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通用20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又將開始安排今后的教學工作了,不如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個教學計劃吧。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贊的教學計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1
一、教材分析:
《綜合學習與實踐》是正在探索中的一類新型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的選擇是從學生身邊事物開始,涉及到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環境教育、安全教育、國防教育、科技教育。其主要思路是圍繞“我與家庭、我與學校、我與社會、我與自然”等綜合性實踐活動,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形式,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展開。同時滲透相關法制教育內容。
二、學生分析:
1、通過半學年《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學生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這門課已經有所了解,知道本學科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2、雖然經過一學年多的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
3、對活動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4、本年級大部分學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而且喜歡綜合實踐活動,愛動腦、愛動手。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較差,以往的基礎知識不是很扎實,再加自己不嚴格要求,所以教師平時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教學活動目標:
1、學生的發展,圍繞發展學生潛能這一核心,正確處理學生、教師、教材、學校、社會之間的關系,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
2、重視學生實踐活動的過程,使其獲得參與研究的積極體驗。要求學生主動參與,自由活動,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和探索欲望。
3、重視學生知識、經驗、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視學生全體參與,學會共處、學會分享、學會合作。
5、使學生在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四、教學活動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認真備課,收集各種資料,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并且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活動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等,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4、 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感性經驗,運用和驗證益友的學科知識經驗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5、采用獨立活動和合作活動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學會與人共處,學會溝通合作,學會互相交流,學會與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系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價值。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2
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教學教研工作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社會、學生、家長和領導滿意為教學目的,以滿足學生終身需求、社會需求為己任,做學生喜歡的老師,辦群眾滿意的教育為工作目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工作思路:
本學期將以新課程理念為基礎,圍繞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為完成這一目標,我校以教研活動為主攻方向,聽課評課為措施,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課堂教學質量,以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為目的,落實新課程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教師的能力。
一、加強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學習,推進教學教研活動的實施,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今學期繼續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新課程理念的深入學習和領會,加強落實力度,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質量。
1、通過教學研究,開展聽課評課,課堂教學開放日等活動,重點規范以下三方面:
(一)“三講三不講”即:講學生易混、易錯、易漏的知識,不講學生已會、自學后能會、講也不會的知識。
(二)“三要三不要”即要對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及時反饋,堂堂反饋,節節落實,“三不要”即不要搞形式、不要無效環節、不要齊步走。
(三)“五體現五不準”即指導學生體現啟發性、差異性、結構性、規律性、拓展性;“五不準”及不準簡單重復、不準機械照搬、不準瑣碎設問、不準一刀切、不準信口開河。
2、聽課評課活動本學期我校將組織兩次,公開開放日活動期中前后分別安排一次。校長主任深入課堂進行聽課評課,檢查規范課堂教學的三點要求,保證完成聽課任務45節以上,其他教師不少于25節,真正通過聽課評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規范課堂模式,減少課堂上浪費時間現象,使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新路子,克服傳統的陳舊的教學模式。
二、加強教學管理,規范教學常規。
1、各任課教師認真總結上學期期終考試存在的問題,找出自己的差距,認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
2、學校制定出備課作業等檢查制度,本學期大檢查三次,校長主任不定時抽查,并把檢查情況及時反饋,計入教師量化檔案。
3、各任課教師對自己的所任課程都要有“三清”措施即“堂堂清”、“周周清”、“單元清”。特別抓好單元清,語文、數學、英語要有單元清試卷成績、質量分析、矯正措施,做到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早解決,不要日積月累。
4、建立建全學生作業,即課堂作業、練習作業、家庭作業、作文寫字等,都要按要求設置,達到要求的數量和質量,批改要及時,批語要有啟發性,二次批閱要重視面批面改。
三、落實朝陽讀書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農村小學由于條件差,學生刊物、圖書少,所以讀書活動開展不夠廣泛,發展不平衡。針對上述情況,我校將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各班設圖書角,開辟校園讀書角,給學生創設一個有書讀有好書讀的環境,學校內掀起一股讀書熱潮。學校保證學生在校每天一節的讀書時間,定期組織開展學生讀書匯報會、演講會、故事會、閱讀競賽等活動。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完成小學一二年級不少于5萬字、三四年級不少于20萬字、五六年級不少于200萬字的讀書任務,三至六年級并要寫好讀書筆記或讀后感,使讀書活動與語文教學緊密結合,鼓勵在讀書活動中獲獎的學生,使讀書活動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展開,使課內閱讀與課外、校外閱讀結合起來,真正通過閱讀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寫作水平。
四、強化基本功訓練
1、強化教師的普通話訓練,要求師生走進校門說普通話。
2、加強“三字”訓練,全體教師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堅持每周鋼筆字2張,毛筆字1張,粉筆字1次。
3、加強教師的口語交際和基本功訓練,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3
一、學情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研究性、實踐性、操作性于一體的課程。擔任這門學科的教師,都應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中,既參與利用他人的教學資源,又充分結合本地、本校實際選擇課題,尤其是是學生自己提出的,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選題到活動,學生要能自主參與,動手動腦,這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才能保證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是一門新興的課程,它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實踐、參與以及思維能力的發展,突出學生學習感情、學習能力的形成,以及興趣培養,重視活動內容與課題的有效結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我校基于關注孩子的成長,在本學期就制訂了些主題活動。
三、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進一步了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四、教學措施:
1、提高認識
開學初,學習相關理論文章,通過學習,進一步明確這門課程教學的重要性,進而加深認識為什么要開設這門課程,為什么要把它作為必修課。
2、精心選題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因此選題范圍十分寬廣。我們要圍繞“探索自然、親近社會、發展自我”這三大主題精心選題,使選題的.過程,成為師生探索、發現。研究的過程。
3、開展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帶來了一場學習方式的革命,使學生能夠經歷以往不曾領略的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組織開展活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五、滲透相關法律知識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法律知識滲透,從而使學生從小就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4
一 、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所規定的必修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本學期,我將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 、課程目標、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1、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2、培養學生的樂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3、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4、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5、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三 、課程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個方面。在活動中,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方式滲透于活動的全部內容之中。四個方面的內容是以配合的形態呈現的。因此,我將依據學校特色活動,地方特色,以及時令,季節等,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
