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校企合作機制工程型人才培訓論文
1、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必須從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入手
1.1校企合作是工程型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
西安郵電學院計算機學院自2006年起廣泛開展校企合作,重點與東軟、神州數碼、NEC等二十多家國內知名IT企業、上市公司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我們建立的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獲得信息產業部、北京中關村軟件園、深圳軟件園、西安高新開發區認可并授牌,與企業的校外基地共同構成學生長期理想的實習環境。每學年都有超過300名學生在大四一學年內在合作企業的校內外基地參加實習,90%以上的學生實現了高質量就業。這說明校企合作在計算機工程型人才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期,教育部啟動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采用高校和企業聯合培養的模式,學生的學習分為在校學習和企業學習兩部分。在國家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指導下,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具有特色的培養標準。該計劃將學生的工程教育置于現代工程背景下,學生在企業學習一年,得到構想、設計、實現和運行完整的過程體驗。該計劃的特點之一就是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卓越計劃體現了我國當前教育思想的轉變,也從理論上說明校企合作是工程型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
1.2企業需求是校企合作長期發展的前提
我校計算機學院與企業的合作有如下特點。
1)合作企業大都為國內有實力的知名IT企業。如神州數碼、文思創新、NEC、東軟軟件等。
2)公司需求的都是IT領域緊缺人才。如軟件開發、軟件測試、嵌入式系統設計、網絡工程師等。
3)企業希望與學校建立長期關系,大量輸送人才。北京神州數碼西安研發中心三年定制培養200名學生,東軟軟件股份公司兩年定制培養180名學生。近兩年,學校向企業輸送了600多名學生。
4)合作企業的主動性、積極性非常高。企業參與教學管理及授課,采用資助辦學經費、捐助實驗設備、資助學生科技活動,提供實用工具軟件、提供教師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學院辦學效果。
5)提供的校外實習條件優越。如北京神州數碼、東軟軟件定制班,組織學生到企業參加4~6個月的實習和畢業設計,為學生提供理想的實訓環境,并指派優秀的項目經理進行指導,為學生補貼赴公司實習的交通費、住宿費及生活費。
由以上特點可以看出:第一,產業要發展、大量IT人才緊缺,是企業與高校合作的基礎。第二,通過與高校合作,企業降低了人才培養成本,招聘到滿意的人才,是企業的利益驅動使然。第三,計算機專業方向有廣泛深厚的市場基礎和校企合作的有利條件,學校、企業、學生有共同的利益,完全可以做到多方共贏。
1.3機制是校企合作有效運行的根本保障
校企合作教育使企業由單純的用人單位變為聯合培養單位,雙方需要共同組織管理、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運行機制,很難保證校企合作順暢執行。一方面,學校需要有專門的組織,為企業提供相應的服務,同時也要有能力協調學校內部各教學環節,而一般學校都不具備這種服務功能。如果沒有領導層面自上而下的推動,或者二級單位還不具備充分的自主權,建立校企合作教育運行機制難度很大。我們計算機學院的做法是建立IT應用型人才實訓中心,將其作為與企業對接的窗口,在很大程度上為企業提供了必要的服務,逐漸形成一種規范化的運行保障機制。該機制主要由校企合作管理體系以及動力驅動、政策激勵、管理服務、環境保障、質量管理、法制保障等構成,不僅具有針對不同企業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同時能夠堅持本科教學的必要基礎,使不同企業的多樣化需求有一個統一的實施規范。該機制使校企雙方能夠快速實現階段性目標并形成成果,比較適合學校由傳統教育向工程教育過渡階段的校情。該機制的核心價值在于明確了學校與企業既是合作伙伴又互為服務對象的關系,學校必須走出象牙塔,成為市場中產業鏈中的一環,以能為企業提供合格人才為己任。由上可見,從企業的需求出發,尋找校企合作教育的切入點,是建立校企合作教育運行機制的前提;校企合作教育運行機制建立后的規范化運作是雙方合作成功的關鍵;而高校能否在這種機制下為企業提供服務是校企合作教育長期穩定發展的根本保障。
2、校企合作教育運行機制的構成
2.1校企合作互利雙贏的動力驅動機制
校企合作必須互利雙贏。以雙基地合作伙伴北京神州數碼西安研發中心為例,雙方的合作關系為:校內實習基地由學院提供實驗設施和場地,企業承擔教學費用。有意參加培訓的學生先由企業招聘,對于通過筆試和面試的學生,學校根據企業要求,與企業共同組織他們進行前期培訓。培訓從大三暑假開始到大四上學期,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完成第一階段的技術培訓。這期間,學生既是西安郵電學院的學生,又是神州數碼的見習員工。在校內實習基地培訓考核通過者將成為企業的見習工程師,到企業校外實習基參加真實項目實習。參加項目兩個月后,學生進行適崗度考核,通過后成為正式員工。企業為不錄用的學生出具見習表現證明,以便其重新求職。被錄取者繼續參與企業開發項目,在企業完成畢業設計,在學校答辯,畢業后正式入職[1]。這種定制培養方式體現了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參與的積極性。企業通過參與共同培養學生的過程獲得滿意合格的人才,同時也降低了人才流動的風險和入職培訓的成本;而學校則深化了教學改革,節約了教學經費,提高了教學質量,鍛煉了教師隊伍,實現了學生就業。雙方都獲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雙贏。
2.2政府在促進校企合作中的政策激勵機制
政府在加強產業引導、政策支持、建立人才培養基地等多方面為校企合作搭建了理想的平臺。2005年,我校計算機學院獲得信息產業部授予的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稱號;2006年成為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的合作院校及人才培養基地;2007年成為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IT人才實訓基地”。2008年,深圳軟件園授予我!吧钲谲浖䦂@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人才高校實訓基地”稱號。2007年,“西安郵電學院IT應用型人才實訓中心”被評為陜西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政府還通過國家的產業扶持政策,如“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家重點領域緊缺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為企業和教育機構在軟件外包、集成電路設計等方向的人才培養提供場地、稅收、培訓、實習、招聘等多方面的補貼和優惠政策。這些國家重點領域緊缺人才幾乎涵蓋了計算機專業的所有方向。國家的扶持政策促進了企業與高校的合作。
