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工學結合模式在C語言教學改革中的探索論文
[論文關鍵詞] C語言 工學結合 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 本文通過分析新形勢下IT業界需求和目前教學形式的局限,通過對校企互動、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等六個方面的闡述,找出一條符合時代發展的工學結合的C語言教學改革之路。
以計算機科學為靈魂的信息產業是優化我國產業結構,促進低碳經濟,改變我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現狀的希望之星。產業進步,教育先行,縱觀我們數年來在信息產業人才培養上取得的一些成果,不難發現其中存在著教學內容與產業脫節,落后于產業發展的現象。因而在學生就業和企業攬才時就會看到這些現象——學生發現在校所學的東西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而企業在求賢若渴的同時又面臨著無法找到合適人才的困境。本文嘗試探索將工學結合這一教育模式應用于計算機教學實踐中,特別是在C語言的教學改革中來解決上述問題。
在探索工學結合教育理念的過程當中,筆者不斷認識到,工學結合不應該僅僅只是一種學生培養模式的改變,還應該體現在學校與企業互動方式、課程設置、教材選擇、教學模式選擇和學生實習實訓等各個方面內容的變化。
1 校企互動
在工學結合的實踐中,學校應該走出去,引進來。積極跟企業接觸,盡量早的把企業進入到人才培養和教育的過程中。對于有意向的企業,可以實行定向招生、培養計劃,在招生期間學校和企業就可以聯合面試和招生,在學生第一、二年在校期間,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就教材選擇和師資力量上合作。比如學校教師+企業導師的“雙師制”教學,學校教師和企業資深工程師結合產業需要共同編寫教材,以及學校教師教學和企業工程師定期或遠程的答疑等,探索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工學結合的新路子。
2 課程設置
C語言在計算機科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其它眾多現代編程語言的基礎,也是業界應用最多、最為廣泛的語言之一。但是在筆者看來,目前各高校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內容設置上存在不合理的現象。首先,C語言程序設計不應該僅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來開設,而是應該變成系列課程。產業界在做產品和做項目時,編程語言的運用只是作為一個最基本的因素存在而已,可以說同時擁有編程語言知識、平臺開發知識和產品領域知識的開發者才是一個企業真正的人才。產品相關領域知識的學習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會由產品經理來解決,而且不同的產品需要不同的領域相關知識,這個是學校教育基本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反觀我們目前的課程設置,其實只是解決了編程語言知識這一問題。舉例來說,學生要想在Windows操作系統下開發程序,除了C語言知識外還要學習Windows的眾多API、GUI知識等平臺開發知識,我們在這一塊的課程設置上存在著諸多空白。
針對這一現狀,筆者覺得我們目前的C語言教學中非常有必要把C語言程序設置成一個系列課程,就是所謂的“大C語言課程”。整體上可以按語言相關知識和平臺相關知識這兩塊來劃分,然后結合目前企業和行業發展來設置課程。對于需要Windows平臺開發人才的企業,我們的課程設置在語言相關類課程上可以開設“C語言程序設計”和“C++程序設計”等課程,在平臺相關類課程上可以開設“Windows程序設計”、“MFC/WTL程序設計”和“DirectX程序設計”等課程。對于需要Linux/Mac平臺開發人才的企業,可以增設“Unix程序設計”、“GTK/GNOME程序設計”、“OpenGL程序設計”和“iPhone程序設計”等課程。
在企業分工日益精細的今天,絕大多數企業需要的是專才,而非通才。如桌面客戶端開發和在線客戶端的開發完全是兩個不同的部門,也有著完全不同的人員配置。而我們當前的課程設置中,一個專業中既有《C語言程序設計》這類桌面程序開發技術的課程,又有《ASP.NET程序設計》這類Web開發技術的課程,這就造成了學生培養時間加長和精力分散的問題。在筆者看來,在課程設置上,高校完全可以進一步細分,首先在大方向上可以用桌面應用開發和Web應用開發來分專業,然后再從幾個大專業上進一步劃分。當然,在現實操作上,學校存在著師資力量不足和教師培養的問題,不可能在所有方向上均開設不同專業,但是也可以退一步只開設傳統的優勢專業,從而在業界中得到認同。對于非專業課程,比如針對Web開發專業的學生,《C++程序設計》完全可以作為選修課程,由學生憑興趣自主選擇學習。
3 教學方式
3.1 教材選擇
