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誰來保障《立法法》實施?
孟德斯鳩說:有兩種壞現象,一種是人民不遵守法律;另一種是法律本身使人民變壞。后一種禍害是無可救藥的,因為藥物本身就包含這種禍害。
這種本身使人變壞的法律,就是所謂的“惡法”。發生在廣州的“孫志剛案件”,讓人領略了“惡法”之害。在孫志剛案進入司法程序的同時,北大三位法學博士和五位著名法學家先后全國人大,要求按照《立法法》的有關規定,對收容遣送制度進行“違憲審查”。如今,傷害致死孫志剛的罪魁禍首已得到法律的懲處。回過頭,我們再來反思一下,為什么《立法法》已經實施二年有余,而與《立法法》相抵觸的一些法規、規章、辦法等還在為禍于民?公民的憲法權利為何還不能得到保障?究竟誰有權利和責任來保障、監督《立法法》的實施?《立法法》是管“法”之法
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逐步進入了全面振興經濟、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新時期。最近20年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的立法的“高峰時期”,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通過了370多部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國務院制定了700多部行政法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也制定了6000多部地方性法規,基本上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總體框架,為實施依法治國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但隨著立法速度加快,立法數量急劇增加,立法中出現了許多混亂現象:一些機關越權制定法規、規章;一些法規、規章與法律相抵觸;一些法規、規章的質量不高,存在著不顧國家整體利益而為部門、地方爭局部利益的傾向,部門主義、地方保護主義嚴重,法出多門,互相沖突,互相矛盾等。因此,關于統一立法、規范立法、依法立法、依法治法、維護我國法制統一性的呼聲日益高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從1993年下半年就著手進行《立法法》的論證和起草工作,多次召開包括專家座談會在內的各種會議進行討論研究,并印發草案征求意見稿下發到全國各地、各部門,廣泛征求意見,反復修改,形成了《立法法》草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十三次會議對《立法法》(草案)進行了認真審議,并對草案進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和完善,歷時七載,《立法法》終于2000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
普通法律是調整某一方面的社會關系,而立法法則是一部依法立法,依法治法的法,所以可以稱其為“法中之法”,是一部管“法”的法。它是我國立法制度的基本法律,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20年來立法經驗的基礎上,對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制定法律、法規、規章的原則、立法權限、立法的基本程序、法律效力等級、立法監督等方面的基本制度作出較為全面的規定。對保證我國立法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促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違法之“法”今尤在
《立法法》的作用就是要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又要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國實行的是單一制的立法和司法系統,但是由于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所以又必須在我們的法律制度中充分體現出這種多樣性和特殊性,允許各地在不與憲法和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情況下,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地方性法規和地方規章。要理順各種法律、法規、規章等之間的關系,就必須對各類立法主體的立法原則、權限、程序、立法監督等作出全面規范,為法律、法規和規章的立、改、廢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原則和操作標準。
由于我國過去缺乏統一的立法之法,對立法主體及其立法權限和職責的確定不很規范,從而在立法中存在諸多問題。有些機關越權制定法規、規章,有些機關卻未盡職責,導致立法滯后或該修改的法律、法規、規章得不到及時修改,有時候對同一事項的立法前后矛盾,上下級機關的立法互相矛盾,不同部門的立法互相沖突。有的機關立法主要的不是為了對社會進行有效的管理,
[1] [2]
【誰來保障《立法法》實施?】相關文章:
《公共圖書館法》立法研究04-29
能源發展有法可依-《能源法》立法開門納言04-28
立法04-29
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04-29
誰來了04-30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實施探索04-28
誰來了05-01
新時期圖書館發展的法制保障-圖書館立法談04-30
商標法實施細則03-15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實施技術探討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