四 、教學措施
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重視教學反思,在反思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5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工作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綱要》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禮樂”文化特色和學校活動,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組織各種研究性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總體目標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樂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三、具體措施
(一)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加強理論在實際中的作用。
1.理論學習。借助學校的相關材料(書籍、光盤等)、網絡資源以及老師們的手頭上的資料,通過共享的方式,提高本教研組成員的理論素養。
2.專業引領。聘請專家到校指導教研活動為契機,獲取專家對我組教研以及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具體實施的專業引領。
3.學習取經。努力創建各種交流平臺,使教研組成員有更多的機會,到校外考察,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借鑒同行們的先進經驗。
(二)加大組內教研力度,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1.加強教研活動。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全新的學科,要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必須加強教研活動。聽課、評課,開展校內教研課活動,共同提高進步。
2.課教師及時認真地記好教學反思,不斷累積教學經驗,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共同交流,使全體受益。
3.發揮網絡在線優勢,開展高效教研。
建立高效互助的教研團隊。除了堅持開展教研活動外,只要有問題,在QQ群里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三)以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開展實踐探究活動,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以研究性學習為重點,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生存能力的要求。
2.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使每一名的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并能夠充分認識自身的價值,在活動中使每一名學生都有收獲,體驗成功的喜悅,建立健全的評價體系,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四、過程開展
1.明確活動主題: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期初選定好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2.制定活動計劃、方案:根據活動主題,認真制定好計劃,制定詳實活動方案,明確目的、內容、方法、步驟、注意事項及預期成果等,做到活動前心中有數。
3.組織活動:教師要根據計劃和方案,同學生一起親歷實踐并給予學生及時恰當指導以解決實際困難,并注意生成性專題以完善活動內涵。
4.總結反思:幫助學生及時活動總結,積累經驗彌補不足,提出建議,展示成果,發展能力。
五、實施保障
1.教師進行專業理論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業務水平,為課程的成功實施奠定基礎。
2.及時制定各級各類實施計劃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實行彈性課時制,依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
4.評價創新:從學習態度、學習能力、自身發展、學習成果等多個方面,通過自評、他評、師評、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
5.強調合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課程,因而學
科之間的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他不僅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關鍵,更是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前提,因而本學期我們對此項工作尤為重視,并將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6.輿論宣傳: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爭取家長及社會的密切配合,提高活動效率。
7.資源保障:開放校圖書館、實驗室、微機室等作為活動基地,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科學性。
8.加強管理:落實課程實施責任制,強化過程管理,確保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做到每一次活動全程萬無一失,不出事故
六、具體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2.進行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學習。
3.學習計劃、明確本期工作;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主題。
三月份:
1.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研究活動。
2.進行有關綜合實踐活動的研討活動。
四月份:
1.教研組檢查綜合實踐活動實踐情況。
2.進行有關綜合實踐活動的理論學習。
3.重點討論綜合實踐活動的中期反饋與指導。
五月份:
1.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成果展示活動。
2.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論文、案例評比。
六月份
1.課程結束,繳交各種材料。
2.回顧本學期教研活動情況,進行學期工作總結。
九月份
1.完成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2.參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培訓。
3.完成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登記表。
十月份
1.參加全市中小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評選。
2.參加全市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優秀論文評選。
十一月份
1.校綜合實踐活動。
2.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十二月份
1.教師學科素養提升工程活動。
2.組內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6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依據,以“創新、實踐、發展”為主線,立足于探索開放性的實踐活動,探索多種途徑,努力保持學生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使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能與學校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相結合,與學校課程的研究性學習相結合,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生的發展相結合。使學生能在不同程度上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的體驗,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養成服務意識與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具有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組織領導機構
領導小組組成:校長是第一負責人,組長由分管年級副校長擔任,小組成員由學校教科室、教務處和團委等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
領導小組負責校內外指導力量的組織協調和設備利用、實施計劃制定、過程落實、實施指導、檢查管理等工作的統籌安排,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順利開展和有效實施。
三、實施原則
1、綜合性:強調跨學科、跨領域和學科間的相互滲透,重視知識、經驗和技能的綜合運用。
2、實踐性:強調體驗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親身感受和直接經驗,并養成實踐意識,形成為終身學習,獲得生存能力的綜合實踐能力。
3、活動性:強調針對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活動作為教育的載體,開展豐富多彩、形成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努力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
4、開放性:強調“開放”,努力做到教育時空的開放,組織形式的開放,教學要求與內容的開放,教育資源與教師隊伍的開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評估的開放。
5、自主性:強調充分尊重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設計,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究能力。
四、實施方案
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和新課程實施現實的經驗,依托綜合實踐活動形成特色鮮明的課程文化,打造學校素質教育新亮點。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勞動與技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等領域。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做到“親歷實踐,深度探究”,充分體現綜合性的特點。學校圍繞“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自我”的關系,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成長的需要和認知規律,各年級形成序列大主題,各班在大主題的總領下確定小主題,學生可在教師指導下,結合周邊自然環境、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科學技術等領域,確定研究主題,開展調查與訪談、參觀、考察等多種活動,以形成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課程文化,成為學校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的一大亮點。
