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濟分析法學對我國法治的意義
〔內容提要〕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法律應體現市場經濟內在規律的要求。經濟分析法學堅持效率應當被看作法律的基本價值,經濟分析法學在中國發展的合理性和實踐根據在于它符合市場經濟內在規律的要求,因而經濟分析法學對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法治建設具有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經濟分析法學;法治;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我們必須盡快建立符合市場經濟內在規律的法律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并且有必要借鑒包括西方發達國家的一切先進的文明成果和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模式。特別是當下,中國已經加入WTO,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法律也必然與國際接軌,遵守國際慣例。因此,西方經濟分析法學對于促進我國法律改革,對我國的立法、司法、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都具有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一、經濟分析法學在西方法學中的地位及在中國發展的合理性和實踐根據
長期以來,我國的法學研究,尤其是法理學研究著重探討法律對于公正、自由、秩序等方面的價值,而忽視對法律的效益(效率)價值的研究。經濟分析法學又稱法律經濟學,是運用有關經濟學理論、方法研究法學理論和具體的法律問題。因其研究方法的獨特性而構成其為一獨立的法學流派。它不僅涉及到有關法律價值等具有法哲學意義上的法學理論問題,而且涉及到具體的法律問題和幾乎所有的部門法領域。經濟分析法學自始至終所貫穿的一條主線就是把效率作為法律的基本價值目標和評價標準,立法、執法和司法都要有利于社會資源的配置和社會財富的增值,盡量減少社會成本。
首先必須指出,經濟分析法學是“舶來品”。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法理學進入了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法理學界各個不同的流派之間的連綿不斷的論戰,促使西方法理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學派林立,學說紛繁,法理學理論呈現多元化格局。法學流派地位和影響,此消彼長,分立整合。但以各學派在當代西方法理學的地位和影響來看,比較引人注目的是自然法學派、社會法學派和分析法學派這三大主流法學派。
但自從20世紀70年代才真正正式誕生的經濟分析法學的產生,三大主流法學派鼎立的局面被打破,經濟分析法學因其理論體系不斷完善,方法之獨特、視角之新穎和實際的運用價值,在西方當代法理學界的地位日益提高,影響不斷擴大,大有要與三大主流法學派相抗衡,形成四強并立新格局的趨勢①。正如美國當代法理學家龐德所指出:“在以往50年中,法學思想方面發生了一種轉向于強調經濟的變化。”②另外,作為一個法學流派,能因其自身的影響而發展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成為高等學校重要的課程,并且擁有自己的具有重大影響的專門的學術刊物和有關學術研究機構,在當代西方法理學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馬克思法學告訴我們:法律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③。經濟分析法學在中國的發展有賴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
市場經濟運行的最高宗旨和基本要求是提高資源優化配置的水平,使有限的資源盡可能產生最大的效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法律手段實現的。這也意味著法律既可以使資源配置達到高水平,也可以使資源在低水平上得到配置。因此,只有當法律充分體現效益意識時,資源優化配置的要求才能得以實現。
隨著法經濟學的日益發展和成熟,其理論的多元化也十分明顯。但是,卻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思想,即通過對法和經濟相互關系的探討,促使有效益
[1] [2]
【經濟分析法學對我國法治的意義】相關文章:
我國環保產業經濟分析04-27
我國發展循環經濟思路分析04-27
我國發展循環經濟思路分析04-28
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分析04-28
我國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關聯的實證分析05-02
我國生活廢棄物的經濟分析與對策05-02
我國旅游業的產業經濟分析04-30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中的泡沫問題分析05-02
我國經濟增長背后的結構失衡問題分析05-03
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環境經濟政策分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