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聾生于學校空間的身體策略的論文
摘 要:學校空間作為社會制度生活的延伸,其封閉性和區(qū)隔化帶來規(guī)訓與控制的空間意向,充斥著權力。“拓殖”是一種“弱者的武器”來對抗強大的壓制性力量,通過避免與強權直面沖突,用間接的形式對施加的規(guī)訓、權力和話語予以抗拒。特殊教育學校為聾生提供改變命運的平臺,然“隔離”與“封閉”讓聾生陷入新的困擾,為擺脫強加的污名和身體的馴服,有些聾生選擇了沉默和順從,有的則采取多種策略予以應對。
關鍵詞:拓殖;聾生;學校空間;身體策略
一、身體改造:
對“正常”身體的追求 聽力損失讓聾生承受許多常人難以感知的苦痛,同時也淪為被嘲弄、調(diào)侃、甚至是被排斥的邊緣群體。戈夫曼說,蒙受污名后的人對自己的處境怎樣反應呢?對身體改造就是其方法之一。[1]通過醫(yī)療手段治愈聽力是多數(shù)家庭的選擇,很多聾人家庭都有四處求醫(yī)的經(jīng)歷,力圖通過醫(yī)療干預恢復聽力。“父母對我很好呢,也會教育我,用打工賺來的錢養(yǎng)活我。記得在我11歲的時候,頭疼加發(fā)燒,我媽媽就急忙把我?guī)У结t(yī)院去看病,當?shù)氐尼t(yī)院無法治療,后又轉到昆明的醫(yī)院,我很感動的對媽媽說對不起,我不該生病的,媽媽說沒關系,只要你好了媽媽才會幸福,就這樣媽媽一直接送我到初中畢業(yè)。”[1]聾生大多來自農(nóng)民家庭,不富裕,為了讓孩子早日聽到聲音,治療不惜一切代價。然而,看病的過程總是很漫長,嘗試多種醫(yī)療的方法,藥物、針灸等等。遺憾的是,由于信息閉塞、觀念落后,很多家庭忽略了語訓,甚至不知道語訓,導致孩子失去了不可逆轉的康復良機。
二、身體裝扮:
對“耳聾”的信息控制 大多數(shù)聾生渴望正常的身體,對自己的耳聾身份糾結、痛苦,他們希望擁有聽力,羨慕有聽力的正常人。“我看到正常人會說話也聽得到,真的好羨慕,對自己說我為什么會這樣,”[2]科技的發(fā)展為改善身體條件提供了可能,卻不能保證身體的完美蛻變。于聾生而言,控制耳聾信息或許是最實際且快捷的辦法,不僅可以滿足對完美身體的追求,也可減少外界對聾人身份的看法。 “我們在公共場合打手語的時候,正常人總會用異樣的眼神注視著我們,他們會覺得我們很奇怪。是因為我們聽不到聲音,因此沒有辦法開口說話,我們習慣用手語,但由于手語的普及力度不大,導致我們走上社會發(fā)展受到很大制約。”[3]公共場合不打手語也是聾生常用的隱藏聾人身份的策略。 戈夫曼指出:“裝的人還使用一種策略,就是把自己蒙受污名的缺點的標記呈現(xiàn)為具有另一種特征的標記,而這種特征的污名程度則更低一些。”[2]采取不同的裝扮策略,“耳聾”的身份可以被巧妙地掩飾,接近常態(tài)的身體形象便出現(xiàn)了。
三、身體表演:
聾生的自我保護 “身體是自我表演的載體,也是進行貶損的社會排斥儀式的對象”。缺陷往往代表身體的“貶值”,“殘疾人”身份成為聾人揮之不去的身體特征,社會上不乏一些殘障者,自持障礙的身體,將其作為實現(xiàn)愿望的手段。雖然接受別人的同情和施舍會不安,卻可享受“免費的午餐”。國家也給予殘疾人很多幫助,“從殘疾人的康復到教育、就業(yè)、貧困殘疾人的扶貧、社會保障等等,我們的業(yè)務內(nèi)容挺多的,具體包括:
(1)從出生前的殘疾預防,到出生后的適配輔助器具;
(2)在教育方面,聯(lián)系教育部門,推薦殘疾孩子到適合自己的學校入學,并提供助學款。
每年中央下?lián)?8萬的助學款,每人每年有3 000塊錢的助學金。”[3] 聾生在學校也受到“殘疾效應”的影響,“聾人對錢看的很重,比如排練一段舞蹈,學生首要關心的是排練的補助是多少,而非集體的榮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逐漸扭轉學生這樣的觀點,增強集體榮辱感而非僅僅關注個人利益。”社會上對聾人的關愛太多了,導致聾生迷失了方向,“聾生習慣性地接受外界的資助。學校在針對學生這方面應進行引導,不能讓學生簡單地認為錢來得容易,需要讓聾生認識到只有靠自己的雙手、靠辛苦的勞作才會有回報。很多聾人畢業(yè)生,進入社會,很難適應主流社會的生活節(jié)奏,沒有加班概念。由于捐贈的社會人士很多,除了企業(yè)、愛心人士,聽障群體習慣性地去接受、去無償獲取,從而產(chǎn)生一些惰性心理”。 這種污名效益被廣泛模仿借鑒,在社會上,常看到聾啞人行乞或者冒充聾啞行騙的行為,他們通過操縱自己的身體或假冒別人的身體,巧妙地將污名轉化為“正當”的生存策略。 身體障礙者除了迎合式的溫和式表演,也會用另一種對抗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種表達通過悲慟的身體對話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抗議。當下,聾人及其他殘障者常常以“闖入”的方式來重獲“身體”的新生。大部分高校開設聾人舞蹈專業(yè),鼓勵聾人學習舞蹈,千手觀音的成功為聾人的身體重獲生命,人們對殘疾的印象大為改觀。“聾人舞蹈是很有意義的,他們克服聽力障礙,通過老師的引導和指揮,跟上節(jié)奏,并且還可以跳的那么好,真的很不容易。”
參考文獻
[1][2][美]歐文·戈夫曼.污名-受損身份管理札記[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86.91.
[3][英]布萊恩·特納.身體與社會[M].馬海良,趙國新,譯.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00.101.
【聾生于學校空間的身體策略的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提高聾生的學校適應性論文05-02
體育教育對終身體育的影響的策略分析論文05-04
普通學校發(fā)展策略研究論文05-03
新課改下拓展學生創(chuàng)造空間的策略論文05-02
學校推進新課程改革的策略研究論文05-03
談終身體育與學校體育論文05-02
淺談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論文05-01
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現(xiàn)狀和培養(yǎng)策略教育論文05-04
試析在中職學校打造高效課堂的策略教育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