(一)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領域,涉及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的基本特點是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分為兩大類別: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其中課題研究內容設定為七類,即生命與健康、安全與自救、自然探究、社會考察、環境保護、民族文化、科技創新;項目(活動)設計的內容設定為五類,即自我發展設計、家庭活動策劃、校園活動策劃、社區活動策劃、創新設計制作。課題研究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項目(活動)設計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前者如一次獻愛心活動、街頭宣傳活動或主題班會的設計(策劃),后者如對某一設備、設施的制作、建設或改造項目的設計等。
(二) 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實施策略
“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統一規劃下由政教處負責牽頭具體實施。領導小組在充分調研學校學生現狀及其發展需要和學校特色發展的需要,綜合考察學校及社區支持學生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的有效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在政教處統一安排下,采用專題講座、觀看錄像等多種形式,認真開展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的有關培訓,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社會實踐與服務的觀念,熟悉、掌握社會實踐與服務的基本內容、技能,了解課程實施評價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處理社會實踐與服務過程中的突發事件與安全問題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寫實踐與服務心得,以“思想先行”為健康實施“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擬開展的社會實踐與服務活動如下。
1、社區社會實踐活動
社區社會實踐活動是指學校依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發展需要而設計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統一開展的校外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所接觸的生活世界,從熟悉、關注的社會實際角度選取主題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校外社會實踐活動。此類活動可以通過參觀訪問、考察調研、體驗民俗、生存鍛煉等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開展政治、經濟類活動如“政策宣傳”、“消費導向”、“呼喚誠信”、“義務書畫”等進行。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必須指導學生統一紙張格式認真撰寫活動體會心得留存。
2、校內社會實踐活動
校內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是指由學校學生廣播站、各類文藝社團、學科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舞臺,開設“理想、人生”、社會人文、科學實踐、時事專題以及勞動技能如攝影等校本課程包括講座、第二課堂興趣小組活動等,以學生自愿參加為原則所開展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
各年級必須根據年級師資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資源選擇開展適合本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必要時有些活動可以考慮跨班級或跨年級進行,以達到“師資等教育資源的共享,跨班級或跨年級學生互動交流”的目的。各年級應及時總結所開展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升活動的質量,同時指導學生認真做好參與活動的過程體驗、經驗總結等個人資料的歸檔工作。
3、社區服務活動
社區服務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對他人、社區乃至整個社會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和責任感。此類活動通過學校統一組織和學生自行組織相結合的方式開展。
學校統一組織的活動可以是大型社會公益義務活動,如配合創建衛生城市的環保衛生公益勞動、大型社會活動的義務宣傳等;也可以是社會重大活動日如“學雷鋒日”、“消費者權益日”、“教師節”等,開展“訪貧問苦送溫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類青年志愿者活動等。學生在積極參與上述各類活動的基礎上,必須利用節假日、寒暑假,以個人或自愿結合的活動小組,開展如到父母單位服務當義工等社區服務活動,完成學生活動體驗小結將載入學生檔案袋,并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考評的重要內容之一。
4、校內服務活動
校內服務活動主要有“幫困助學”、定期義務勞動等。學校將統一課表,安排一定的課時確保每天有一個班級在校內開展義務勞動。全體學生在積極參與班級值日衛生、衛生包干區整潔、自行車排放等工作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與條件有選擇的參與開展“不讓一個同學落伍”一幫一、一對紅活動,愛心幫困活動;競爭參與學校圖書館、專用館室管理服務活動和“學生文明示范崗”、“常規管理學生服務團”等服務管理工作。各班主任應指導學生將所參與開展的服務活動以書面形式及時總結以載入“學生檔案袋”。
五、課程實施的管理
1、落實課程計劃:按照課程計劃的要求落實好課時,課時列入課表,采用集中與分散的形式進行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根據情況可以臨時調整,但確保學期總課時,不得擠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級段要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表,按照“一人負責、團體協同”的原則配備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每個班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要有專人負責。學校、年級組織學習、集思廣益,集中教師的智慧在具體活動中實施協同教學。各年級及時做好活動記錄,并收集原始活動資料(如活動教案、調查報告、評價表、總結論文等)統一歸檔,期末上交教導處。
3、加強教研活動,重視教師培訓。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認識開設綜合實踐課程的重大意義,要認真學習國家、省有關課程改革的文件與書籍,明確綜合實踐課程的目標及實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對各個學科的認識。學校將派出骨干教師外出培訓,在校內開展看綜合實踐活動課案例的錄象,聽課等活動,采用內外并舉的策略。
4、課程評價:課程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以形成性、發展性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學生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評價注意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可以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不采用書面考試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勞技作品、調查報告、研究性小論文等)評價、展示與交流、成果匯報活動、技能比賽等多種方法進行。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7
一、目的意義:
1、創新的物理小制作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物理、數學等學科抽象原理的問題生動、形象地再現。
2、豐富課余生活,為研究性學習奠定基礎。
3、為物理,數學等學科教學提供實用的教學工具;
4、創造靈活、輕便、美觀的儀器;體現儀器在知識運用過程中直接、實用的特點。
二、課程特點:
1、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切實培養學生協作能力。
3、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是課程實施的重點。
4、評價的本質功能在于促進發展。
5、讓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挖掘學生的潛力。
三、活動安排活動課題:
(一)在講授完“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后即可布置學生思考并準備各種材料。在活動課上利用學生準備的紙杯和細線(金屬絲)等材料制作土電話。在制作之前,師生共同探討土電話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制作過程中需注意哪些問題才能使土電話的傳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個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組制作,但教師需對小組制作的'情況進行重點監控,以防止部分學生不投入活動中而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
利用學生做好的土電話進行游戲,根據傳聲效果好壞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進行評價。
(二)即布置學生根據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橡皮筋吉它,并積極進行材料的準備。在活動課上師生共同討論得出橡皮筋吉它發出不同音調的原理,從而共同得出制作過程中應注意的細節,如何使發音效果更好等。之后,學生利用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紙盒和橡皮筋等材料制作橡皮筋吉它。
學生做好后,進行彈奏,比較發音效果,并進行考核評比。
(三)學了光沿直線傳播后,即布置學生根據教材思考如何制作小孔成像儀。在活動課上先由師生進行討論:小孔成像儀成像的原理,進一步探討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并得出在制作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然后學生利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盒、針、蠟燭和火柴制作小孔成像儀。教師注意過程監控。展示學生的作品,并進行評價。
讓學生總結經驗教訓,并寫出活動報告。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8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的要求為目標,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走入生活,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增長科普知識,增強社會交際能力、實踐能力及合作精神。
2、使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感受科學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
3、使學生通過活動,提高動手、動腦、動口能力,從而開發與創造潛能,培養創新精神。
三、活動理念:
1、到自然中學自然: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只有學生走出教室,才能真正體驗學習的快樂并健康成長。
2、到社會中學社會:社會是大舞臺,只有把學生領入社會,才能真正學以致用,使知識與能力得到拓寬、發展與升華。
3、在實踐中學實踐:實踐是知識教育與技能教育高效融合的關鍵,是課程成功實施的重心。
4、在生活中學生活:生活能力是生存之本,是學習之源,它直接關聯學生的終身發展,因而意義深遠。
5、在研究中學研究:研究是學習的最主要策略之一,因而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它直接著眼于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是不可忽視的發展目標。
四、內容規劃:
主要圍繞四個方面開展活動:
1、擁抱自然;
2、動手操作;
3、走進社會;
4、體驗生活。
五、實施策略:
