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代漢語互動教學模式的論文
[論文摘要]文章介紹了古代漢語這門課的課程特點,分析了互動教學模式的含義和要求,論述了古代漢語采用互動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實施互動教學模式的幾種教學方法。
[論文關鍵詞]古代漢語 互動教學模式 案例教學法 角色扮演教學法 問題引導教學法
教學模式是對教學過程組織形式的綜合概述。它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基礎之上,為實現特定的教學目的,將教學的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組合成既相對穩定又清晰簡明的教學結構框架,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學模型。自從有了教育以來,人們就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探索,從教育發展的歷史來看,教學模式的探索是一個永遠沒有止境的過程。蘇格拉底的問答法教學,孔子的啟發式教學,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體系等等,都充分體現了人們對新的教學模式的不懈追求!敖虩o定法,貴在得法。”不論哪種教學模式和方法,只要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有利于知識和技能的完美傳授,都是值得采用的。
古代漢語是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和基礎主干課。這門課程的特點是有些枯燥乏味且晦澀難懂。因其枯燥,故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因其晦澀,所以內容不易理解,必須經過教師的精深講解才能理解。因此,教這門課的教師大多采用講析法進行教學,認為講析法是教好這門課的不二法門。講析法固然重要,但如果總是采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就會顯得單調乏味,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教師在采用講析法進行古漢語教學的同時,還可以采用其他的教學模式,互動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教學模式。
一、互動教學模式的含義及對教師的要求
互動教學模式是指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發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的教學程式,是教與學的融合與交流過程,又是師生之間平等對話、相互促進的過程;邮浇虒W模式是在開放的教學環境下,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層次、多方位的交互活動過程。通過加強教學互動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種與學習相關的教學要素,調節它們之間的關系及其內在相互作用,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學習;咏虒W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信息傳遞方式,建立了以創新教學與和諧教學為指導,以啟發性教學為主線,導學、助學、促學和自學相互支撐,課堂內外互為依托,通過師生各種感官的全方位參與,促進課堂教學多向交流。充分體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反饋過程,充分展示出教學過程的和諧性、交互性和創造性。因此,這種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主體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再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互動教學模式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之間雙向互動的實踐活動,它對使用該模式進行教學的教師有比較高的要求。教師作為互動教學的主導者,首先要改變灌輸式教學的傳統觀念。教師不應是知識的注入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領路人,因此要甘當配角,起引導、補充、歸納和完善作用。其次,教師要善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確;咏虒W模式得以順利實施的有力保證。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使師生之間形成一種相互信任、和諧友善的關系。只有師生關系和諧了,學生才尊重教師,才愿意聽從教師的教育和引導,互動式教學才能得以順利實施。再次,教師要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教師要挖掘教材中適合師生互動的教學內容,設計好每個教學環節,善于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在教學中,教師還要盡量引入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和熱點問題,拓展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勇于探索新知的信心。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承擔一定的課題研究任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古代漢語運用互動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古代漢語一般開設在大學的第二學年。在此之前,學生經過初中階段、高中階段及大學一年級的學習,閱讀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知識。在初中及高中階段,接觸了一定數量的現代漢語知識,大學一年級又系統地學習了現代漢語知識,有了不少的知識儲備。這些都是學習古代漢語的基礎,學生可以拿它們和新的學習內容進行知識鏈接。再者,古代漢語雖然有些晦澀難懂,但也不是所有的知識都令學生感到遙不可及,其中還是有一些知識是比較淺顯的,學生完全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理解并掌握它們。因此,古代漢語教學中放棄傳統的講析法,采用互動教學模式還是可行的。
前文已述,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總是采用同一種講析方法,就會顯得單調乏味,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效果絕對不會太好。再者,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還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規律,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潛力,為他們日后的自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參加工作后,基本上就沒有機會在教師的帶領下系統地學習了。工作中會遇到許多新的知識、新的問題。要獲得這些新知識,解決新的問題,需要自己去看書學習。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在大學時代就要不斷加強培養。互動教學模式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在古代漢語教學中采用互動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三、互動教學模式在古代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以從多種教學方法中體現出來,如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第二課堂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游戲式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等等。下面選取幾種教學法談談互動教學模式在古代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1 案例教學法。