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性空間設計中的表現形式分析論文
還原式表現
還原即是重現,是指利用現代模型材料真實的重塑重大事件發生場地的地形、地貌,或是紀念主體物的模型還原。這類表現手法較為直接,其最大的特點是注重感官上的還原體驗,以具體景物的真實再現作為具象的表達途徑,最大程度上的還原歷史原狀,讓人們更直觀、生動、準確的了解所紀念的主體。目前國內許多以戰爭作為紀念內容的場地,大多數采用了還原式表現手法,具體形式上有通過對戰爭場景的還原,對特定歷史時期建筑、服飾以及生產工具等的還原,以期達到帶領參觀者穿越歷史、感受歷史的效果。
符號式表現
紀念性空間的主題性非常突出,有紀念著名歷史人物的,也有紀念重大事件的,無論是人物還是事件,都需要在場地中塑造一個形象,讓人們通過某一形象來喚起情感上的共鳴,這個形象就來源于紀念主體本身,如美國林肯紀念堂中的林肯雕像,我國南京中山紀念堂里孫中山的雕像等,這些雕像都通過非常具象的表現形式突出了紀念主體。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審美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具象表現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要求,設計師開始尋求更加多元化的表現手法,如美國越戰紀念碑的設計,在近千份的設計方案中,最終一份具有顛覆性的向地下延伸的三角形方案脫穎而出,主創人員解釋為“大地的傷痕”,所以用一種抽象的符號替代了傳統的紀念碑形式,簡潔的符號符合現代主義的設計特點,向下延伸的創意拉近了民眾心理上與逝者間的距離,這種現代符號式表現已經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現代紀念空間的設計之中。
借用式表現
從古至今,在紀念性場地的設計中,人們試圖將紀念意識注入到某一載體之中,于是,雕塑、紀念碑等構筑物便成為了紀念本身的物化載體,這一載體不受體量、大小的限制,甚至可以是一座建筑,都被直接用以表達人們的紀念意識,如河南鄭州的二七紀念塔,就是采用塔作為紀念事件的載體,在我國,塔是傳統佛教中普遍使用的一種建筑形式,用以安放高僧的遺骨,也或者是景區中登高遠眺的地標性建筑,而在二七紀念塔的設計中,創作者直接借用古塔的形式,并加以再創作,成為了借用手法的一個典型案例。還有,我國唐代的太子李治,為紀念生母而修建了著名的“大慈恩寺”,以一座寺廟作為紀念的場地,所以,直接借用現有時代的建筑形式,也是紀念性空間設計中一種較為普遍的做法。
隱喻式表現
隱喻式是相對表達較為委婉的一種手法,設計師注重設計作品與人們心理上的情感交流與互動,善于運用含蓄的手法打動參觀者,如空間的私與敞、布局的疏與密、線條的整與亂、色彩的冷與暖、光影的明與暗、材料的硬與軟,肌理的滑與糙等等都是設計師需要把握的內容,通過這一系列的對比,來達到特殊的視覺效果,建立與人們心靈上的溝通。如唐山大地震紀念碑,設計采用一面面重復的、冰冷的矩形石材構建主體輪廓,每面墻上均刻滿了遇難者名單,從巨大的石碑前走過,特別突顯人們在自然面前的渺小,灰色的色調也表達了人們對那場災害的哀思;美國越戰紀念碑在材料選擇上選用了黑色的鏡面石材,人們站在碑前,看著碑體上自身的投影,似乎是逝去的親人就站在自己面前,勾起人們無限的遐想,這種隱喻式的設計形式也是人文化的一種具體體現。
保留式表現
保留式就是對事件發生現場不做任何人工參與,可以稱為一種零介入模式,完全保留了事發那一瞬間的現場原貌,這一類型表現手法通常被用在紀念重大歷史災害性事件之中。如日本分布眾多的地震紀念館中,很多永久性的保留災害發生時大地裂開或房屋倒塌的一處真實場地,這種設計方式是為了讓人們零距離感受到災害的嚴重性和破壞性;美國911恐怖襲擊過后,人們為了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決定不復建原有建筑,而是在原址的基礎上做了一個“深坑”形紀念場地,基本上保留了災難發生后的場地輪廓,這種對原址的保留式處理方法在紀念性空間設計形式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敘述式表現
在空間設計中運用敘述的手法對紀念性場地進行設計的也比較常見。敘述通常是以碑刻文字的形式對紀念性事物進行記載,如沈陽918紀念館的入口處,設置了一座石砌的日歷,上面的日期停留在1931年9月18日這天,為了紀念九一八事變這一歷史事件;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在入口的墻體上,用非常醒目的字體深深刻下了30,0000這一極具代表性的數字,讓人們僅僅通過這一數字就能感受到那段地獄般的時期。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文字也是紀念性空間設計手法中常見的表現形式之一。
【紀念性空間設計中的表現形式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對地下空間工程設計的分析論文11-13
網頁設計視覺表現形式論文10-21
包裝設計中設計管理運用分析論文01-06
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中的哲學理念論文01-15
淺析色彩在商業空間設計中的表現論文04-16
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節能措施的應用分析論文05-30
電力工程線路設計中優化設計分析論文01-22
關于招貼表現形式廣告設計的論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