1、宏揚主題: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親歷實踐,深度探究”因而是一個促進學生內在生命充分發展的課程。所以整體活動應讓學生作為主體全身心的參加活動完成學習對象于自我的雙向建構進而體驗到參與成功帶來得滿足,實現主動發展。
2、營造氛圍:結合我校所處的人文與自然資源,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實現個人與他人、個人于社會的全息對話,讓學生體驗活動樂趣,實現自身價值,完善健康人格。
3、加強合作:認識和交往是共生的,學生的學習本質是一種社會性建構活動過程。通過活動使學生能力得到鍛煉、合作精神得到培養,參與合作及競爭意識得到增強,保障了所有學生都在自由的空間中得到充分發展。
4、努力創造:活動是主體與客觀世界相互的過程,因而,以活動為基礎,構筑開放互動自主的過程,讓學生全程參與,全身心投入,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尤其是創造能力。
六、實施原則:
1、實事求是原則:在整體實踐活動中勢必會遇到大量的實際難題和認知偏差,為此,我們在深入學習的基礎上,已經做好的充分的思想準備,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原則: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用實踐來檢驗理論并發展理論,我們將堅持不懈,扎實進行。
3、主體性原則:
這里包括教師的主體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此外還應包含教育本身的主體功能,以全方位保障師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做到師生相長。
4、可操作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親歷實踐,因而我們將創造一切機會為課程的`實施提供條件,使之不走形式,不擺花架子,進而讓教育煥發活力,讓學校充滿生機。
七、工作重點
1、理念入腦:開展學習培訓活動,使教師能深刻認識并透徹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目標、特點及性質,明確任務,明晰本課程的特殊地位及作用,以保障課程的順利開展。
2、課程整合:加強各學科之間以及各學科與社會發展與學生生活的整合,重視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專題研究,促進學生的協調發慌。
3、資源開展: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今天已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因為課程資源的豐富性和適應性程度決定著程度目標的實施范圍和水平。對于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我們特別強調對圖書館、鄉土、社區尤其是網絡資源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動態應用,以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和局限,最大可能的為學習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4、評價創新:我們的綜合活動實踐課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理念,因而結合我校實際,我們建立了發展性評價體系,以保障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內容的綜合化,目的是更加關注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內在發展動力。
八、操作程序:
1、確立活動主題:本學期初步預定師生共同開展四個活動課題,課題的來源由學生自己提出,教師要結合實際,指導、組織、協調、總結每一次活動。
2、制定活動方案:教師和學生一起議定每一個具體的活動方案、活動的目標、內容、方式、條件及預期的活動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3、組織開展活動,教師根據活動方案,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方式方法,給予學生最有效的幫助。教師應尤其注重引導學生的后繼思想,體現活動的生成性。
4、活動總結:在每次活動結束后,教師必須組織學生進行總結,做出合理評價與反思,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9
一、指導思想
以市區教研室教學教研工作精神為指導,根據區教育局教研室中學組本學期工作思路,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本學期工作,圍繞“穩步推進課改和提升教學質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課堂為陣地,扎實地開展教學研究。努力提高全區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常規管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質量意識,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育教學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工作目標
1、深入反思前一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現狀,再次深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進一步科學地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和任務,確定下一階段工作的任務和重點。
2、建設和完善“初中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網站,充分發揮網站的指導、交流平臺功能。
3、成立區級中心教研組,健全全區學科教研網,建立全區綜合實踐活動學科骨干教師檔案。
4、配合普教科,規范和創新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常規管理方式。
5、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課堂教學質量主題月”活動。
6、積極探索學生評價方法,健全學生評價體系。
7、組織好教師活動方案(案例、論文)的評比活動和學生的技能創新大賽。
8、做好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業委員會工作
9、全面完成各級各類各項教研工作目標。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學習課改理論,再反思課改行為
加強對課改理論的再學習、再認識,組織一次有代表性的學科骨干教師參入的以“再學習課改理論,再反思課改行為”為主題的研討活動。深入反思前一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現狀,再次深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進一步科學地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和任務,確定下一階段工作的任務和重點。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穩步、高效地推進。
2、建立學科信息交流的平臺,健全學科教研網
建設和完善“初中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網站,充分發揮網站的指導、交流平臺功能。成立區級中心教研組,健全全區學科教研網。
以專題研究為載體和驅動力,定期開展理論學習和專題研究活動,建立骨干教師發展檔案,成立區級中心教研組。充分發揮現有的學科骨干教師的作用,為骨干教師定目標、分任務、給機會、搭舞臺,為他們的成長創造有利條件。發現和發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師,組建相對自由的研究團隊,合作研究,分享經驗,溝通信息,共同發展。
3、配合普教科,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抓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規范和創新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常規管理方式
要反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和實施的基本理念,指導學校正確的實施。各校要高度重視教師的配備,高度支持教師活動的參入,高度關注課程實施的過程和效果。本學期將對全區所有初中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情況進行檢查,并以此撰寫專題調研報告,向相關部門匯報。
抓好教師學期教學計劃的審定工作,關注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常規管理。從本學期開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期教學計劃(方案),實行區級審定制。經審訂通過的教師教學計劃將作為區級檢查和校級管理的依據。
本學期的各校應以省編《勞動與技術》教材為依據,根據學校資源和學生教師實際情況,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制定教學計劃。如要自行開發主題需經區教研室教研員同意備案。各校各年級教師教學計劃于10月16日前通過電子郵件發到xxx郵箱。
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學科領域的關系,努力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與“創新素質實踐行”緊密結合的新形式。
4、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課堂教學質量主題月”活動
課堂教學是推進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主渠道,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是穩步推進課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核心。12月份,作為全區“課堂教學質量月”活動的一部分,區教研員將在區中心教研組研討的基礎上,在吳家山第三中學試講一節研討課,重點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①三維教學目標的制定及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設計的導向作用;
②教與學方式的適時選擇;
③課堂教學的評價。
5、積極探索學生評價方法,建立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
各校教師要在平時教學中,注意積累學生活動中的各類原始資料。積極探索學生評價方法,建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
6、組織好教師活動方案(案例、論文)的評比活動和學生的技能創新大賽
7、做好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業委員會工作
重新對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業委員會會員進行登記,發展一批新的會員。籌備、召開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研討會。作好專業委員會活動的的宣傳工作。
四、個人專業發展計劃
1、建設和完善“初中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網站,充分發揮網站的指導、交流平臺功能。
2、積極參加市編《勞動與技術》教材的修訂工作
3、撰寫一篇全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現狀調研報告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10
一、目標與指導思想:
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我們將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繼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本年級段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切的體驗,產生積極的感情,激發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學的欲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
二、班級情況分析:
