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繼母在影視中的形象簡析論文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試圖通過內容分析法,對影視劇和現實中的繼母形象進行定量分析,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框架:外在身份,態度框架,心理行為,在分析繼母形象時使用這三個框架主要原因在于:1.外在身份外在身份是作為一個平常人去考察繼母的服飾、職業、學歷等,因為研究要對比影視劇與現實,所以對此框架的分類著重考察繼母影視劇中的外在的身份與現實生活中的是否存在差異。2.態度框架態度框架關注的是作為繼母與他人相處的關系如何。由于繼母這個稱呼是相對的,丈夫眼里她是再婚妻子,婆婆眼里是再婚媳婦,只有在繼子眼里是繼母,所以考察與繼子的關系是本研究最重要的環節。在態度框架中,考察另外一個重點是與丈夫的關系,繼母形象本身由于其特殊性,與丈夫的關系的影響因素不同于一般夫妻,繼母身份可能會對夫妻關系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與丈夫的關系列入考察范圍。3.心理行為心理行為主要考察個人性格,在研究對個人性格的定量分析后,選擇采用現階段最為有影響力的五大人格理論。Goldberg(1992)稱之為人格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研究者通過詞匯學的方法,發現大約有五種特質可以涵蓋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在五個特質下各自細分幾個小問題,進行編碼測量。最后從總體上描述繼母在影視中和現實中呈現的形象,并且分別闡述現實與影視錯位的現象及其原因。
(二)研究假設
1.假設一:影視劇中的外在身份框架與現實生活中沒有明顯差異。2.假設二:影視劇中的態度框架中與繼子的關系與現實生活中有明顯差異。3.假設三:影視劇中的態度框架中繼母與丈夫的關系與現實生活中有明顯差異。4.假設四:影視劇中心理行為與態度框架中繼子的關系不相關。5.假設五:現實生活中心理行為與態度框架中繼子的關系相關。
(三)內容分析設計
1.樣本選擇對影視劇中的繼母形象的樣本,通過問卷進行提問“你印象最為深刻的三位繼母形象”,經過統計和選擇統計,一共選擇出40位角色,包括電視劇中35位和電影中的5位。電視劇包括生活劇、年代劇、古裝劇、農村劇、現代劇、偶像劇等,電影也包括故事片、科幻片等。在題材上,樣本的選擇十分廣泛。對現實中的繼母形象的樣本是通過問卷調查。問卷統計中直接接觸繼母人群的問卷為有效問卷,總共調查到繼母45位。2.編碼標準影視劇和現實生活中的繼母形象采用相同的編碼表,均根據對繼母研究劃分的三個框架:外在身份、態度框架、心理行為,總共細分出13個編碼項目:外在身份的編碼是根據一個人平常的狀況,年齡、職業、受教育狀況、平常穿衣風格、生活地區。態度框架的編碼考慮到主要探究與繼子的關系,細分為:與繼子的關系、與丈夫的關系,對這兩個編碼的評分分為五個階層:1.很好;2.比較好;3.一般;4.比較差;5.很差。心理行為根據心理學的五大人格理論,五種特質可以涵蓋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這五種特質分別是:外傾性、情緒穩定性、開放性、宜人性、盡責性。其中宜人性最能反映繼母的心理性格對行為產生的作用,所以心理行為框架采用宜人性作為考察問題,細分為:心理幸福度、愿意信任別人、愿意幫助別人、愿意順從別人、愿意同情弱者。每一個問題根據程度的不同分別編碼為:(1)非常同意;(2)比較同意;(3)一般;(4)比較不同意;(5)不同意五個方面。3.數據統計制作完成編碼表后,有兩位編碼人員對影視劇中的每一位形象樣本進行分析填表,這兩位編碼人員是本專業研究生,有著良好的專業素養。如有涉及主觀傾向的變量,由兩位編碼人員討論后決定。現實生活中的繼母形象采用問卷搜集數據,由兩位編碼人員統計最后采用專業數據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外在身份
