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現時中學生形成不良品德行為的心理因素及矯正方法
不良品德行為是指錯誤的道德支配、違反道德規范、損害他人或集體利益的問題行為。在中學里有不良品德行為的學生雖屬少數,但消極作用大,經常干擾學校和班級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教學工作,有的帶壞其他同學,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13-15歲是初犯品行不良行為或劣跡行為的高發期,15-18歲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這說明中學生中不良品德行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新形勢下犯罪"低齡化"的趨勢,給中學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重視不良品德行為學生的矯正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已迫在眉睫。
要矯正不良品德行為必須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對癥下藥。不良品德行為之所以在初中成為高發期,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身心變化的過渡性與學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不當以及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造成的。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可塑性極大,成人感的出現使他們獨立地接受周圍人的價值觀念,學習他所認同的社會行為方式,這是積極走向社會、渴望成為社會成員的表現,但他們缺乏是非識別能力,加上自我行為控制較差,極易沾染社會惡習,成為不良品德的行為問題兒童。具體分析,不良品德行為是由于社會環境中消極因素,家庭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中不良影響,學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不當"及學生不良的心理因素等多種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們著重從學生的心理因素方面來談談對學生品德行為的影響。
一、 不良品德行為的心理因素
中學生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也是形成品德不良的原因。這些原因包括:
1、不健康的個人需要。學生脫離實際過分追求高消費、虛榮心重,或者追求低級的性刺激,都可能導致過錯行為或品德不良行為。但是學生的某些合理的,尤其是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長期得不到滿足,或遭到剝奪,會盲目尋找補償,如心理性的低級需要、畸型的物質或精神需要,從而導致產生不良品德行為。
[事例一]:因擺闊奢侈浪費某市初中一年級學生周海過生日時,定做了100塊錢的大蛋糕,買了三箱可樂,又讓爸爸媽媽在國際大飯店訂了一桌800元的酒席,非常風光排場地宴請同班10個同學參加自己的生日晚宴。同學們對周海的派頭驚嘆不已,周海也因自己的一擲千金而自鳴得意。
2、消極的情緒體驗。部分學生愛憎顛倒、好惡顛倒、喜結伙、重"義氣",被集體所冷落、受歧視,自尊心受到損傷,這么多的失敗和挫折都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加上青少年情感強烈,易沖動,自控力弱,這些都可能導致過錯行為、品德不良行為。
[事例二]:因哥們義氣打架斗毆某市高一(1)班學生方宏偉躺在醫院里,因失血過多而面色蒼白。原來,昨天同班好友蒯彪找到方宏偉,讓他一起去教訓教訓高一(2)班的李和林,因為李和林總是帶著一幫人欺負蒯彪。方宏偉和蒯彪是鐵哥們,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結果,他們和李和林一幫人惡戰了一場,最后,方宏偉被人捅了一刀,昏迷在打斗現場。
3、人際關系的不正常。有的孩子缺乏家庭溫暖,有的家長過分溺愛,養成自我中心主義,不能與同學和睦相處,有的同學與教師關系緊張,對立情緒嚴重,有的與集體關系不好,感到孤寂苦悶,有的學生在外另找"伙伴",加入"團伙"等。這些人際關系的不良傾向,都可能成為產生不良行為的原因。
[事例三]:因自視
[1] [2] [3]
【現時中學生形成不良品德行為的心理因素及矯正方法】相關文章:
中學生不良品德行為的心理因素及矯正方法03-04
中學生不良心理的矯正04-27
行為矯正方法在事故預防中的應用05-02
對體育教學中學生不良行為的思考03-03
違章行為與心理因素分析04-25
依賴型孩子的形成原因與矯正措施05-01
論運用行為矯正改變兒童行為04-30
試析小班幼兒入園適應不良行為的有效方法05-01
現時04-29
兒童攻擊行為的研究與矯正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