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前教師教育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置的意義及其措施論文
論文摘 要:職前教師教育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是推動教師教育改革,培養新型師資的新的生長點和切入口。職前教師教育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應在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含義和目標的前題下,確定其課程的內容、活動方式和評價方式。
論文關鍵詞:職前教師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置實施策略
一、職前教師教育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置的意義
(一)是推動教師教育改革,培養新型師資的新的生長點和切入口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蘊涵著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師角色定位和新的學生觀,由此帶來了學習方式的變革和評價方式的變革,引發了師資培養的連帶性革命,所以教師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新課程中具有突出的代表意義,是新課改的亮點和新課程理念的集中體現,也是最具活力和建設性的課程形式,成為我們培養適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的合格師資的一個新的生長點和切入口。尤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無“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約束,屬自主開發的課程范圍,給實施者提供了很大的創造空間,具有極強的生成性特點,對培養新一代師范生課程開發的思想和課程開發的能力大有裨益。
(二)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為中小學培養活動課程的師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并將其作為必修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與以往任何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不同的特點,師范生要具有將來從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素質和能力,光靠傳統的學科課程是難以實現的。因此,從事教師職前教育的師范院校要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開發具有教師教育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育內容,通過改變師范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師范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從教素質,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全面開設作師資方面的準備。
二、職前教師教育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策略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含義和目標
我們把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教師教育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了比較,尋找其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我們認為,教師教育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基礎教育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基于共同的課程理念,但前者源于后者又高于后者,并最終為后者服務。因此,教師教育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并非完全等同于基礎教育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與學生(未來教師)是這門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者,是從教師教育的特點出發,從青年學生關注的熱點出發,從本校、本社區的實際出發,開發的既能訓練和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又有助于培養師范生具備指導中小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我們為教師教育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確定的任務和目標是:1)學習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理論和指導要領,學會在指導中小學生確立主題、開展研究的實踐過程中確立課程開發意識,初步具備課程設計能力,具有指導中小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2)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操作程序,通過實踐的方式,制訂研究方案,開展實際研究,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研究性學習,切實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包括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溝通與合作的能力,以及科學的態度和社會責任感等。目標中有認知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更有技能、情感和態度方面的要求。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們在課程目標的第一條中用的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概念,即用了基礎教育中的課程名稱,目的是強調這部分內容與基礎教育綜合實踐活動同質的特點。而在課程目標的第二條中用的是“研究性學習”的概念。研究性學習是義務教育課程設置中綜合實踐活動板塊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靈魂,是貫穿綜合實踐活動課始終的,是根本的、主體的課程活動方式。因為它有別于傳統的課程形態,采用的是特殊的學習方式,需要特別學習和加強,因此我們把它單列出來,以示強調。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在活動的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或社會活動領域延伸。在該課程中,學生少量學習文本內容,大量的是實踐中的體驗,并在經驗的基礎上概括上升為理論。因此,它是一種體驗和感受性的學習。基于此,我們設計了以下四部分的內容:
1課程啟動和熱身訓練
設計這個內容,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開設的背景,了解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質的差別,明確本門課的總體目標,同時形成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組織———研究小組,明確必備的活動形式———記研究日記、積累研究記錄袋。而且通過初步熱身訓練,要使學生相互交流,建立起互動的感情基礎。
