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力資本的產權特征
周其仁??人力資本理論,像不少讀者知道的那樣,是將經濟學關于"資本"的理論,推廣到對"人力資源"的分析上來。一些經濟學家的先驅們,探究經濟總產出的增長何以比要素投入增長更快的原因,發現健康、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培訓和更有效的經濟核算能力等等,是現代收入增長的日益重要的源泉。這個認識一般化后,人力資本經濟學家就把人的健康、體力、生產技能和生產知識等等看成是一種資本存量,即構成未來收入增長的一個源泉。
??"資本"的產權特性,如同其他"物"的產權特性一樣,許多人認為是清楚的。事實上,大家講產權,好像不言而喻地都是在討論"物(property)":產品、貨幣和其他財貨。講到"資本",不外機器、設備、廠房、場地、可周轉的錢、道路、橋梁等等。所謂資本的產權,當然就是這些可以投到生產過程生利的"物品"的那一束權利,也就是資本品的使用權、收益權和讓渡權。
??人力資本的產權問題就不同了。首先是"人力資本究竟有沒有產權"?這個問題的困難,說來有趣,首先不在于難找好的答案,而在于問題本身很難明明白白地提出來!權利問題總是和"排他性的歸屬"連在一起的。經濟學家定義的人力資本,包括人的健康、容貌、體力、干勁、技能、知識、才能和其他一切有經濟含義的精神能量,天然歸屬于自然的個人。人力資本的每一個要素,都無法獨立于個人。這同任何"物"的資本不同。機器可以搬來搬去,廠房可以東拆西建,貨幣資本更能無腿而行天下。道路鋪在地面,橋梁架在河上,但道路并不天然附屬地面,正如橋梁并不附屬河流。因此,當我們試著問"人力資本的產權"時,我們究竟是在問,"人力資本的歸屬",還是在問"人的歸屬"呢?人力資本不可分地歸屬于人,天然如此,何問之有?至于人的歸屬,除了可以蓄奴的社會,哪里有人會往"這個人歸誰所有"這樣愚蠢的方向去思考問題呢?問題提不出來,答案就連"非婚生子"的地位都不會有了。所以絕大多數的人力資本文獻,要么討論人力資本的經濟含義,要么測度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都不討論"人力資本的產權"問題。運用人力資本理論勁頭十足的學者,同時又對產權問題有興趣的,寥若晨星。
??首先碰到人力的產權問題的,正是研究奴隸制的經濟學家。1977年,巴澤爾(Barzel)在美國《法律和經濟學報》上發表的論文,提出奴隸經濟中的一個有趣的問題。在奴隸制下,奴隸在法權上屬于奴隸主,是其主人財產的一部分。因此奴隸主可以全權支配奴隸的勞動并拿走全部產出。但是,為什么在歷史上有一部分奴隸不但積累了自己的私人財產,而且最后居然還"買"下了自己,從而成為自由民呢?巴澤爾發現,奴隸是一種"主動的財產"(full-fledged property),不但會跑,而且事實上控制著他自己勞動努力的供給。奴隸主固然"有權"強制奴隸勞動,但由于奴隸的"主動財產"的特點,奴隸主要強制地調度奴隸的體力和勞動努力,即使支付極其高昂的"監控(supervision)和管制(policing)的成本",也不能盡如其意。為了節約奴隸制的運轉費用,一部分奴隸主不但只好善待奴隸,而且只好實行定額制(quota),允許奴隸將超額部分歸己,于是一些能干的奴隸因此擁有"自己的"私產,直到積累起足夠的私家財富,最后有錢"贖買"自由身份。
??這位巴澤爾,是張五常教授當年在華盛頓大學的同事。據張五常在1984年的回憶,他在巴澤爾提出"主動財產"概念時,曾經將自己以前因為想不起這個特征,所以未能解釋奴隸解放的經濟原因的體會告訴了他。現在有了"主動資產"這個概念,張五常就作了一番精彩的發揮:
??"勞力和知識都是資產。每個人都有頭腦,會作自行選擇,自作決定。我要指出的重要特征,
[1] [2] [3] [4]
【人力資本的產權特征】相關文章:
人力資本產權04-30
人力資本的產權特征與企業所有權安排論文04-29
網絡知識產權犯罪的特征05-01
人力資本產權交易及其保障機制論文04-29
人力資本投資05-02
企業人力資本管理的論文04-27
人力資本研究:回顧與展望04-30
人性、人力資本與制度保障04-28
特征04-29
人際關系與人力資本投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