被譽為哈佛大學法寶的案例教學法在1918年就開始實行,但到了1980年以后才引入我國。傳統教學法主要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往往教師講得非常投入,也非常精彩,但學生卻絲毫沒有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效果當然也不會太好。而案例教學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教師的角色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是教學互動的主角。師生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系。案例教學法注重學生創造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享受學習帶來的喜悅,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通過參與案例教學,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和學習經驗,從不同角度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和過程,同時以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發表見解,進而達到思維碰撞、互相啟發、彼此交流的效果。
在古代漢語教學中能否采用案例教學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字詞教學、語法教學、音韻教學、文選教學中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例如,在講詩詞格律的時候,可以做這樣的案例設計:在近兩年,網絡上熱議趙忠祥創作的近體詩。趙忠祥是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大家對他也都非常熟悉。趙老師將他寫的詩發到網上,沒想到引起了軒然大波。網民對他的詩開始熱議。有贊美的,有批評的,當然批評的比贊美的要多得多。批評的人為什么那么多,矛頭所指集中在什么地方呢?答案是因為他寫的格律詩不合格律,矛頭所指也主要集中在這方面。咱們剛學過詩詞格律,要學以致用。現在我們就用詩詞格律知識,分析趙忠祥的格律詩是否合律。然后筆者舉出趙老師幾首格律詩讓大家分析、討論、總結,分析的結果是趙老師的詩確實有很多不合律的地方。這個案例運用名人效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2 角色扮演教學法!敖巧缪荨笔菫榱苏{動學生學習的參與性,追求課堂教學的創新,教師在教學中組織部分學生對文本有關內容進行角色朗讀或情節表演,輔助學生感受情境,從而加深對文本內容理解感悟的一種活動性教學形式。它與課堂教學的對話、討論、辯論、研究、演講等互動式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給語文課堂增添了勃勃生機,促進了學習方式的變革,應該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
一般的古代漢語教材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通論,講的是古代漢語基本知識;一部分是文選,即古代比較好的文章。在古代文選中,有一部分文章適合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進行教學。如《叔向賀貧》《靖國君將城薛》《顏周說齊宣王》《寡人之于國也》《更法》等文章。這部分文章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人物對話描寫,而人物的動作行為描寫相對比較少。在角色扮演法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環境、道具等方面的局限,人物的對話比動作行為的扮演更容易實現。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讓學生自由結合,選擇要表演的篇目。提前一至兩周讓學生熟悉課文,將各自所演角色的對話背下來。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拿捏對話中的語氣和聲調,經過多次的演練達到成熟。在課堂表演過程中,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觀摩。觀摩后進行討論,形成評價。這種教學方法既鍛煉了學生的背誦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文選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閱讀古文的語感,十分符合古代漢語的教學目標。
3 問題引導教學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要想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離開教師的提問是很難達到的。教師的提問可以盡量克服學生廣泛存在的“思維缺席”和“思維惰性”現象的出現;可以激活課堂教學氣氛,實現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效果;可以克服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存在的盲目性和無序性現象,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把握住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所以教師的提問在古代漢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在提出問題時,須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分析學生的心理活動,精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問題。問題設計要針對學生的實際,要具有啟發性和探索性,難度要恰好落腳在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潛在接受能力上。
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可以采用問題引導教學法,教學效果也是很好的。如在字詞教學時,筆者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字與詞的關系。筆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字和詞是不是相同的概念?”學生回答:“不是!惫P者又問:“先有字還是先有詞?”學生回答:“先有字!睂W生的回答是錯誤的,筆者沒有直接否定,而是用歸謬法進行反駁。筆者問:“沒有字的時候人是否會說話?”學生回答:“當然會了!惫P者又問:“人說的話是句子,句子是由什么組成的?”學生回答:“句子是由詞組成的。”然后筆者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出錯誤的結論:“句子是由詞組成的,那么沒有詞就沒有句子,沒有句子人就不會說話。既然先有字然后才有詞,那么字應該先于句子而出現。也就是說,沒有字的時候人就不會說話!边@個結論學生絕對不能認可。因為他們知道,成系統的字才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而人會說話的歷史卻要久遠得多。經過引導,學生才理解先有詞而后才有字。詞在口語中早已有之,后來人們為了把語言記錄下來,才為詞造了字。字和詞的關系是:字是記詞的符號。
當然,在課堂互動教學模式中,還有很多具體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去探索,值得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
【古代漢語互動教學模式的論文】相關文章:
互動教學模式下的詞匯教學05-02
刑法互動案例教學模式探討05-01
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互動模式04-26
論互動式體育教學模式05-01
漢語寫作課互動教學模式探析05-02
論EFL大班教學中的多維互動模式04-27
大學德語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思考04-28
英語口語互動式教學模式探討05-02
實踐教育論文教學模式論文05-01
課堂教學與英語小組活動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