1.影視劇中和現實生活中繼母的年齡在影視劇中繼母年齡特征:主要在30-40歲之間和20-30歲之間,30-40歲之間占47.5%,20-30歲之間占35%。現實生活中繼母年齡特征:主要在40-50歲和30-40之間,40-50歲之間占44.4%,30-40之間占40%。2.繼母的職業研究發現影視劇中繼母的職業特征以個體和企業為主,個體占35%,企業占20%,說明他們有良好的收入保障,而現實生活中繼母的職業特征以比例為35.6%的無業為主,而在影視中占很大比例的職業個體和企業,在現實生活中比例分別為15.6%和11%,占很小的比例。3.繼母的受教育狀況影視劇中學歷特征:主要以本科及本科以上高學歷為主。本科及本科以上的高學歷占了35%。現實生活中學歷特征:主要以高中為主的中等學歷占24.4%,本科及以上的高學歷僅僅只有15%。4.繼母的服裝在對服裝的測量中發現,影視劇中服飾主要以時裝為主,占了30%,其次休閑服也以27.5%占了很大的比例。現實生活中主要以休閑服為主,占44.4%,而時裝僅占8.9%,所以穿著差異明顯。5.繼母的生活地區影視劇繼母生活地區中,居住在城市的比例遠遠高于其他,占了80%,城鎮和農村比例都很小,分別占了10%。現實生活中,居住在城市的占31.1%,居住在城鎮的占35.6%,居住在農村的占33.3%。可見,現實生活中城市、城鎮和農村比例不相上下沒有明顯差異,而在影視劇中主要以城市為主。6.假設驗證根據研究結果,影視劇中呈現的是:年齡為30-40之間、從事個體經營、受過高等教育、平常以時裝為主、主要生活在城市的繼母。而現實生活中是:年齡為30-50之間,無業、受過中等教育、服裝以休閑裝為主、生活場所沒有明顯區別的繼母。分別對基本情況進行顯著性檢驗(見表1),發現年齡段、職業、和生活環境p值均<0.05,通過顯著性檢驗。而學歷和服裝,p值>0.05未通過差異性檢驗,5項編碼中3項通過,視為差異明顯所以假設一致。綜上所述假設一影視劇中的基本情況與現實生活中沒有明顯差異不成立,所以假設一不成立。
(二)態度框架
1.與繼子關系與繼子的關系探討是繼母身份研究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經研究發現:繼母與繼子的關系在影視劇的呈現上和現實生活中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影視劇中的繼母與繼子的關系62.5%為好,其中37.5%是“很好”,25%是“比較好”;其次,與繼子的關系22.5%為差,并且都是“比較差”,沒有“很差”;最后,繼母與繼子的關系15%為“一般”。現實生活中,繼母與繼子的關系好的比例僅占33.3%,其中“很好”占4.4%,“比較好”占28.9%;關系差的總比例占50.1%,其中“比較差”占42.2%,“很差”占8.9%;“一般”占15.6%。影視劇中繼母與繼子的關系主要以“比較好”為主,而現實生活中主要以“比較差”為主(見圖6)。2.與丈夫關系與丈夫的關系是態度框架中的另外一個問題,研究主要對比影視劇與現實生活中繼母與丈夫的關系,研究結果如下:影視劇中繼母與丈夫關系“很好”的占32.5%,“比較好”的占55.5%,“一般”的占10%“,比較差”的占2%,“很差的”幾率為零;現實生活中繼母與丈夫關系“很好”的占11.1%,“比較好”的占62.2%“,一般”的占20%“,比較差”的占6.7%。經過顯著性檢驗,影視劇中繼母與丈夫的關系與現實生活中有差異(見圖7)。3.假設驗證假設二:影視劇中的態度框架中與繼子的關系和現實生活中有明顯差異。本研究對影視劇中繼母與繼子的關系與現實生活中繼母與繼子的關系進行顯著性檢驗(見表2),p值<0.05則通過差異性檢驗,影視劇中繼母與繼子的關系與現實生活中繼母與繼子的關系存在明顯差異,所以假設二成立。假設三:影視劇中的態度框架中繼母與丈夫的關系和現實生活中有明顯差異。經過檢驗,影視劇中的態度框架中繼母與丈夫的關系,與現實生活中未通過顯著性檢驗,所以假設三不成立。
(三)心理行為
1.影視劇中繼母的心理行為心理行為框架考察的是性格的宜人性,具體設計問卷時分為以下幾個問題:心理幸福度、愿意信任別人、愿意幫助別人、愿意順從別人、愿意同情弱者。經過統計影視劇中每個問題的結果如下:影視劇中繼母的心理幸福度:60%為比較幸福;27.5%為一般幸福;7.5%為比較不幸福。影視劇中繼母愿意相信別人:60%為比較愿意相信別人;17.5%為一般愿意相信別人;15%為比較不愿意相信別人。影視劇中繼母愿意幫助別人:17.5%為非常愿意幫助;40%為比較愿意幫助;17.5%為一般愿意幫助;25%為比較不愿意幫助。影視劇中繼母愿意順從別人:45%為比較愿意順從別人;17.5%為一般愿意順從別人;37.5%為比較不愿意順從別人。影視劇中繼母的愿意同情弱者:20%為非常愿意同情弱者;50%為比較意愿意同情弱者;15%為一般愿意同情弱者;12%為比較不愿意同情弱者。2.現實生活中繼母心理行為經過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繼母心理幸福度如下:46.7%的繼母為比較幸福;26.7%為一般幸福;17.8%為比較不幸福。