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師德教育在特殊教育師范生就業力中的地位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對社會弱勢群體教育工作的重視,高校也推出了免費師范生政策,并加強了對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的擴招與培養。由于特殊群體往往作為社會弱勢群體,存在身體或智力的缺陷,其教育過程中教師的責任心、耐心等職業素養比教學技能更為重要。因此在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培養目標中,師德教育是首要目標,是每個即將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必備的職業素養,也是特殊教育學校聘用教師的首要標準。
關鍵詞:特殊教育;師范生;師德教育;就業力
教育,即教化、培育,是教育者以現有經驗或學識,推己及人,為求知者解釋社會現象、解答疑問的過程。它是國家未來發展戰略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而教育工作者是教育過程中的引導者、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整個教育活動的關鍵與核心,故師德成為衡量教育工作者職業素養的重要標準。而特殊教育作為社會弱勢群體教育,對于教師的要求更高,除了應具備普通教育工作者所應具備的教學技能外,還應關注從業者的職業素養,即師德,從而提高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就業力。
一、師德在特殊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我國素來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常將師德比做“育人基石”。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它是教師以及從事教育工作的從業者都必須遵循的職業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師德也是社會道德體系的一部分,是教育從業者普遍遵循的道德觀念與品質。特殊群體是指智力、身體運動能力或感知能力受到損害,往往存在認知障礙、溝通障礙、情緒和行為障礙、智力障礙或超常等問題,由于特殊教育所面臨的教育對象是特殊群體,這對于教師的責任心與師德是嚴峻的考驗。一些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為了政績采取造假行為,巧立各種名目向學生亂收費或爭取政府獎勵。可見,作為特殊教育教師來說,師德是其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基本職業素養,是用人單位聘用教師的首要標準。
二、師德教育對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就業力的影響
就業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是每一個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年齡內都必須從事的有償或具有勞動收入的社會活動。在就業過程中有一個不容忽略的概念,即“就業力”,它是指個體通過學習后獲取一定技能或知識,因而獲得某項工作以及做好這項工作的能力。就業并不等同于就業力。邁過了就業這道關卡,并不代表該生已經具備做好這項工作的能力。很多學生在就業后產生的種種不適應癥,以及就業技能嚴重不足導致的不勝任崗位需求等現象,都是就業力不足的表現。就業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評定。對于教育行業而言,就業力不僅僅代表教師具備了基本的教學技能和職業素養,更重要的是有一顆責任心,能夠勝任“教書育人”的繁重工作,并將這項工作當作畢生追求的事業來看待。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的不負責任,是一種職業道德缺乏的體現。而這種現象在特殊教育學校中更為常見。在這樣一個對教師責任心和師德要求較高的院校中,教師被賦予了更加高尚的職業地位,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師具有更高的教育技巧、適應能力、競爭技巧和情感智商。耐心、毅力、恒心和溫心,都是教學工作中必備的職業素養。從就業角度來看,這些正是就業力的集中表現。而這歸根結底是對教師“師德”的要求。師德教育為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學指明了方向。師范生作為未來的教師,時刻注重個人言行與道德教育,是對個人職業生涯規范的目標之一。很多師范生在校期間努力提高個人教學技能,尤其對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基礎課格外重視,而忽略了德育的自我教育。面對特殊群體的學生,如果不能走進這些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產生信任感,愿意與教師成為朋友,那么就算擁有再全面的教學技能,其教學工作也是不成功的。
因此作為培養特殊教育人才的基地,高校增強對師范生師德教育,也就是增強了師范生的就業力。師德教育幫助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多師范生認為進入特殊教育學校或從事特殊群體教育工作是一件并不光鮮的工作,甚至從內心形成一種排斥心理。對行業缺乏正確的認知,使其在就業中明顯存在不自信或就業目標不明確的心理,這些問題也是導致就業力不足的因素。師德教育在引導師范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同時,也使師范生客觀地了解了特殊教育這個行業,體會到唯有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對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充滿責任感,發自內心地關愛特殊群體學生,提高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的教學水平,提升就業力。
三、師德教育提升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就業力的路徑
當前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由于人才輸出口徑較窄,較普通的師范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提升就業力已成為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同等學力和教學技能的前提下,師德成為決定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的重要標準。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師德教育,成為提高就業力的關鍵環節。
