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事實推定適用規則之創設
在司法實踐中,關于“事實推定”有時指的是(法官自己)對事實的推定,而有時指的是法律上的事實的推定。故如何理解事實推定,進而創設適用規則在目前證據制度改革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證據規則》第九條規定的“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另一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無疑免除了當事人的舉證責任,似有導致舉證責任之轉移之嫌,是否妥當,是值得商榷的。這說明,我國司法解釋中有將法律推定與事實推定的證明效力一并加以規定,混淆了二者之間的本質區別,未免給我國本來就不甚嚴密和完善的舉證責任的分配制度帶來不當沖擊。 我們不能將推定與通常的訴訟證明適用同一標準來要求,可以說對待推定這一訴訟證明的特殊方式,我們應當設置一系列相應的適用規則,為此,筆者建議: 第一、應當從我國的實際出發,以法律推定為主、事實推定為輔,參考國外的立法、學說及判例,盡可能地作出具體規定。在立法手段和技術上,除了對推定適用的條件、規則及范圍作出概括性、原則性的規定外,還應借鑒英美法系側重列舉的技巧,對司法實踐中經常適用推定的情形進行列舉,以便做到趨利避害、博采眾長。 第二、在審判過程中,不宜濫用事實推定。應以法律推定作為推定的常規方式,而依職權適用的事實推定,可作為對某種真偽不明狀態、或疑難情形下以及在缺乏直接證據且間接證據充分時的一種特殊技術處理措施,在適用時務必貫徹邏輯嚴謹、內容精確和推理前后一致的原則,即根據前提事實,按照正常的生活經驗完全可以推論出推定事實的真實性。 第三、應當注重確定作為推定前提的基礎事實的真實可靠性。確定基礎事實?已知事實?是否具有真實可靠性,對于事實推定的結果是否正確至關重要。為此應當從程序上為對方當事人提供對于基礎事實進行質疑的機會。此外,事實推定屬法官的職權行為,不以當事人的舉證為前提,并不轉移舉證責任,只要對方當事人以反證反駁,使基礎事實處于真偽不明狀態,即可導致事實推定的不成立。 第四、對事實推定而得出的結論是一種假定,這種假定被認定為真實的,是以相對一方當事人不予反證為前提,因此,為了強化這種假定結論的真實可靠性,應當為相對一方創造更多的反駁機會,以便能夠從反面來論證和確認推定結果的真實可靠程度。一般而言,應允許當事人在案件裁判之前提出證據反駁,如當事人在裁判之前未提出反駁的,法官還應當在訴訟文書中告知當事人裁判案件所適用的推定,使當事人能夠清楚、明白法院作出裁判的依據。 第五、事實推定的過程應當公開。當事人在法官作出推定前享有告知權,他可以在一定期限內?法定或法官決定?進行充分的舉證和辯論,對形成推定的基礎事實進行反駁及享有對蓋然性的程度發表意見的權利。【事實推定適用規則之創設】相關文章:
淺談仲裁規則在仲裁中的適用論文05-01
“無罪推定”的上憲前景05-01
職場潛規則之總結04-28
論過錯推定論文05-01
媒體報道的推定公信力05-01
事實04-29
臺灣地區頻率分析適用性之研究04-28
規則之美作文(通用49篇)03-02
缺席審理案件中證據規則適用的幾點意見05-01
非正式行政法淵源的效力適用規則研究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