現實生活中繼母愿意相信別人:37.8%為比較愿意相信別人;42.2%為一般愿意相信別人;17.8%為比較不愿意相信別人。現實生活中繼母愿意幫助別人:28.9%為比較愿意幫助別人;44.4%為一般愿意幫助別人;22.2%為比較不愿意幫助別人。現實生活中繼母愿意順從別人:8.9%為比較愿意順從別人;42.2%為一般愿意順從別人;42.2%為比較不愿意順從別人。現實生活中繼母愿意同情弱者:11.1%為非常愿意同情弱者;44.4%為比較愿意同情弱者;37.8%為一般愿意同情弱者;2.2%為比較不愿意同情弱者。3.假設驗證假設四:影視劇中心理行為與態度框架中繼子的關系不相關。對心理行為和態度框架中變量的測量,根據程度的強弱依次分為五個標準,分別為1.非常同意、2.比較同意、3.一般、4.比較不同意、5.不同意;1.很好、2.比較好、3.一般、4.比較差、5.很差。對假設四的驗證,是對心理行為的五個具體問題和對態度框架中問題相關性分析,通過相關性分析,得出以下表格(見表3):通過表格分析得出:繼母與孩子的關系與感覺幸福、信任別人、幫助別人、遷就別人、同情別人五個因素正相關。影視劇中繼母與孩子的關系越好,繼母越感覺幸福,越容易信任別人、幫助和遷就別人,所以假設四不成立。假設五:現實生活中心理行為與態度框架中繼母與繼子的關系相關。對假設五的驗證方法同假設四,通過相關性分析,得出以下表格(見表4):通過表4得出:在現實生活中,繼母與孩子的關系與感覺幸福、信任別人、幫助別人、遷就別人、同情別人五個因素正相關。現實生活中,繼母與孩子的關系越好,繼母越感覺幸福,越容易信任、幫助和遷就別人,所以假設五成立。
三、結語
本文著力在探討影視劇中與現實生活中繼母形象的錯位,經過統計發現,影視劇中的繼母形象為:年齡30-40之間、從事個體經營、受過高等教育、平常以時裝為主、主要生活在城市繼母;現實生活中的繼母形象為年齡30-50之間,無業、受過中等教育、服裝以休閑裝為主、生活場所沒有明顯區別繼母。在外在身份框架存在明顯差異,這說明影視劇中的繼母形象沒有明顯的代表性。在態度框架和繼子關系中,存在很大差異,根據美國學者甘姆森(Gamson)的框架理論,框架既有協助人們思考或整理信息的正面意義,又有可能會成為人們意識形態或刻板印象的主要來源,框限了主觀認知世界的活動。[2]影視劇通過錯位、忽視等框架模式化再現繼母形象。
(一)錯位
本文假設一關注的外在身份框架,影視劇繼母形象錯位的表現是與現實生活中的繼母形象不符的,影視劇中的形象“再現”是一種意義創造的實踐活動,具有意識形態屬性。媒介再現的是介于虛構與真實之間的內容,當這種再現內容的選擇通過框架,一種有意識的篩選手段達成,并且產生周期性作用時,久而久之人們會接受、認同再現的內容,認為再現的虛構內容就是現實世界。
(二)忽視
本文假設二關注的是態度框架中繼母與繼子的關系,通過研究印證,影視劇中繼母與繼子關系很好而現實生活中繼母與繼子關系比較差。影視劇在表現態度時忽視了現實生活中繼母與繼子的矛盾,影視劇呈現的內容,并不代表現實。忽視的原因,本文在編寫問卷時一并列入,最后統計到如下結果:40%的人認為原因是“影視劇對引導輿論的作用和責任,負面形象不能太多”,30%的人認為“影視劇作為娛樂大眾的的產物,彌補現實生活不完美”,這兩方面的原因都是意識形態的體現,極力營造正面的傳媒形象,是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在影視中的體現;本文假設三關注的是態度框架中繼母與丈夫的關系,經過研究,繼母與丈夫的關系在影視劇中與現實生活中沒有明顯差異,因為繼母與丈夫的關系與繼母本身形象沒有明顯的關系,所以繼母與丈夫的關系在影視劇中與現實生活中未被忽視,沒有錯位,也是因為意識形態不需體現與關注。
(三)研究不足
本研究在假設四和假設五中對于影視劇中和現實生活中繼母與繼子關系的影響因素做了初步探討,研究發現,無論是影視劇中還是現實生活中,繼母的心理性格和繼母與繼子的關系有正相關,也就是說,繼母性格越好與繼子的關系就越好,反之則亦然。繼母與繼子關系的影響因素還有哪些?本而未能探討,希望后續的研究可以做到
【繼母在影視中的形象簡析論文】相關文章:
簡析管理與文秘論文05-02
影視文化旅游行業簡析05-01
簡析高職英語語音教學論文04-30
簡析大學特色的本質論文05-02
科技英語中的名詞化現象簡析04-28
《祝福》中的女性形象論文05-02
簡析不同兒童群體健康管理評價論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