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立高中動態化學教學模式,實施課堂教學開放論文
課堂教學系統中有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這五個動態子系統。動態教學模式的目的應是建立一個能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在課堂內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由思考、自由選擇的空間和機會,要求課堂是互動的。因此,教師在努力營造出“教師—學生”及“學生—學生”間自由、平等的氛圍。民主和平等是推進師生交流的前提,是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土壤。
第一,課堂教學開放,實施動態教學。教學向學生開放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始終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學習為中心的概念。課堂教學的設計和組織形式都必須向學生的實際需要開放,向教學的實際變動。如教學計劃的適度調整、空間位置的隨機調整以及師生角色的不斷互換,活動內容的多樣選擇等。對化學科來說,可充分發揮實際的優勢,教師盡可能給學生開放實驗室,讓學生主動進行實驗探索。例如,進行化學鍵、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這部分教學時,可以把實驗室的球棍模型發給學生,專人保管,課下讓學生充分發揮他的想象力,結合概念理解比較抽象的知識。課外活動中,讓學生走進實驗室,引導學生討論設計方案;如:實驗室有KMnO4,KClO3, 雙氧水,MnO2,根據所學知識,設計實驗,觀察它們放出O2的速率,同時計算同量的物質,哪一個放出的氧氣多?在學生實驗時,給學生操作的時間,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給學生發問的機會,給學生判斷的機會,比較實驗方案的優缺點。總之,課堂教學的目標不能疆化,一切都應該滿足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實際。
第二,教學內容開放,實施動態教學。高中化學教材是根據知識的邏輯順序、學生的認識發展順序以及心理發展順序而編寫的。有些內容平鋪直敘,單調、枯燥。而現在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科技日新月異。因而,教師必須制造性地處理教材,以適合動態課堂教學要求。在課堂教學中適時介紹化學科學發展的成果,如在介紹碳及其同素異形體時可插入C60的介紹,在講環境保護時,可插入居室污染與防護以及介紹可持續發展這路等。并且引導學生時刻關注社會問題,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能源枯竭等。此外,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有利于啟迪和開發智力,培養個性,培養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內容。如,互聯網中的很多課件利于引起學生興趣,可下載化學實驗,三維分子結構動畫等,結合計算機課,讓學生觀看,使化學課與計算機課相結合,這也是動態教學的一個新方向。
第三,教學方法開放,實施動態教學。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多變的,靈活多樣的。其中動態型課堂教學方法是決定能否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動態型化學教學應采用以“問題”為核心,以“討論”為手段,以“試驗”為途徑,以“發現”為目的的策略,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發學生強烈的發現動機和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親身經歷對新定義、新結論、新鮮思路及新實驗方法的探究,在探究中進行觀察、分析、歸納等,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討論,發揮化學實驗的優勢,進行實驗,驗證假說。對發現的結論進行應用、總結等。下面是以離子反應內容為例實施動態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嘗試。關于強弱電解質的概念,由于較為抽象,學生較難以理解,為突破難點,設計以下教學程序:
[演示]同濃度同體積的HCl、NaCl、NaOH、CH3COOH、NH3水溶液導電性的對比實驗。
[提問]據演示實驗,在并聯電路中,與鹽酸、NaCl、NaOH溶液相連接的燈泡較亮,而與醋酸、氨水溶液相連接的燈泡較暗,說明在溶液的導電性方面存在著何種差異?
[回答]HCl、NaCl、NaOH三種溶液的導電性強,而醋酸、氨水溶液導電性弱。
[提問]電解質溶液為什么能導電?溶液的導電性強弱又有什么決定的?
[回答]電解質溶液是靠離子的定向移動傳遞電荷而導電的,當離子的電荷相等時,其濃度越大導電性越強,依次推斷上述五種溶液中HCl、NaCl、NaOH三種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而醋酸、氨水溶液中離子濃度小。
[提問]上述五種溶液中的濃度都是相同的,且其它條件均相同,為什么離子濃度卻不同呢?
[回答]電解質在水溶液里電離程度是不同的,HCl、NaCl、NaOH三種物質在水溶液中幾乎全部電離,而醋酸、氨水只有一小部分發生電離。
這樣從實驗現象開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通過教師的層層發問,學生沿階而上,最終理解了“強弱電解質”的本質。實施化學動態教學,能樹立學生強烈的創新意識,培養其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建立高中動態化學教學模式,實施課堂教學開放論文】相關文章:
JiTT教學模式開放教育論文04-30
以框架式模式實施化學教學04-27
高中化學實施探究式教學論文05-02
論大地測量數據模式的動態建立04-30
有機化學實驗的開放教學模式04-30
實施高中物理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體會論文05-02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教學的實踐論文05-02
初探物理課堂教學模式論文05-01
試談課堂教學模式探究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