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1世紀中國煉油工業發展的問題探討
中國煉油工業已經取得輝煌的成績,煉油總加工能力超過200Mt,名列世界第四。中國煉油能力不僅能滿足各領域對輕重燃料的需求,而且完全承擔化工輕油的生產供應,對保障國民經濟健康安全穩定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同其他行業一樣,中國煉油業是在政府保護下成長起來的。21世紀的中國將成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一艘巨輪,迎接市場競爭浪潮的洗禮,煉油加工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隨著WTO的加入,政府保護壁壘毫無疑問地會在很短的時期內消失,中國煉油業必須在體制、資源、規模、結構、質量、技術、建設、法規和重組等方面進行新的跨越,才能屹立于世界同業之林。
一、 經營管理體制與機制需要重大改革
中國煉油業同國外跨國石油公司相比,最大的差距和問題是管理體制與機制,目前幾乎所有的煉油廠都是法人主體,都以生產經營、投資發展、創造利稅為目標,這是 資源靠分配、產品包銷售、企業辦社會的計劃經濟必然產物。這種狀況嚴重制約了煉油工業的發展,是資源優化利用、降低加工成本、資本集中運營、改進投資結構、調整產品結構、發揮科技創新和提高整體競爭力等工作難有突破的根本原因。兩大集團現正在進行重組改制,最終目標是各煉油企業由經營發展主體變成生產主體,并脫離社會和輔助職能,由各企業效益最大變成整體效益最大,企業將逐步變成成本中心。預計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才能使改革基本到位。這一跨世紀改革的關鍵是剝離是否順利、徹底,盡管很痛,卻是實現其他跨越的第一步。
二、 從提高整體競爭力角度調整石油資源戰略
世界所有跨國石油公司都是在占有石油資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控制的資源遍布世界各地,控制石油資源量占加工總量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甚至超過100%。相比之下,中國煉油行業面臨兩大問題:一是總體上煉油加工的適應性較差;二是資源控制度有明顯降低的趨勢。問題最大的是石化集團公司,到2005年其進口石油資源半占總加工量的60%-70%,而對海上資源的控制度為零,產品成本將完全受制于國際原油價格,以1999年為例,原油價格暴漲,石油集團公司大受其益,利潤翻番并不斷增長,而石化集團公司煉油業則面臨虧損的風險,同時,中國進口原油幾乎全部由石化集團公司加工,而煉廠總體上只能適應比例40%左右的含硫原油。
所以,石化集團公司一方面繼續加快含硫原油加工基地的建設,另一方面必須調整原油資源發展戰略,通過獨資、合資、合作、摻股等多種手段開發和控制石油資源,用10-15年的時間,使自產原油和海外控制資源占加工總量的比例至少達到60%以上,而含硫原油在總加工量中的比例因提高到60%-70%。
三、 真正形成具有國際規模水平的煉油基地群
現在,全國大多數省市都設有一個或多個煉油廠。全國大大小小煉廠220個,其中,能力為1000kt/a以上的煉廠僅50多個,平均加工能力只有3000kt/a,總平均能力就更低了。目前,韓國、新加坡、泰國、日本和中國臺灣省正在運行的煉廠平均規模為10-20Mt/a,而我國此類規模的煉廠只有3個。
體制改革為煉油加工發展布局的調整創造了良機。21世紀,中國需要選擇市場潛力大和地緣條件好的區域,通過改造或新建,建設具有國際規模、國際水平的大型煉油基地群,如茂名、鎮海、齊魯、福建、南京等,在2010年前形成10-20Mt/a能力的五大煉油基地,到21世紀中葉,中國將至少需要10個20-50Mt/a能力的特大型煉油基地。這些煉油基地不僅是含硫原油加工重點基地,也是向化工企業輻射的大型化工原料基地,承擔著雙重責任。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