六年級班共有學生266人。通過一個學期的接觸了解,發現班級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平時積極參加班級和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從中得到鍛煉,受到啟發,培養了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了彼此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能力。
三、具體工作及措施:
1、設情境列課題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將根據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室編寫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與示例》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所提供的內容,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創設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產生研究的欲望。激發學生去觀察生活,并對生活進行思考,制定好活動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從而解決問題。
2、重感受促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無疑是學校課程形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則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這些評價與我們平時的評價有很多不同,他的評價側重于活動的過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參與者之間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為師生提供一種反思的參照,從而獲取新的動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為了使評價真正發揮其交流作用,我們將加強小組間的評價交流,將不同的活動方案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使活動更好地發展。
3、學理論明目標
我們將繼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論叢書,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尋找有關理論,聯系實際情況解決問題,使綜合實踐活動更能達到預想目標,而趨于完善。
四、具體活動安排
二月份:主題《心靈驛站》
1、情系母校
2、奇妙的網絡世界
三月份:主題《親近自然》
1、水果大觀園
2、巧用太陽能
四月份:主題《健康快車》
1、暖暖的紅絲帶
2、請勿吸煙
五月份:主題《社會頻道》
1、家鄉風俗
2、走訪民間藝人
六月份:制作天地
1、日晷
2、森林醫生——啄木鳥
3、電動小快艇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11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為宗旨。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制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進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不斷探究,不斷實踐,積累經驗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大學習和培訓力度,加強課程管理與開發,加強研究與交流,使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指導更為有效。總之,通過各種途徑和有效的實踐方法,使學生真正得到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新課程健康、快步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調查討論,開展主題活動,理解學習行為的含義,了解良好的學習行為對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從而指導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2、 通過調查、訪問,查閱資料,實踐操作,了解飲食與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動中,讓學生更多的發展能力。
3、通過調查我們身邊的`電和交通工具,讓我們用實踐行動為保護環境做貢獻。
4、通過調查、采訪,使學生初步了解到人與家庭、社會的關系,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5、通過制作水果拼盤、了解茶文化,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
三、具體措施
1、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和課題的選定一定以學生為本,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相聯,使學生有興趣。
2、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加以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3、做好物質準備,提供工具、圖書、信息等,為學生研究活動提供各種方便。
4、爭取各任課教師及校領導的支持,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寬廣領域所必須的。
5、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
6、要精心規劃和組織學生校外活動,確保順利進行。
7、爭取社會和學生家長的支持和參與。
8、對學生的調查、研究成果要及時展示,并予以恰當的鼓勵,使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充分展示它的魅力。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12
指導思想: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我校綜合實踐課逐步建成了一種以校為本、校內外兼承的研究性學習的道路。為了使我們綜合實踐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得以更廣泛的鋪開,本學期我們將繼續利用學校及周邊有利環境,開展以學科教學為龍頭,輔助實踐性研究的綜合實踐課及以校本專題研究為主要內容的相關主題活動。因此,本學期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是:通過實踐研究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以學科實踐活動為基點,把學科教學的知識點融進實踐活動中去,產生主題性實踐活動,開展系統性的綜合實踐活動,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以推動學生綜合學習和實踐研究的能力。
課程實施:
(一)課時安排:
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與學校自主使用的課時結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集中使用,內容有分有合,靈活掌握。在具體實施時三到六年級每周安排兩節,并嚴格規定綜合實踐活動的所有課時不得移作它用,教導處將不定時進行隨堂聽課檢查。
另外,除了課表上安排的課時,鼓勵指導教師要有吃苦精神,鼓勵他們還要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時間資源和豐富的校外資源,指導學生以活動小組的形式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期間,不可忽視發揮校外輔導員和家長的指導作用,以保證活動的質量和學生的安全。
(二)教師落實情況: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沒有現成的教材,沒有專職的老師,沒有統一的模式,因此對從事這門課程的任何一個教師來講,都將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和挑戰。從本校實際情況出發,目前還沒有專職的教師,在這樣的困難面前,我們學校在教師落實上作了如下安排:
1、三、四、五、六年級各班班主任(多數為語文教師);
2、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學生、家長及教師組成“導師團” ,共同參與完成課程教學任務。
(三)實施策略:
1、制定活動目標:
(1)跳出以往研究的小圈。前面的探索我們走的路可謂是舉步維艱,成績也取得了一點,經驗也積累了一點,但綜觀綜合實踐活動的各個領域,我們的研究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研究性學習中,通過資料探索的方法做研究的層面,具有很大的狹隘性,故我們要讓學生在這學期通過觀察、調查、研討、實踐等多種方法,從更廣的角度去研究和開發這們課程。
(2)繼續走學科整合之路。學生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產生自己感興趣的、想研究的主題,所有任課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捕捉這些主題,積極參與課程內容的建設。這不是幾個教師的任務,每個教師都要求帶著綜合實踐活動的意識進入課堂。各班在整合的基礎上選出2-3個有價值的研究主題開展研究活動。
(3)要充分發掘和利用學校、校外、家庭的資源服務于課程的建設,學校、校外有豐富的資源可以為我們所用,另外,我們要充分利用農村的特色,在這一塊上好好地動一番腦筋,做做文章。
(4)構建出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信息技術教育為補充與拓展,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及社會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5)三、四、五年級提供一個大的研究主題,每一個班再根據學生實際,班級實際生成小的研究主題,這作為體現學校科技特色的必選課題。之外每班還可自選1-2個課題進行研究,要充分體現“問題從學生中來”的選題原則。
2、開展具體工作:
(1)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開發學校資源 :一是發揮好現有圖書的功能,提高圖書的流通率;二是建設好能體現科技特色、學校特色的宣傳陣地。
開發農村資源 : 一是與本鄉企業掛鉤,定期組織學生進行采訪、調查;二是聘請關心學校教育又有特長的社會各界人士和家長擔任我校的校外輔導員,定期指導學生開展活動,這一點這一學期要引起重視。
(2)定活動的主題并制定好實施計劃開展活動。
本學期,各年級可以以班為單位,也可以年級為單位開展,各班、各年級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確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并圍繞主題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以保證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并要教師堅持邊實踐邊反思的原則,根據計劃富有創造性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及時整理課程內容和學生在過程中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在學期末完成各班的綜合實踐活動資料匯編工作。
(3)加強學習與指導。
對教師的提升,這學期不僅要加大對教師理論學習的力度,且要有的放矢地利用家長會等機會向價值大力宣傳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念等。在學期中,學期末各年級各推薦一堂面向全體教師展示,其余教師也要認真上好這門課,不得移作他用。再則,要組織教師研討優秀案例,定期反思總結,還要開展自由式研討活動和辯論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提升教師的素質及時對這門課程的全新認識。
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并加以整理,指導學生能運用調查、觀察、詢問、測量等方法;指導學生寫好觀察日記,調查報告,研究小論文等,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研究活動安排:
1、必選課題:
現在為每個年級提供一個必選課題。各班可在這一課題下自主選擇確定一個小主題展開研究。如以班為單位,班與班之間不能重復,如以年級為單位,年級與年級之間不可重復,制訂好相應的活動計劃:
三年級:我們的校園(歷史、植物、教師、學生、食堂??)