2.3學校在校企合作中的管理組織與服務機制
校企合作教育機制的建立在學校目前的管理體制和運行體制下將會遇到種種困難。學校不僅需要克服來自內部形成的習慣和阻力,還需要從組織機構、人員條件、政策環境上予以充分認識和保證。我校計算機學院通過建立校企合作教育管理體系,在組織上予以保障。該體系由校企合作教育工作委員會及其下屬執行機構組成,委員會由院領導、合作企業代表和各系部負責人組成,負責整體規劃,制定政策,協調學院各方面資源,下設的執行機構為IT應用型人才實訓中心,負責日常管理與實施。為滿足與企業合作的需要,需要賦予合作教育組織以傳統教學管理機構所不具備的功能,包括校企合作窗口,日常教學管理協調,制定考核、評價和獎勵標準,校企合作模式探索,職業素質教育,就業服務與指導,教師到企業進修實習以及學籍管理(學分置換)等,使實訓中心真正成為校企合作共同管理的平臺,能夠承擔起規范化服務的職能,確保合作的順利進行。“如果合作教育的'校方能夠提供上述服務,那么合作教育主要參與方的被動局面必然被打破,企業參與合作教育的內在積極性必然被激發,學校單方面上門尋求企業對合作教育的支持,將變為雙向參與的互利互惠雙贏合作[2]!
2.4合作教育實施的教學環境保障機制
合作教育所需的教育環境資源由學校和企業在校建立的實驗室和校外基地共同組成。主要包括:1)計算機學院所屬的包括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軟件工程實驗室以及硬件、網絡、嵌入式等六個專業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2)省級“計算機與微電子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人才培養模式示范區“西安郵電學院IT應用型人才實訓中心”、信產部重點實驗室“西郵專用集成電路設計中心”、軟件研究所、陜西省通信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13115工程)。3)同企業合作建立的一批聯合實驗室,包括東軟集團合作建立的雙真實驗室(真實的企業環境和真實的項目)、廣州周立功單片機系統公司成立的“嵌入式系統實驗室”、美國Altera公司成立的“SOPC聯合實驗室”、與美國Intel公司共建的“英特爾多核技術實驗室”等。4)與神州數碼、東軟、用友、NEC、中興、華為、大唐電信等著名IT企業建立的校內外實習基地。執行機構“IT應用型人才實訓中心”占地3000多平方米,累計投資加上企業捐贈,總價值超過4000萬元。校企合作不僅使學校獲得了大量企業資助的教學設備,豐富了教學資源,改善了辦學條件,而且給學校帶來了緊跟市場發展的最新信息技術和項目課題,和學校教師的科研項目一起,共同為學生提供了理想的實習實踐環境。
2.5合作教育實施的教學運行和質量保障機制
計算機工程型人才培養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根據企業需求,我校計算機學院采取了靈活彈性的專業選修課設置和考核與管理模式,加大了各專業培養方案中的集中實踐環節,對課內實驗、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以及畢業設計等,都制定了嚴格規范的指導書或實施細則,并根據企業的需求信息,及時充實調整培養方案。如企業對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有一定要求,學校就以選修課的形式開出“IT職業規劃與職業化塑造”課程,聘請企業人力資源經理、項目經理到校為學生授課。這些調整得到了企業的認可與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據校企合作的目標要求,雙方建立了一整套教學過程評估體系。對學生平時的學習,通過學習日志和實訓總結進行考察;對學生的成績考核,在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如校內基地技術基礎培訓采用考試的方式,項目實訓結束采用項目驗收的方式;校外基地見習工程師實習采用適崗度考核,見習半年以上的學生將參加360度考核,標準與正式員工相同;特別重視學生下企業后實習階段中項目經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對教師的考核主要采取學生填寫教學反饋表的方式,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方法、效果等十余個項目進行評價。這是按照企業化管理的過程控制而形成的教學運行及質量保障機制。
2.6確保合作教育順暢執行的合同管理和法制保障機制
在合作中,由于各個企業的情況和合作方式不同,為了使計劃順暢執行,校企雙方在合作培養的各方面都做出了詳細規定。不僅有校企雙方的合作協議,還有與學生在培訓、實習、就業、違約等各個環節的三方協議,確保學校、企業、學生密切合作,責任明確,利益共享,長久穩定,形成校企合作辦學能夠有效運行的合同管理和法制保障機制。在校企合作中,雙方都特別注重對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包括對職業人的自律、自覺、責任和守約意識教育,針對大學生履約意識不足的問題,計算機學院還增加了與就業有關的教育部三方就業協議、新實施的勞動合同法等內容的講解,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以企業員工的標準要求自己。
3、結語
西安郵電學院計算機學院校企合作教育運行機制的建立是在與企業的多年合作中逐漸形成的。隨著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這一高等工程教育領域重大改革項目的推廣,人們思維觀念和學校環境氛圍的改變,已有的組織模式和形成機制也會發生變化,因此該機制還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
【校企合作機制工程型人才培訓論文】相關文章:
不斷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論文02-04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論文03-29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機制思索論文10-31
校企合作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論文03-28
校企合作培養電氣類高職技能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的論文03-28
校企合作工程管理研究論文04-17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分析論文03-28
美國的校企合作教育論文06-20
地質工程教育與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的論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