在教材選擇方面,學校除了可以考察和借鑒國外同類高校的優秀教材外,還可以跟企業共同探討選取和使用業界的優秀書籍作為教材使用,既能避免重復的編寫工作,又能達到跟上業界最新發展的目的。
目前各高校在教授C語言這門課程的時候多采用譚浩強編寫的《C程序設計》或者自己組織編寫的教材。筆者則推薦由C語言設計者Brian W. Kernighan和Dennis M. Ritchie編寫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也稱《K&R》),中文譯名為《C程序設計語言》,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無論從作者的資歷還是內容的權威性上講都是學習C語言的不二選擇。
3.2 環境選擇
在實驗和上機環境的選擇上,目前國內各高校基本上采用的都是Windows平臺加Visual Studio的搭配。但是這種環境的缺點是費用過高,如果采購正版,那么對于高校來說僅裝配實驗室這一臺就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不進行采購又會存在版權問題。另外一個非常大的壞處就是把學生限制在里Microsoft的產品系列中,一來不利于擴展視野,二來微軟的C/C++編譯器歷來都對C/C++標準的支持存在問題。所以筆者建議高校在準備實驗室環境的時候可以大膽引進以Linux操作系統為平臺的開源軟件,使用更好遵循標準的GCC編譯器,這樣不僅節約了大筆的辦學經費,也讓學生在跨出校門前可以接觸到更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如果學校已經采購了Windows操作系統的許可證,也可以在Windows平臺上部署集成了GCC Windows版的免費IDE環境Code::Blocks,這樣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解決方案。
3.3 教學模式選擇
在教學內容上,要力爭突破過去那種教學項目內容枯燥的模式。可以將實用化和趣味化的項目引入到課程教學過程當中,將項目分解成一個個具有實際意義的設計模塊,每個設計模塊的實現必須解決多個疑點,將C語言教學的內容結合到每個疑點中,每次課內容就是由1至3個疑難點引出的C語言知識,當一個模塊中所有的疑難點都解決了,相應設計模塊也就實現了。在設計實現的同時可以啟發學生進行多角度拓展和優化模塊設計的訓練,這樣能讓他們更多的掌握C語言編程的技能、技巧以及經驗知識,如程序編寫的可讀性、可維護性、可拓展性以及工作人員的分工協作等,這些問題在設計實現企業產品的項目中都會遇到,通過這種模式可以實現教學內容職業化。
4 實習實訓
在工學結合的實踐當中,實習實訓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學校的實習實訓方面可以更加靈活,突破以前2+1的模式,不僅僅只在第三年才安排實習,而是每學期的都按照課程進度安排相應的實習實訓來檢驗教學成果,同時適應企業需求。
5 結束語
在高職計算機專業“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基于工學結合的理念,通過實際項目的制作,能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水平、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為企業提供適用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湯旭慧, 宋榮, 唐建東.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電子類專C語言教學新模式的探索[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
[2]劉瑞芳,曾海燕.C語言課程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 計算機教學與教育信息化,2008.
[3]周旺.高等職業教育適應工學結合的教學改革研究[J] . 教育與職業,2008.
【工學結合模式在C語言教學改革中的探索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工學結合模式在C語言教學改革中的探索04-28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論文05-02
工學交替在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探索的分析論文05-02
對工學結合管理的探索與研究05-01
初中課堂中的學生評價模式的探索論文05-02
工學結合新常態下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論文05-02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中的幾點思考04-27
高職院校工學結合課程的探索04-30
探索六結合的環境教育模式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