2基本理論、步驟、方法的學習和掌握
內容分成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兩部分。主要是借助6個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從他人的經驗中概括、上升為理論。此時教師只起到一個引導者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因此得以充分發揮,從而為有效完成后一步的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提供保證。
3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是本課程用時最多的環節,分兩部分進行:一是指導中小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二是學生以自身為研究主體,開展研究性學習實踐。
4成果展示和課程評價(后面將詳細敘述)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
1小組合作學習
我們進行了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即每3至4人組成一個研究學習小組,全班呈馬蹄形排列,主要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各種探討和實踐。研究小組是教學組織的基本單位,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習和研究的基本模式。借助這種模式,學生的自覺性和能動性在這里得以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得以充分體現。 2采用案例教學法
我們把案例教學法引入了課程。它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實際感受和思考,往往是以案論理,通過思考創建的方法,得出的答案是多元的,特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這與綜合實踐活動能力本位的價值取向是相一致的。案例教學法主要用于理論學習和研究方法的把握部分。這樣,理論的學習不再從概念到概念,也不再是只需記憶抽象的東西,理論來源于學生的概括和發現,建立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成為學生感興趣和容易理解的東西。
3.實踐中探究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課程直接指向實踐。
實踐環節是本課程的重頭戲,是花時間和精力最多、也是最富有創造性和最出彩的環節。首先,學生以研究小組為單位制訂某一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方案,大家共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在方案完善的基礎上付諸實踐。
其次,學生制訂研究性學習方案,每位學生都“下水”真真實實地進行一次研究性學習。每一研究小組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己的興趣需要出發確定研究課題,制訂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通過多種信息渠道廣泛收集信息,通過問卷、調查、采訪、實地考察、照相等形式獲得大量的實際材料,在此基礎上經過對材料的分析總結,形成研究報告,并舉行富有特色的成果報告會。學生在實踐中吃了不少苦頭,更嘗到了許多甜頭,收獲了大量經驗,學到了許多書本中、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該課程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探究方式,轉變了那種單一的以知識授受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學生在實踐中掌握了實踐的要領,學會了探究,學會了實踐。
(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
1強調對研究過程的評價,注重過程與結果的和諧與統一
為改變長期以來評價總是重視結果而輕視過程的狀況,我們把評價的中心轉向更多地關心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究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上來。
在整個評價體系中,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各占30%。對研究過程的評價以研究日記、研究記錄袋和同一研究小組同學之間的評語和情況反饋為主要依據。每一研究小組每次活動后必記研究日記,它真實地記載研究小組探索的過程,有迷惘有困惑,有思維的過程和實踐的經歷,有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教訓。凡此種種都是學生在課本中學不到的,是他們自己最有深刻體會的自己書寫的“教材”。
結果評價是以研究性學習成果匯報的形式展示的。全班在每個研究小組確立主題、研究實踐和匯總寫出研究報告的基礎上舉行成果展示匯報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擬主題、自薦主持人、精心布置會場,創設了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每個小組全員參與,將自己的研究過程和結論以豐富多彩的形式(論證、解說、小品、節目訪談、展覽、詩歌朗誦等)展示出來,它既是研究成果的匯報,更是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絕好體現。
2重視綜合評價,實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學業成就是考查學生發展、教師業績的重要指標,但不應是唯一的指標,還應從個體發展的其他方面進行考查,如團隊精神、研究態度、創新精神等等。該課程的評價很好地體現了對認知、技能、情感態度的全面評價。如研究過程的評價標準是:“研究態度好,分工合作,團隊精神強;研究記錄完整、及時、準確;重視研究過程,積極參與過程;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具有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重視實踐,創新能力強。”
3.實行主體多元化評價
在本課程評價中,我們改變了以往教師在評價中“一言堂”的辦法,重視作為評價主體的學生的積極參與,使評價過程成為一個教師評、學生自己評和同學間相互評的交互過程。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的自我總結和自我反思,有助于強化自我認同和自我教育。同學間的相互評價加強了同學間的溝通和相互了解,也有利于教師對整個研究過程的監控以及對學生做出真實、客觀和全面的評價。
【職前教師教育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置的意義及其措施論文】相關文章:
綜合實踐課程論文03-23
興趣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地位論文05-02
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索論文05-02
高校特殊教育課程設置研究論文05-02
地理綜合實踐活動中培育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研究教育論文05-01
淺談大學教育中面臨的問題及其應對措施04-28
論漢字的有理性及其實踐意義的論文04-27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心得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