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水上書的論文
摘要:《每當我害怕》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的名作之一。許多評論家針對詩歌所提及的“名譽”問題,依據詩人的墓志銘“聲名水上書”,圍繞濟慈對待“名譽”的態度展開一系列討論。本文旨在結合詩人濟慈的生平經歷,通過分析詩歌的結構和含意來進一步揭示詩歌的主題,并由此闡述濟慈的名譽觀。
關鍵詞:害怕;死亡;名譽
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濟慈在其短暫的25年生命中,創作了一系列驚世的杰作,如《夜鶯頌》《希臘古甕頌》和《秋頌》,這些已成為世界詩寶庫中罕有的奇珍。但從反映詩人自身情況的角度講,卻非《每當我害怕》這首詩莫屬。它從另一個側面讓讀者了解了一個真正的濟慈。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感觸到濟慈對于死亡這一主題,與其說是恐懼,倒不如說是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并且這種感傷加深了他作為一名存在主義者對死亡的認識。濟慈的這一種微妙的感受與他悲慘的一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濟慈出身貧寒,屬于社會的底層。父親是倫敦一家代養馬房的馬夫領班。濟慈是長子,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當他在1818年創作《每當我害怕》時,他的弟弟喬治不幸感染了肺結核,濟慈對弟弟不離不棄,始終陪伴其左右,直至喬治去世。由于早年喪父和母親與弟弟相繼感染肺結核而離世,濟慈很早便對死亡有著敏銳的感觸。親眼目睹身邊親人離世使濟慈萌生出自己也將不久于人世的想法,并且這種念頭在陪伴弟弟走過生命盡頭,親眼見他死去而愈發強烈。另外一件對濟慈死亡觀影響頗大的事件是濟慈早年在醫院的學徒經歷。他的這一經歷促使他對待死亡有更為直觀的認識并對肺結核這種傳染病有所了解。所以當他身患肺結核后,濟慈對奇跡般的恢復不抱有任何希望,并忐忑不安的等待死神的降臨。
喬治逝世后,濟慈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創作了一篇又一篇的佳作。不幸的是,由于他的民主觀點和與倫敦派的密切聯系,濟慈的這些詩集都被保守黨派的批評家們在以保守的托利黨派為背景的三種期刊《評論季刊》、《英國評論家》和《愛丁堡布拉克伍德雜志》中惡意抨擊。面對這些不公正的評價,濟慈毫不退縮,勇敢面對,他說“贊美或責備對于一個愛好抽象美而對自己作品采取嚴厲批評態度的人只有暫時的影響。自身內心批評所帶來的痛苦根本不是《評論季刊》、和《愛丁堡布拉克伍德雜志》所能比的”。的確,濟慈堅信他擁有成為一名偉大詩人的潛能,同時他對自己還沒有寫出理想中的詩篇充滿自責。事實上問題不在于沒有創作出理想的詩篇,而是出在他如何定義自己的創作風格上。在濟慈的創作過程中,他竭力與某些作家的特殊風格劃清界限。如此一來,他不但要創作出自己的寫作風格,并且要盡量避免使自己的風格與他的作家友人相似。這也就解釋了他為什么很少向朋友傾訴,而只是將孤獨和痛苦在詩作中表達。于是在這種情況下,《每當我害怕》橫空出世,揭示了年輕詩人對自己將英年早逝的悲慘預測。
詩人的悲傷憂慮之情可以通過對詩篇在結構上的分析挖掘出來。首先,詩歌完美地采用了排比結構。前十二行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每一小部分都包括“每當…”和一個動作,“每當我害怕…”,“每當我看見…”,“每當我感覺…”。濟慈用這種排比的結構使詩歌所蘊含的感情一步一步得到升華,并在結尾處的對句中達到最高潮。其次本詩歌還可以分為一個八行詩和一個六行詩。在前八行中,作者將筆觸放在他的沉思和想像當中,在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不穩定的情緒,緊接著在后六行中,詩人向假象的愛人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
除了在結構上蘊涵深意,濟慈對詩歌遣詞造句和停頓的選擇上也透露出詩歌的隱含情感。《每當我害怕》這首詩的字面含義是一位年輕詩人向他的假想愛人表達愛意。詩歌中反復出現的“我”表明“年輕詩人”指的就是作者本人,而他對假想愛人的談話實則是作者對于無愛狀態的一種反應。詩歌中的停頓也暗示了作者的情緒。詩中出現了十個逗號,用以使表達感情的暫時停歇,而非終結。而在短短十四行中七次反復提及“我”,這種對詞語的反復用運和堆砌,巧妙地反映了這位“年輕詩人”雜亂無章的思緒!
