能不存雨水。許振超用他的“一鉤凈”,把這些問題給解決了。
許振超發明的“二次停鉤”如今已經被橋吊司機們廣泛應用。他經過統計發現,橋吊作業中最容易出安全問題的環節就是箱子一起一落的時候。為避免發生類似問題,他要求橋吊隊每名司機在吊箱時都要做一次“二次停鉤”,就是箱子剛離地和快落地的一剎那,放慢速度,先觀察后起落,這樣做雖然使每次操作時間多了幾秒鐘,但杜絕了事故隱患,最終提高了生產效率。
許振超的另一個“絕活”叫“無故障運行”。結合青島港口的實際,許振超提出了一個核心班輪保班作業
[1] [2] [3] [4] [5]
【當代工人優秀代表許振超】相關文章:
優秀工人鑒定06-18
當代04-30
清潔工人優秀作文01-31
環衛工人的優秀03-10
清潔工人作文【優秀】02-25
優秀工人表揚信03-09
優秀工人先進事跡02-28
當代教育學大綱當代教育評價04-30
當代教育學大綱當代學校管理04-30
當代教育學大綱當代學校德育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