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班主任論文: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三條途徑
班主任論文: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三條途徑
英國哲人查爾斯螄里德有一句至理名言,他說:“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有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有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有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有命運的收獲。”
班級學生是班主任的教育對象,班主任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是幫助和促進學生的發展,因而,班主任與學生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班主任只有與學生多交流,才能切實了解學生的實情,切準學生的思想脈搏;才能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為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機會多與學生交流,處處做個“有心人”和“知心人”,從而達到師生心理相融,思想相通。
行為認知理論告訴我們,個體行為是受其原有的認知意識支配的,個體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從已有的認知意識開始培養的。學生學會自律,具備自律意識,對于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而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找到師生雙方的共同結合點,這樣才能達成共識,才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灌輸正確的理念,逐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意識,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成功。
因此,我認為:要想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班主任,首要必須經常與學生接觸,及時地了解學生心里所想,才能對癥下藥,解決學生心中的困擾,幫助他們克服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真正的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從而成為道德的引導者,思想的啟迪者,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師。那么,班主任如何做好與學生的溝通工作,具體有哪些途徑呢?以下是我個人在教學工作中總結的幾點體會。
一、用心溝通——建構學生自強的信念。
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管理著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各方面事情,既非常瑣碎、繁雜,而又十分艱苦、辛勞。因而,教師只有懷有一顆對學生真正的愛心,急學生所急、想學生所想,才能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才能讓學生與你貼心、與你溝通、以心交心、換心。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就明確地指出: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本身意味著:一棵樹流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及到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能成為教育,或許也可以說是一種失敗的教育。
故而,作為班主任,首先必須客觀地、全面地了解學生,才能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才能在教育過程中與學生互動,共同發展共同成長,從而達到教學相長。其次,一個成功的班主任必須具備“雙心”——處處留心與充滿愛心。只有處處留心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了解班級的整體情況,做到心中有譜;只有充滿愛心,才能真正走進學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而幫助他們建構自強的信念。
上學年,是我初次接手班主任工作,加上又是初三畢業班的班主任,深感肩上的擔子很重。但有利的是我從初一就接手這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對學生還是有一定的了解,加上學校各位領導和夏主任的指導幫助,我很快進入了角色。(班主任
)在暑期補課的20天里,頭等大事就是利用一切時間,通過電話家訪和多方調查,全面、及時地掌握學生的行為特點、學習狀況、性格愛好、交往的能力以及家庭情況等。平時處處做一個留心人,比如通過留心某位學生打掃衛生,我可以知道他是不是一個做事認真負責的孩子,能否承擔班級的管理工作;通過留心某些學生自習課的表現情況,我可以知道哪些學生具備學習的自主性,從而能合理制定學習計劃,在班級起表率作用;通過留心班級學生課間的活動情況,我可以知道班內的一些“新聞大事”,及時掌握班級的第一手資料。這樣,我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就能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有的放矢地付出自己對學生的一片“愛心”。
例如,上學年我班有一位男生叫龐斌斌,他的學習成績很不好,各個任課老師都向我反應他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習上是得過且過。后來我通過課堂上以及課后的細心觀察,發現他上課思想不能集中,沒有精神,下課不是趴在課桌上睡覺,就是望著窗外發呆。課后作業也是不認真做,應付了事;并且我還發現他經常放學后仍逗留在學校附近玩耍,不按時回家。針對以上情況,我找到他的媽媽進一步了解該生的情況。通過交談我才知道,由于該生的父母整天在外做生意,再加上父母文化水平低,因此對他的學習、生活簡直一點都顧不上過問,甚至晚上連面都見不到。很顯然,這是一個學習認知差,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缺少家庭關愛,缺乏自強信念的學生。
了解這一情況后,我立即采取了針對性較強的“個性化”教育方式,循序漸進地幫助他重新建構自強的信念。首先是平時特別關注他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他課間悶悶不樂,坐在位子上發呆時,我會上前好像和他聊天一般:“龐斌斌,有什么難題讓你的濃眉深鎖呢?”這時,他會不好意思地回報我一個羞澀的哭笑,但不會回答我的問題。可是幾次這樣以后,他漸漸愿意和我以這種調侃的方式聊天了,會告訴我一些他的內心想法。或是玩游戲時遇到了瓶頸,不能通關,或是家里的飯菜總是不合他的口胃等等這些細小的事情。但是他說了,愿意跟我說了,我覺得我的第一步成功了,我打開了他的心門,笑容在他臉上漸漸多了起來;其次是在他學習上一有小小的進步,我就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從而喚醒他的學習熱情。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是愛聽表揚贊美的話語,漸漸的,他的學習態度轉變了很多,獲得的表揚也越來越多,對自己的要求從而就越來越嚴格;再次通過遷移、帶動的教育方法,培養他的學習興趣。我利用他的生日,送給他我自己挑選的書,同時告誡他一定要刻苦、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慢慢地,他的學習勁頭逐漸高了,生活當中日漸活潑開朗;在課堂上總能積極舉手提問,學習成績也能穩步提高,成為一名勤學好問的學生。在中考中,發揮出色,如今在金陵中學河西分校高中部讀書。
二、用眼溝通——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用眼來說話”便是一種很好的溝通,“眼的交流”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心靈的交流”,這樣能更準確的獲得師生間的情感和諧與心靈共鳴,從而獲得最佳教育效益。一個成功的班主任,應善于運用“目光”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信息的傳遞與行為的暗示,從而給學生以肯定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律意識。
每當跨進教室,通常我都習慣地對全班同學送去親切的一瞥。在這一瞥中,我的目光與幾十雙目光一一相對:有的目光與我的目光碰撞時,它熠熠閃光,流露出的是飽滿的精神,我則報以贊許的目光;有的目光飄忽不定、左右顧盼,我的目光則多停留片刻,提醒他集中注意力——否定中更多的是鼓勵;有的目光則是躲避、退讓,他必有心虛的一面,我的雙眉就會稍皺,目光嚴肅中又有寬容;而有的眼睛雙目無神、似夢似醒,我的目光中則會有“警示”的信息了。這僅僅是課前的“全方位”的掃視,而在這掃視當中,我卻可以大體了解整個班級的精神面貌。
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平時,教師要善于用敏銳的目光,尤其是關注班級的一些后進生,關愛一些特殊學生;用眼發現他們的毛病、缺點,并及時指出、批評;若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要及時地、適當地給以表揚、鼓勵,培養班級整體的自律意識。
通常后進生都已經聽慣了來自家長、老師的批評,也許這對于他們來說已經家常便飯了,如果班主任仍然經常地批評他,希望通過批評來改正他的不良習慣,我想效果可能適得其反。我經常以目光交流的方式提醒學生,或是在課堂上,或是在午休時,一個眼神傳遞一條信息,不僅可以提醒學生,而且還不會影響班級其他同學。班上學生經常會說:“殷老師的眼睛會說話,眼光會‘殺人’。”
個人感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見,溝通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賞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還關心他們的生活,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心能驅使教師以最大的耐心和韌勁克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挖掘自身的潛能,教師的愛,對學生的發展也是一種巨大的動力,有了這種愛,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仰慕心理,從而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上。
【班主任論文: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途徑】相關文章:
試論雙證溝通教育實現的途徑04-28
有效溝通 論文09-03
青年班主任如何與家長溝通04-29
論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04-27
關于班主任的論文11-16
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途徑探析論文04-07
醫患溝通論文01-29
班主任工作論文-處理學生間矛盾08-03
關于溝通的議論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