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立法官分類制度的構想
我國四等十二級法官等級制度的確立,為法官正常晉升建立了順暢的渠道,從縱向管理的角度開啟了法官職業化建設的大門。然而,要建立真正的職業化法官隊伍,僅有縱向的管理是不夠的,應當輔之以橫向的管理方式,使之與縱向的管理相結合,才能實現法官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法官的職業化才會具有現實的可能性。鑒于此,筆者提出建立法官分類制度的構想。
一、法官分類制度的涵義
法官分類制度是指在一個法院內,根據審判工作的分類需求,結合法官的專業特點和本人意愿,對法官進行分類管理,以提高法官的在某一審判領域專業水平的一種法官管理制度。審判工作的分類需求是指法院按照立案、民事、刑事、行政、審判監督、執行等門類的審判工作對法官的數量、專業素質、特長等方面的需求。
法官分類制度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一、它是法院內部對法官的一種管理制度,各法院可以自己審判工作的需要、法官的素質狀況比較靈活地確定分類管理的方案、方法,具有較強的靈活性、適應性。與之相對照的是,法官等級制度是法院系統對法官進行管理的制度,它具有很強的原則性。二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法官自己特長的專業領域充分發展的需求。三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審判人才資源,實現法官的精英化。
建立法官分類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推行法官助理制,實行法官員額制,培養專家型、復合型審判人才,建立精英型的法官群體,最大限度地實現司法公正,盡可能地提高司法效率。
二、法官分類制度設立的必要性
法官分類制度是法官職業化、精英化的必然產物,它的設立是必要的:
它是提高法官素質的必然要求。高素質的法官是高質量的裁判的前提和基礎,法官的素質越高,則法官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高,司法權威性也越強。高素質的法官至少應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高尚的職業道德、豐富的文化底蘊、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嫻熟的審判操作技能、過硬的審判作風。與上述要求相比,我國法官隊伍素質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個別法官追名逐利,缺乏起碼的道德水準,為了一已私利,甚至不惜利用手中的審判權算計當事人;少數法官文化素質低下,濫芋充數;部分法官缺乏對法學理論比較全面的了解,對法律規定一知半解;少數法官駕馭庭審的能力欠缺得令人不敢想像,以致案件程序上經常出錯;審判作風拖沓,超審限辦案者更是不在少數。法官分類制度的建立無疑對提高法官的綜合素質,發揮在某一審判領域的特長是大有裨益的。
它是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要求。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細化,法院工作也絲毫沒有例外。過去,法院內部分工的只有審判員與書記員之間的分工。然而,隨著法官職業化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尤其是《法院五年改革綱要》實施以來,法院內部已建立包括法官序列、書記員序列、
[1] [2] [3]
【建立法官分類制度的構想】相關文章:
建立高校輔導員培訓質量評估制度的構想04-30
建立我國現代信用體系的初步構想04-28
蘭州建立生態工業體系的構想04-30
建立我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構想04-28
建立我國生態環境標準體系的初步構想04-26
關于建立樂山大佛風景旅游區的構想04-27
對建立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的構想04-27
建立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后森林可持續經營保障體系的構想04-30
關于建立我國環境會計體系的初步構想05-02
輪機工程專業建立開放型實驗室的構想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