四年級:快樂的節日(由來、風俗??)
五、六年級:我愛我家鄉(歷史故事、環境衛生??)
2、自選課題:
本著“問題從學生中來,研究在學生中進行”的原則,從第一堂課開始,教師就要求每個學生從學習、生活、娛樂中,從學校、家庭、校外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或是不明白的問題,每人至少三個。然后,帶領學生先來篩選,再進行整理,自主選擇,最后組成研究小組開展“我想研究??”的研究活動。
(五)評價措施: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以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性和個性化。建好師生成長記錄袋是我們評價的主要方式。對于每個學生和教師,要能及時保存好活動過程的經歷,及時總結活動過程的實際體會。主要采用匯報、成果作品展示、研究報告、觀察日記、競賽等。要求做到三個認真:一是認真準備,計劃;二是認真上課;三是認真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13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一種以"突破文本、突破教師、突破課堂"為基本特征、以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能力的發展為基本內涵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方式應運而生,并在我區各個學校中轟轟烈烈、扎扎實實地開展起來,效果顯著。本學期,為了繼續開展好此項活動,讓語文教育開放而有活力,我校在認真學習《市北區語文實踐活動實施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特制定語文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指導,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以學生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學習語言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為主要內容,把學生在校內的語文學習同校外生活及興趣和需要緊密結合,把書本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趣味性的語文實踐活動獲得積極的、全面的、有益的發展。
二、活動重點:
1.更新一個理念——"大語文觀"
筆者認為在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之前,每位語文教師應該更新理念,樹立"大語文觀",應該非常明確進行語文實踐活動的目的。課標中已經非常明確地指出:"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是"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可見語文實踐活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游戲,不能只滿足于表面上的熱鬧,更不能單憑教師一時心血來潮,盲目、隨意地進行。語文實踐活動是將已有的語文知識技能在實踐中應用,又在應用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作為語文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必須熟知此活動開展的意義、目標、重點,才能做好這項工作。
2.抓住兩個重點——重視積累,強調運用
在過去強調課堂教學、閱讀積累的同時,繼續重視實踐活動的運用,每一名實驗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到積累是"入口",運用是"出口",二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活動中要多方設法給學生提供"用語文"的機會,建立起有"進"有"出"、可以循環流通的運行機制。
3.實現"三個突破":突破文本、突破教師、突破課堂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要讓學生突破教師,突破書本,突破課堂,拓寬學習領域,開闊視野,主動求知,做學習的主人,真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能力的增強。
4.處理好四個關系——簡單實踐與科學實驗的關系、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的.關系、主動參與與減負的關系、單一突破與齊頭并進的關系。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基礎課的延續和必要補充,實驗中正確處理好這四個關系,將能確保語文實踐活動取得顯著效果。
三、活動內容及形式:
1、立足教材,大膽突破教材,保障語文實踐活動課的實效性。
目前我們使用的三套教材版本中,人教版教材每冊在"積累運用"中都安排了兩次實踐活動的內容,北師大版和蘇教版的教材每冊的每個主題單元中都安排了至少一次的實踐活動內容。語文教師要很好的憑借教材本身所提供的實踐活動內容,以及本班的專題活動,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組織好每周一次的語文實踐活動課,使實踐活動成為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語文教學的始終,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落實好《語文課程標準》中量化的內容,重視積累。
(1)開放"兩室",營造讀書氛圍,養成讀書習慣。語文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能力的重要途徑,而語言文字的積累則是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基礎。針對我校學生閱讀量偏低的現狀,重視積累是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地當務之急。我校的圖書室規模大,藏書量大,是一塊豐富的資源。本學期,學校將繼續開放圖書室、閱覽室,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書源及良好的讀書環境。同時調整、落實圖書借閱制度,倡導集體借閱與個人借閱相結合,激發學生讀書興趣,努力營造讀書氛圍,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每周五下午的第三節課是"揚帆書海"的讀書時間,由語文教師組織好此項活動。單周1、3、5年級,雙周2、4、6年級為固定的班級集體借閱圖書時間,反之,教師可組織學生自帶圖書閱讀。月末則要進行讀書沙龍活動,如"好書推介"、"讀書感悟"、"人物評析"、"精彩片斷賞析"等。
(2)建立語文課外閱讀考級制度。為了更有效地激勵學生學習語文、廣泛閱讀的興趣,擴大讀書量,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綜合素養,我校將建立語文課外閱讀考級制度。《延二語文閱讀考級方案》將發放給每一位語文教師,要求教師們認真閱讀方案,明確考級目的,熟知考級內容,并督促班級學生進行閱讀。考級方法將采用隨時考與固定考相結合。本學期共進行三次固定考級活動,分別訂于10、11、12月下旬。
(3)創設書香校園。每周二早上7:40——8:00為"快樂誦讀"語文實踐活動時間,各班學生將在教師的指導下,或誦讀唐詩、宋詞、四書、五經,或誦讀名家美文。旨在培養學生高水平的朗讀能力,加深文化積累,提高語文素養。建立"文海泛舟"讀書交流園地。每月一期,由3—6年級承辦。主題分別是:9月份"勿忘國恥,愛我中華"、10月份"秋之韻"、11月份"走近科學"、12月份"名人名言伴我行"。
3、為了貫徹區教研室的精神,提高本校學生的書寫水平,我校將于11月下旬舉行"好娃娃杯"硬筆書法大賽。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現場寫出一篇作品,通過教師、學生共同參與,評選出"小小書法家"。
4、講故事是學生們喜歡的一項活動。本學期我校將于12月上旬舉行"好娃娃杯"講故事大賽。活動分低、中、高三個組,內容可以是童話故事、科幻故事、寓言故事、英雄故事、名人故事等等。屆時將評選出"金牌故事大王"、"銀牌故事大王"、"銅牌故事大王",進行表彰。
四、活動評價:
語文實踐活動要注重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重視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的收獲,通過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間的評價、家長的評價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評價,此評價將納入學生的語文學習之中。
五、保障措施:
1、領導重視。將語文實踐活動納入學校的學期計劃中,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鼓勵教師開展實踐活動。
2、加強培訓。通過培訓使全體教師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將實踐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于學科教學始終。
3、講求實效。語文實踐活動的內容從班級到學校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操作性強,將學生在實踐中的收獲作為活動的唯一目標,講求實效。
4、合理地分配時間,避免造成負擔。
5、校外的實踐活動安排教師或家長的監護,確保學生的安全。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14
一、形勢分析:
四年級學生有一定的實踐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索問題的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自主確定單位活動的主題和模式,在具體活動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二、總體目標的實現:
1、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其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溝通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使學生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搜索、分析和處理信息的方法、研究、探索和實驗驗證的方法;
3、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動的個性,成為創造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實施措施:(包括教學措施、評價措施、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等。)
1、強調開放性,盡量增加容量,讓學生舉一反三。
2、注重知識與興趣的結合,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成績和表現,對他們的優勢、學習態度和進步進行多樣化和多樣化的評價。
4、積極探索各種體現學科特色的實施模式。溝通與引導緊密結合,相互滲透,靈活運用,大膽走向社會,走進社會進行社會調查。
5、爭取各方面的支持,打破學校的界限,爭取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充分利用社會和家庭資源。更多的和少先隊的活動,班主任的活動,學校的相關活動結合起來,以綜合的角度看待問題,充分發揮作用。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15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通過實踐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有關學科活動(環保教育、安全教育、創新教育、法制教育、時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開發社區資源,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注重學生體驗的獲得,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目標要求
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生活,運用其所學知識,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究知識,親身體驗實踐活動中的苦與樂,激發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學生探索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并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索的團隊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活動內容:
選擇和組織以學生為核心,主要圍繞三條線索開展活動:
①學生與自然的關系。
②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
③學生與自我的關系。
范圍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
四、實施要點
1、學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動。
