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述諸葛亮形象的論文
在《三國演義》塑造的眾多人物形象中,諸葛亮無疑是塑造得最為成功,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可以說,他是全書的真正主角,是維系全書的靈魂。羅貫中滿懷摯愛之情,傾注全部心血,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將他塑造為一個高雅、睿智、充滿理想色彩和藝術魅力的藝術形象,一個光彩照人的不朽典型,成為古代優秀知識分子的崇高典范,中華民族忠貞品格和無比智慧的化身。
我歷來十分敬重歷史人物諸葛亮,也深深地喜愛藝術形象諸葛亮。二十余年來,我曾多次撰文,談及諸葛亮的方方面面。2001年,又鄭重撰寫《忠貞智慧,萬古流芳論諸葛亮形象》一文,比較深入地論述了諸葛亮形象的成功之處。此后幾年來,有關諸葛亮的評議仍層出不窮。其中,嚴謹的探討、具有啟發意義的見解固然不少,而無根之談、輕率之議、輕薄之言卻也頗多。要區別這兩類看法,得出有根有據、有說服力的見解,關鍵在于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切從事實出發,從真實可信的材料出發,以公允的態度,作出有分寸的評析;還要堅持同情之理解的精神,尊重歷史背景和特定語境,設身處地地理解前人,既要體現當代意識,又要注意尊重歷史;既不盲目地對古人頂禮膜拜,又不以后來居上,的優越感而藐視前賢。為此,特再撰本文,就人們議論較多的三個問題,略加辨析,以就教于學界師友。
漢末建安十二年(207),當時依附荊州牧劉表、屯兵新野的劉備三顧茅廬,向年僅二十七歲(虛歲)的諸葛亮請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勢,為劉備擬定了兩步走的戰略:第一步,先奪荊州,再取益州(跨有荊、益),形成天下三分。第二步,外結孫權,內修政治,等時機成熟,從荊、益兩州分兵北伐:一路直搗政治腹心地區宛、洛一帶,奪取東漢首都洛陽;一路奪取西京長安和整個關中地區;兩路夾攻,以圖實現興復漢室的目標。在劉備的懇切敦促下,諸葛亮慨然同意出山輔佐。從此,這條臥龍沖天而起,在歷史的舞臺上夭矯騰飛,大展宏圖,而《隆中對》也成為劉備集團發展的戰略藍圖。羅貫中充分發揮藝術家的天才想象,用了三回半的篇幅(第35回38回前半),將三顧茅廬的由來和過程寫得曲折有致,搖曳多姿,情韻深長,令人悠然神往。特別是第38回前半,集中寫劉備見到諸葛亮后的精彩對話,更使《隆中對》深入人心。
千百年來,人們對《隆中對》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它正確地預見了政局的基本走向,堪稱劉備集團的最佳發展戰略。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能提出如此英明的戰略規劃,實在令人驚嘆。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便情不自禁地贊頌道: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萬古之人不及也!(嘉靖壬午本、周曰校本、李卓吾評本;毛本第38回末句作真萬古之人不及也!,不過,歷代也有人對《隆中對》不以為然,有人批評諸葛亮不能與曹氏爭天下,委棄荊州,退入巴蜀此策之下者。(北魏崔浩語)然而,這其實是對《隆中對》的歪曲。諸葛亮說得很清楚:當時曹操已經統一北方,且有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孫權據有江東(揚州大部),根基已經穩固。在此形勢下,要寄人籬下、勢單力薄的劉備盲目地與曹氏爭天下,實屬迂腐之見;劉備首先需要擁有自己的地盤,才能與曹操、孫權鼎足而立,進而聯合孫權,討伐曹操。而綜觀天下版圖,全國十三州,當時尚未被曹、孫兩家控制者,僅剩荊、益、交三州(張魯割據的漢中本是益州的一個郡)。其中交州遠在荊州、揚州之南,劉備無法奪取(建安十五年,孫權控制了交州),剩下的就只有荊州和益州了。所以諸葛亮向劉備明確提出兩步走的戰略:先跨有荊、益,再伺機兩路北伐。應該說,這是對當時形勢最正確、最可行的判斷。至于何時奪荊州,怎樣奪取,這當然要看機會。三顧茅廬的次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南征,劉表病死,其子劉瓊向曹操請降,諸葛亮就勸劉備攻打劉瓊,一舉奪取荊州;可惜劉備未能采納,錯過了大好時機;直到赤壁大戰后,劉備才奪得荊州江南四郡。當然,在諸葛亮看來,由于地理環境不同,益州比荊州更適于立國建都。這是總結了漢高祖劉邦以巴、蜀、漢中為根據地,打敗項羽,終成大業的歷史經驗,而且是許多杰出人物的共識。例如龐統后來也曾對劉備提出:荊州東有吳孫(指孫權),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于外,今可權借以定大事。③劉備入蜀時,以龐統隨行輔佐,諸葛亮留鎮荊州;只是當龐統在錐城(今四川廣漢)中流箭而死后,諸葛亮才率兵入蜀增援,而留頭號大將關羽鎮守荊州,可見他對荊州始終是重視的。而作為劉備的股朧之臣,劉備后來稱王稱帝,諸葛亮也必須在其身邊輔佐,只能讓其他得力人員鎮守荊州,這哪里是要委棄荊州呢?
現代有的學者因為《隆中對》提出的兩路北伐的目標未能實現,便懷疑諸葛亮的整個戰略規劃行不通;有的學者認為跨有荊、益與結好孫權這兩大原則之間存在著不可克服的矛盾,只有等孫權奪得荊州,劉蜀方面承認既成事實,才能與孫權重新修好,因而《隆中對》的基本國策是錯誤的。
【論述諸葛亮形象的論文】相關文章:
林沖形象論文05-02
論文學的形象本質05-01
小學音樂教學論述論文05-05
《祝福》中的女性形象論文05-02
翻譯目的論述評論文05-02
論述法社會學的興起論文05-03
論述04-29
形象傳播論文的開題報告05-19
唱片封面上的視覺形象論文05-04
美術課件中的審美論述教育論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