總體上講,《每當我害怕》涉及兩個困擾詩人的問題,一個是名譽,另外一個是愛情。前四行表達的.是作者反復思考的問題————名譽。濟慈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將他迫切想要創作出華麗詩章的渴望刻畫的淋漓盡致。這個主題通過對想像中豐收的描寫加以形象化。豐收代表在一定時期內的收獲,其中飽滿谷子象征著有價值的作品。第二個四行通過運用的浪漫主義色彩對自然進行一系列的描述,揭示了濟慈對客觀世界的摯愛。比如說“夜幕中繁星的目光”和“浪漫故事的巨大的云幕征象”等語句。這些都預示著濟慈將自己的現實生活融入了詩歌。
第三個四行描述了想象中的愛情,并且在表達“再也見不到你的面孔”時,訴說了詩人的淡淡憂傷。與前兩小節相比,這一小節短半行。這似乎暗示了詩人在現實中渴望獲得他的戀人————方妮的愛,但卻無力享受。當然由于對愛情的描述比對名譽的描述短,這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待愛情的渴望不及對名譽的渴望來的熱切,由此暗示他對詩歌的感情才是最強烈的。
名譽和愛情,哪一個是更重要的,詩人并沒有給我們具體的答案。但是我認為在詩人心目中名譽的分量更重一些。因為詩人首先表達他對無力寫出優秀詩作的害怕,隨后又用相對較短的詩節繼續表達他對失去愛情的擔憂。并且根據詩人的個人經歷,他對名譽的渴望遠遠超過了對愛情的渴望。所以只能說愛情對于作者很重要,而名譽是詩人終其一生想要達到的目標,更是他在文學創作道路中孤獨前行的原動力。
換個角度講,在詩歌前八行中,詩人擔心自己早逝致使沒有充足的時間將自然的美好風光和愛情的細膩情感用用文字表達出來。后六行充滿了詩人將無法再見到愛人的略帶憂傷的遺憾。突然間,“我”的害怕擔憂消失了,“我”理解到愛情和名譽都將陷入虛無。至此,詩歌出現詩人由害怕轉為無所畏懼的轉折。特別最后兩行:
“世界的岸沿,我獨自站定、沉思,直到愛情、聲名,都沒入虛無里。”
直擊愛情和名譽的無足輕重,押韻的對句完美的表達對這些恐懼的釋放。這兩行似乎直接解釋了濟慈竭力說服自己愛情和名譽是虛無的東西,不值得留戀。但是濟慈內心真的是這樣想的嗎?為了詩歌,濟慈曾經放棄了當一名醫生。并且正是因為濟慈過多的重視名譽,殫精竭力才導致他英年早逝。除此之外,濟慈所說的“在我死后列位于英國偉大詩人”的遠大抱負也證明了他的確重視詩歌和由此帶來的名譽。也許有人會用濟慈的墓志銘“在此長眠者,聲名水上書”來駁斥說他已經意識到名譽是過眼云煙。從一個角度講,將一個人的名字寫在水中,的確,轉瞬即逝,無法長久。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水是永恒的,一個世界無法離開水而存在,所以寫在水里的名字將和水這種物質一樣長存與世。所以單方面以墓志銘為依據,我們不能斷言濟慈到底在不在乎名譽。
《每當我害怕》是一首散發著憂傷的詩歌,它涉足死亡這個題材,揭示死亡即喪失,包括喪失愛情,名譽,甚至永恒的喪失創造一切的時間。詩歌結尾的對句揭示了詩人無限的孤獨和對愛情、名譽的頓悟。
【聲名水上書的論文】相關文章:
聲名05-19
梁曉聲名言01-18
聲名狼藉造句01-10
梁曉聲名人語錄02-10
湖上書所見,湖上書所見王冕,湖上書所見的意思,湖上書所見賞析 -詩詞大全01-01
江上書懷,江上書懷崔峒,江上書懷的意思,江上書懷賞析 -詩詞大全01-01
隴上書事,隴上書事許棠,隴上書事的意思,隴上書事賞析 -詩詞大全01-01
如何讓孩子愛上書_怎么讓孩子愛上書01-18
水的議論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