首先,師德教育是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內容。特殊教育是一個對從業人員師德要求較高的職業,在面對特殊群體學生時,考驗教師的不僅是耐心、智慧,更是責任心。特殊群體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都與普通學生不同,需要教師投入更大的耐心與恒心。教師一旦教育不當,會扼殺特殊群體學生自食其力、回報社會的機會。作為未來奮戰在特殊教育一線的教師,會面臨與普通教育完全不同的困難,能否具備一顆隨時準備迎難而上的決心,良好的再學習能力和對教育的責任心,是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是師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學的初衷。
其次,師德教育為傳統教學注入了新風。受應試教育影響,師范教育也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重要指標,忽略了很多優秀教育人才的培養。這種現象在特殊教育專業中仍然存在,甚至很多師范生并沒有從事特殊教育行業的打算,只是將大學學習作為步入社會的跳板,因而更注重學習成績,忽略了師德教育和自我培養。有技無德的畢業生比比皆是,導致了畢業生整體就業力下降。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師范院校開始關注學生就業力提升的問題,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師德教育,使師范生認識到自身的職業角色,了解特殊群體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身心發育情況,組織師范生在校期間深入特殊教育院校任教或參加志愿者教育活動,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或頂崗實習機會,培養學生對特殊群體的關愛之心和熟悉程度,提升學生的就業力。
再次,提升師德教育的滲透力。特殊教育專業所涉及的科目眾多,包括心理學、醫學、教育學,以及針對特殊群體的教育專業課,以保障未來的特殊教育教師能夠掌握多種教育技能,為特殊群體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高質量的教育。但作為一名合格的未來教師,僅僅具備教學技能還遠遠多不夠,還應在其專業教學過程中融入師德教育。如心理學課程的教學不僅要提高師范生的心理學知識,更要引導師范生從特殊群體的心理與心理缺陷入手,通過深入交流、實地服務等教學環節,甚至引導師范生體驗特殊群體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的艱辛,以使師范生切實認識到師德對于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從而轉變思想觀念,切實從教育對象的需求入手,不斷升華個人職業道德素養。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師德教育,有助于增強師范生的使命感和責任心,避免師范生對特殊教育行業形成空泛的、形式主義的認識,從教學實務和教學有效性方面提高認識,培養綜合能力較強的未來教師,提升師范生的就業力。
第四,重建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價值觀體系。價值觀會導致每個人對職業角色認知的不同。很多師范生認為從事特殊教育是一個并不理想的職業,甚至因此產生了自卑心理,使其在就業時不選擇特殊教育行業。這些師范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對職業角色的認知出現了偏差,也是就業力不足的表現。
可見,提高這些師范生就業力的前提是加強師德教育,而師德教育中不容忽視的是引導師范生對自身職業身份的客觀認知,對特殊教育行業的正確認知,以及對職業生涯的整體規劃。而要做到這幾點,則需要將師德教育融入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充分運用校園文化引導,深入特殊教育學校進行頂崗實習,參與特殊群體服務的社會實踐活動,對師范生進行身體力行的師德教育,通過培養師德提升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就業力。
四、結語
師德是衡量教師的重要標準,尤其面對特殊群體實施教育工作,師德是保障教師具備責任心、耐心和動力的源泉,是教師完成教育活動的牽引力,也是教師關心、關注弱勢群體的表現。特殊教育學校將師德作為招聘教師的首要標準,是為了保障特殊群體兒童的基本權益。而師范院校在用人單位需求及社會輿論環境的多重影響下,也將師德作為特殊專業師范生的培養目標,旨在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國家培養合格的特殊教育人才。同時也體現了師德教育對衡量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就業能力的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李晨.師德教育的新思路———促教師職業道德向專業道德的轉變[J].亞太教育,2015(10):192-193.
[2]李權超,于泱.特殊群體健康知識及健康素養調查[J].現代醫院,2009,9(10):150-151.
[3]霍仙麗.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15,13(1):242-243.
[4]宮賀,孟計,田紅雨.培養師范生創新創業能力做好師范生就業指導工作[J].青年文學家,2014(8):214.
【師德教育在特殊教育師范生就業力中的地位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化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04-27
鋼琴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論文11-28
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研究論文04-30
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論文04-27
鋼琴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論文05-02
淺析在特殊教育中運用游戲法進行教學的論文04-29
[中學地理論文]地理教育的功能及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04-30
論想象力在康德認識論中的地位04-28
地理教育的功能及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