(1)說說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角色。
(2)簡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3)經常保持個人整潔,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并能維護學校的秩序與整潔衛生。
(4)經常參加洗衣、做飯、洗碗、整理打掃房間等家務勞動。
(5)懂得一般生活禮儀及平常相關表現。
(6)了解自己與家庭、社區環境的關系,并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2、社區服務實踐活動。
(1)體會參加社區服務的意義,撰寫心得體會。
(2)了解自己所在社區鄰里的情況,開展適宜的鄰里交往與鄰里服務及社區服務。
(3)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并幫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認識相關社會行政機構及其功能,了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和重要性。
3、戶外休閑與探索活動。
(1)觀察戶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2)計劃適合學生的戶外休閑活動,并逐步學習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際關系與溝通活動。
(1)述說自己與家庭人溝通的方式,體驗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說出自己與他人相處的經驗、體會。
(3)參加各種團體活動,了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樂于表達自我并愿意與人溝通,養成互相關心與遵守紀律的習慣。
5、環境教育活動。
(1)觀察家庭與學校周邊的環境,了解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系。
(2)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害,討論如何保護和改善環境。
五、時間安排
時間課題
第1至第3周有趣的紙世界
第4、5周錢幣、歷史、生活
第6、7周校園里的浪費現象
第8至第10周生活中的藝術
第11至第13周我是社區小主人
第14、15周我為交通繪藍圖
第16至第18周小導游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16
綜合實踐活動是現代教育中的個性內容、體驗內容和反思內容,與傳統教育片面追求教育個體的發展、共性和知識有所不同,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化空間。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計劃,我們來看看。
一、學生基本情況:
小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實行〕》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科技特色,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寫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收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創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具體工作:
結合教材開展教學活動。
1.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2.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3.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并制定好實施計劃。
4.整合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四大領域。
5.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內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綜合實踐活動各指定領域共同的價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系,注意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延伸。
6.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
五、豐富綜合實踐活動小學生活動的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每一項活動主題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活動設計、資料搜集、調查、考察、參觀、訪問、實驗、測量、服務、制作、社會宣傳、演示、表演、總結、交流、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通過學習活動方式的多樣化,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之間的整合。
六、存在的問題及想法:
在活動中,由于缺少很多實踐器材,嚴重影響和制約活動的開展,特別是影響到活動質量的提高。在我們農村學校就顯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希望得到國家的支持與幫助,早日把實踐室、實踐基地建立起來,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活動環境。
總之,本年度我們對學生的活動要加強指導與幫助,讓孩子在活動中得到進步與發展,建立創新精神與獨立生存能力。讓綜合實踐活動課成為孩子成長的夯實機與提升機。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17
一、指導思想
為了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養成團結合作、積極進取中培養良好個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開發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健康的發展。以實踐活動為中心,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活動中,發現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進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生與學校、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通過各種途徑和有效的實踐方法,學生真正得到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和實踐課程健康、快步的發展。
二、綜合實踐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
(1)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增進學生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逐步形成關注社會,參與社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和服務社會,增進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并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2、知識目標:
(1)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一些常識。
(2)進行參與、合作、研究、能力。
3、能力目標:
(1)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2)發揮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地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4、過程目標:
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團結和諧、合作創新、積極進取的良好品質,使學生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的實現。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九年級學生在知識、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與進步,他們對于課上的要求都能認真的完成,小組研究、調查及設計等都能較好的配合。他們動手動腦積極活躍,活動時合作意識較強,一些常規已經基本養成并且紀律也相對穩定,這些為九年級實踐課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為繼續學習提供了便利。
四、具體工作: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內容的多樣性,這一課程形態的目標特點及我校實際情況,綜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主要圍繞“學習園地”、“關注社會熱點”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課,并恰當處理好實踐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培養學生的觀察、研究、服務興趣,激發學生進行活動研究的熱情。鼓勵學生通過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知識更新、思維活躍、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更好地為中考服務。
五、教學策略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式學習、研究性學習,利用查閱書籍報刊,信息技術等手段實施綜合實踐教學活動,活動主題選取與學生密切聯系的 “中考”問題及與社會密切聯系的“社會熱點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調查研究,增長知識與能力。
六、課程評價
注重過程,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變化和表現。全面評價,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緒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師、教師集體、學生個人、學生集體、家長與社區成員等,都是學生評價活動的主體,都應該參與到對學生的評價中來。引導反思,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增強他們對自己所進行的活動的信心,學會在與人相處中,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長處,提高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的水平。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18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將以《華天區第二實驗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為依據,在華天區第二實驗小學教研室的指導下,結合北片小學實際,結合我校實際,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腳踏實地、加強常規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推動學校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
二、工作目標
目前課改已經進入了常態化階段,因此擺在全體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化,我們已經在這方面開始了探索,本學期我們還需要繼續不斷地努力,盡力達成以下目標:
1、繼續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教師的有效指導策略的研究,提高課程實施的質量,提高教師的指導能力。培養一支有創新意識,能引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師資隊伍。
2、積極探索常態化的微型活動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實際效果,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加強過程管理,注重資料的積累,記錄學生活動的足跡,保證活動規范有序地實施。積極研討綜合實踐活動內容校本化開發過程中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創新與積累的關系,提高活動效果。
4、積極嘗試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特色——麥稈畫制作進行有機整合,培養學生學的興趣,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獲得一定的技能,努力凸現學校辦學亮點。
