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研究論文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式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高等院校的畢業生越來越多,據統計2015年高校畢業生已達到749萬人,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畢業生的增多并沒有解決企業人才需求的問題,畢業生的供應數量大于了企業的需求數量,但質量上沒有滿足企業的需求,企業仍然求才若渴。因此,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是高校改革的方向,教學模式和課程內容的創新是高校改革的核心內容。工程管理專業是以把學生培養成造價工程師、建造師為目標的,傳統的工程管理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目前日新月異的建筑行業的發展,大部分畢業生需要二次培訓才能適應工作崗位,教學內容與單位需求存在明顯的錯位。本文以就業為導向分析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和課程內容的設置。
二、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分析
基于就業導向的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創新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高等教育改革,其是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思想的一次徹底的改革,是一種以傳統的高校科研為主的教學模式向市場引導的應用型教學模式的轉變。以前大部分高校以科研主導,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是科研的引申,教師授課的內容理論性強實踐性弱,課程設置的內容與市場較遠,學生因為課堂學習的內容落后,以后工作用不到,學習效果不好。以就業為導向的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完全與市場需求接軌,也就是高校從科研型向應用型的轉化,市場需要什么在課程設置中就重點布置什么,理論與實踐并重。這種教學模式的創新在國內許多高校都以實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基于CDIO工程教學的教學模式,基于實踐的教學模式,基于大工程的教學模式等等。
三、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分析
一般,學院、系、專業設置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程是這個專業方向的核心課程。工程管理專業一般必修課為土木工程及其他必要的工程技術、管理、經濟、法律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且與研究生考試科目課程息息相關。選修課程則分為專業拓展選修課,如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建筑節能技術和工程項目管理前沿理論等;專業方向選修課,如電力工程建設管理方向的電力工程施工管理、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和發電廠電氣部分等,工程造價管理方向的建筑工程招投標理論與實務、工程造價審計和工程造價案例分析等。通常情況下,專業必修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二、大三兩個學年進行,而按照就業方向選擇的選修課程適合安排在大二下學期至大三學年結束的一段時間。因為此時學生對于本專業的課程、方向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學習的熱情比較高,其次對于大四學年應聘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也有了一定的儲備。以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第三學年課程設置情況為例,對就業導向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進行分析。第三學年每學期教學周為20周,其中教學周16周、實訓周3周和考試周1周;共開必修課12門,累計學時數504;實踐課程5門,累計6周;選修課5門,累計學時數160學時。培養實踐技能的實訓3周,就業方向的課程160學時,設置了足夠多的課程為學生今后就業提供幫助,培養其就業優勢。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財經院校金融工程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研究04-30
高職農業專業課程設置與改革實踐研究04-29
地方院校文秘專業課程設置初探論文05-02
新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研究04-29
中外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比較研究04-29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04-29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研究論文05-02
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研究論文05-01
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研究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