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地理“學案”的目標分層及運用策略論文
一、“學案”的理念及相關問題
“學案”是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輔導材料!皩W案”的編制基于這樣的理念:讓學生學會學習美國心理學家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學會了學習,也就學會了生存。
社會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們教學觀念也發生了變化,變“教師教,學生學”為“教師教會學生怎樣學”教學設計從以教為主轉變為如何促使學為主由此,“學案”便孕育而生。
學生課業負擔普遍過重,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這是當前中小學教育比較突出的問題。那么,應該如何“教”“學”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什么是優秀的教學?前蘇聯著名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家巴班斯基在他的《論教學過程最優化問題的研究特點》中對最優的標準提出這樣的論述:“教學過程效果最優化的第一個標準,是每個學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務,于該時間內在教養、教育和發展三個方面,達到最高可能的水平(當然,不能低于及格水平)。第一個標準是學生和教師遵守學校衛生學和相應指示所規定的課堂教學和家庭作業的時間定額”巴班斯基的這些教學最優化標準,對我們現在的教學仍然適用即教學有沒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有沒有長進如果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不到知識,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是低效的或無效的。其次,教學效益必須考慮時間因素,從學生的健康考慮時間安排。效果被時間“除”即教學效率如果每個教師都占用學生的大量時間來獲得教學效果,學生會不堪重負要有好的教學效率,需要師生之間的配合,有和諧的“教”“學”關系在教師認真‘教”的同時,要有學生積極、自主地學“學案”的使用就是為學生自主地學、系統地學建立一個可操作的平臺
二、“學案”的界定和基本目標
“學案”是教師編制的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輔導材料!皩W案”與“教案”雖然都是由教師設計的,但它們之間有所不同:“教案”的實施者是教師,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依據。“學案”是學生在教師組織和引導下的學習樹料,它的最終使用者是學生!皩W案”有利于強化學習主體的自我認知的心理體驗,“學案”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是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構建知識結構的一種重要媒介。
在教與學的一般關系上,教法高于學法,因為它既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指導意義,又有著示范作用。但同時教法源于學法,教者應從學生的學習規律出發制定教學策略,“為學習設計教學”(加涅語),并將教法與學法融為一體。在操作層面上,教法既服從于學法,又服務于學法,教師的工作應努力地指向學生的學習方式和過程;學生的學習則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指向自己的學習過程,力求不斷改變和促進自身進步的學習狀態。
現行的“學案”有很多種類型,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的《素質教育新學案》、浙江省金華市第一中學正在開發的“學案導學法”學案,還有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制作的‘專題頁”或“專題學習資源庫”式的“學件”學案等。
鑒于對地理教學在中學教育中的地位、學生狀況的分析,我們提出的“學案”有別于上述類型我們把“學案”使用放在“教”之后,利用“學案”整理知識,認識地理知識結構,在自學過程中掌握分析、歸納、推理等一系列學習方法。因此,我們的“學案”是復習性質式的!皩W案”其基本目標是:學生通過“學案”梳理知識結構,把握知識要點,拓展思維,綜合聯系,掌握一些地理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會學地理。
三、“學案”的目標分層和設置要點
整個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分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年段,其中高一年段每周只有1課時的教學,是文科學生的選修課程,在此不多敘述下面主要從高一和高三兩個年段分析教學目標和“學案”的層次。
1、高一“學案”的目標與設置要點
高一的地理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高一學生只有約15%向文科方向發展(高三應試考地理),高一地理主要教學目的以素質教育為特征,即初步掌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了解地理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認識世界和我國所面臨的人口、環境、資源等問題;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研究地理的基本方法;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曰觀、環境觀、資源觀和可待續發展觀念。
高一“學案”的目標主要有三層:(1)梳理課文,把握知識結構,把一些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2)加強對概念理解的思維訓練;(3)拓展性學習。課文中陳述性的地理知識,通過綜合、對比、分析,轉化為程序性知識“學案”中有一系列的表格和框架圖,有利于學生歸納和比較地理知識,提高對地理事物和規律的理解能力“學案”中設置一系列以圖為中心的思維訓練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理學科的學習方法。如果前兩個層面是教師精心設計的學習材料的話,那么拓展性學習則是在教材范圍之外學生的自主性探究。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的《素質教育新學案》中把“研究性學習”作為“學案”的一項重要學習內容,而我們對這一部分內容則是采取“無案”化的處理方式—不作任何指導,只要求學生把與高中地理教學的相關探究呈現給教師和學生,教師結合教學對學生提交的探究成果進行點比全國著名地理特級教師王樹聲曾指出:學習能力是什么?是知識加