三、具體措施
為確保綜合實踐活動有序、有效地進行,探索綜合實踐活動的途徑、方法,構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體系,本學期,我們將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強校本培訓,促進師資隊伍的整體優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對執教老師有很高的要求。本學期,我校執,加強校本培訓,幫助他們提高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能力,組建一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骨干教師隊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如利用開學初時間,集體學習學校方案,集體討論各年級主題設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題研究方案。平時,加強綜合實踐活動教研活動,隨時交流教學經驗,解決教學問題。積極參加校外的各種教研活動,及時地將最新的教學理念上傳下達,做到有繼承、有突破、有創新。積極鼓勵任課教師及時認真地記好教學反思,不斷累積教學經驗,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共同交流,使全體受益。
(二)常態實施與規范管理相結合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要繼續堅持常態化,在這期間,教導處要加強規范管理,促進活動的切實開展,提高課程實施的實效性。
各年級自行確定年級活動主題,各班可以自行開發活動內容,上報給教導處,做到活動主題教師明確、學生明確、人人明確。學校將通過組織聽課、查閱資料等方式加強檢查,促進教學質量。
(三)普及學習與特色發展相結合。
本學期,我們將加大特色建設力度,爭取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做細、做大、做強。首先,我們要繼續以校長室、教導處、教師為三位一體,齊頭共抓特色建設工作。其次,我們要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級研討,繼續以課堂教學為抓手,加強對教師的二級培訓,擬組織教師再次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公開教學展示活動,提高教師執教這門新興課程的能力,提高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效益,托起辦學特色。在此基礎上,再由各位老師全面推開,利用好各個陣地——班隊活動、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活動等,組織學生學習,做好普及層面的工作。我們要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校本課程、美術課、班隊課等課程有機整合,使師生人人參與制作,學習制作方法,形成基本的技能。
(四)重視勞動實踐,培養勞動技能
“勞動技術教育”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大內容。但是不可否認,在過去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我們要正視這個問題,認真抓好這個工作。本學期我們要向“勞動技術教育”這一領域邁進,鼓勵教師用好勞動教材,適當開展勞技教育。如一些手工制作活動等,讓他們在活動中有所收獲。
四、具體工作安排
執行華天區第二實驗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任務。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19
一、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思想,實施素質教育,更好的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實踐的能力,帶領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體驗。活動課程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和真實的社會環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難度和研究意義。課題的選擇要從培養學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全盤考慮,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復的論證,并兼顧到有哪些學科的參與,重點要解決什么問題,最終的研究價值是什么等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盡可能地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共有學生一百多人,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對于一些操作性的課題興趣濃厚。但由于學校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慮,對于一些需要離開校園的社區調查活動開展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本學期,把重心放在校園內,學生身邊的事情,著重通過一些研究性學習課題,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三、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2、在能力方面: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主要是通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四、教學措施
1、教學方法采用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把模仿、體驗、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絡學習、社會實踐等方式融合好,使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過程成為手腦并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過程。
2、了解和研究學生,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努力創造條件,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學習,進行自主探究,盡可能注意個性的培養,指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獲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快樂。
3、把積極的勞動與技術態度和正確的勞動與技術價值觀的形成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時間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始終。
4、綜合實踐活動還要把課堂教學與校內外的勞動結合起來,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在課堂上做手工要注意清潔衛生,剪下來的廢紙屑不能亂扔,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五、內容安排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20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國定校行的必修課,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后的一門核心課程。它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它包含了經歷——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運用這一全過程,把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繼續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規定,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以“學生為本,重在實踐,重在體驗,重在發展”為指導思想,認真開展三——六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增強孩子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轉變孩子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實踐的能力。
二、研究目標
1、使每位學生能將自己學習活動的過程形成比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出活動的實際情況,引起同班和評價者的重視,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2、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主體性判斷以及更好地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表達和溝通能力。能通過利用各種符號與工具,表達個人的思想和觀念。善與他人溝通,并能與他人分享不同的見解與資訊。
3、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樹立起自己是記錄自己學習過程資料的著作者和負責人的意識,逐步養成不斷反省學習活動,評價學習成果,改進學習方式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規劃組織與實踐能力。
4、通過對教師的評價考核,進一步端正教師的教學思路,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從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研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觀察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并促使學生在生活中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
5、評價側重于過程,體現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學生與他人的一種平等對話精神。
三、研究策略
1、進行有效的管理。
學校計劃、年級計劃層層落實。教師認真制訂年級計劃,帶著問題積極、認真地開展小組活動,提高實踐指導水平
2、組織有意義的校外活動。
適當組織學生進行有意義的'校外活動,如參觀博物館、污水處理廠、社區調查等。但必須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精心規劃和組織學生校外活動,爭取社會和學生家長的支持和參與。
3、開展好教研活動
(1)本學期要認真組織綜合課研討活動,進行研討和評議,及時分析總結工作中的得失,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查漏補缺,不斷完善提高。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老師要在課前向同年級教師學習,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3)認真進行總結和評價。通過記錄表,力求實事求是地把每一個活動情況及經驗及時、準確地記載下來。在此基礎上,組織全校老師、學生參觀,交流。另外,每個教師結合教學實踐和自身的研究,寫好研究性的文章。
(4)加強研究,優化教學。我們要一起學習相關理論,提出活動中的困惑,共同解決問題,并把活動中好的做法與大家分享。
4、完善學生、教師評價制度。
活動后師生正確的評價有利于及時總結經驗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動的質量。本學期我們將進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動,努力提高實踐水平。
對學生的評價通過三個方面來進行,首先是學生互評;其次是家長評價;最后是教師評價。這樣,不但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情感。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03-25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02-15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04-2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計劃02-05
綜合實踐活動案例評析_綜合實踐活動案例09-29
綜合實踐教學計劃05-17
綜合實踐教學計劃12-30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08-31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