方法加運用!本“學案”的三個層次正是建立在對地理學科學習能力這種認識之上而設計的。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可以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把“學案”與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方式結合起來就變成子“學件”,即“專題頁”設計。當然‘學件”的設計與實施還受到教師計算機技術水平及軟硬件條件的影響,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已經制作了《月球》的專題頁,初步嘗試,較受學生歡迎。2、高三“學案”的目標與設置要點
高三年級地理學習與高一年級間的差異是:(1)必須面對高考,是應試教育,知識的掌握很重要;(2)文科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學習能力較理科學生差,學習習慣也存在問題。所以高三的“學案”設置要有目的地組織學生按計劃、分階段學習,形成良好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高三階段“學案”的目標主要有:“學案”設置的第一、二層次和相應的目標就是組織學生自學,把握知識結構,拓展思維空間。學什么、如何學,課本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樹料,是地理教學內容的最基本載體。所以,“學案”的第一層次就是組織學生通讀或自學課文。這部分“學案”以章或單元為單位進行,按課文次序,通過小型間答和填空題逐步進行。
課文中的文字學生不會不懂,但其中的知識點、概念間的關系、知識結構不容易把握,“學案”在編寫時要注意重點、難點的把握并設置難度階梯,使學生能夠把握知識的結構。
在組織學生自學時,要設計好讓學生如何參與學習,是看書、回答問題、發現問題、畫圖還是思考?通過這些途徑或程序使學習者吸收必要的外部信息,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學習方法。
地理知識結構的總結要把握這樣幾個方面:將某一節知識點的內容歸納出重點,分析幾個知識重點的內在聯系,如因果關系、平行關系、遞進關系、對比關系等,找出連接幾個知識重點的‘橋梁”,明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用知識結構圖把它們表示出來。
“學案”第三層次的目標是:理解高考對學習能力的要求現在,書店、書攤里堆滿了各種復習用書,仔細翻閱這類書籍可以發現,這些復習用書質量不高,相互抄襲、模仿高考試題或抄襲高考試題的很多,有創新性的很少。為減輕學生負擔,必須精講精練而選編。各種練習題的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組織高三復習的過程中,我們體會到歷年的高考試題是優秀的試題資源庫,它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科的能力要求于是,我們“學案”的一部分就是對歷年高考題的分章、分類和分析這些分類試題是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優秀“學樹”精講精用這些分類試題,讓學生從這些高考試題中體會高考“不變”的能力要求。
高三“學案”第四層次的目標是:綜合、整合學習,提高綜合能力“學案”通過一個主題或一個專題展開,打破教材學科體系的系統性,研究個別范例,解決關鍵性知識點、聯系圖采用歸納、演繹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四、“學案”編制原則和運用策略
根據以上分層目標,在“學案”設置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整體性和系統性原則
在“學案”設置過程中要對高三學生整一年的學習進行整體設計教師要精通全部教材,了解學生學習規律和認知特點。在整體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單元設計、課時設計、訓練設計,使學生的認識由淺人深,由局部到全部,認識分布現狀與模式關系,并建立起“全景腦圖”,形成學習系統高一的“學案”按教學單元發放,一學期形成成套的復習提綱。
2、教學相長原則
“學案”的設置主要是組織學生自學,利用“學案”學生自己完成學習任務在進行“學案”設計時,教師已經考慮了引導、步驟、深度等教學問題,還要分析教材重點、難點及學生之間的差異所以,“學案”的設置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設計好哪些內容讓學生自學,哪些是需要教師指導,哪些內容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講,哪些內容是在教師講的基礎上學生練,F代信息化環境中,教師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的占有者,學生講的東西可能更能吸引同學,更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師生互學,學教和諧,教學相長。
3、可操作性原則
“學案”以講義的形式發放給每個學生,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給予學習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想、自己做“學案”的安徘有程序、有梯度“學案”能使我校90%的學生自己完成85%的學習任務,而對10%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或15%有難度的學習任務,通過教師的教和輔導來解決“學案”有利于發現問題,進行個案分析、典型性問題分析,有利于師生共同探討問題,有利于學生反思、復習及認知通過學生反饋及時修改“學案”或在下一階段的“學案”中進行調整。
“學案”的運用要與教學管理相匹配,把握好階段性與教學節奏,教、學、講、練相結合,檢查與評價相結合。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自覺性是有差異的檢查的。目的是了解學生是否能按時完成“學案”中的學習任務,不能完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困難,答案是否正確,完成的質量如何等。檢查的方式可以是在課堂上師生的交流,可以讓學生上交作業(“學案”)進行檢查,也可以通過測驗進行檢查。評價有兩種:在師生交流過程中的及時評價與考核比價。考核評價可以使學生自己知道學習成效,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狀況并為教師改進教學和學生后續學習提供具體的依據。高三的“學案”往往與單元測驗或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相配套高一“無案”的自主探究性作業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設計的參與者,一位學生的演示、演說教育和影響著其他學生。
五、“學案”的使用效果及評價
我們認為教育教學效果有兩大方面:可測量的效果和不可測量、評價的效果學生獲得的知識有高級、低級之分;習得的能力有近遷移和遠遷移效果:學校學習可以是短期內學習成績明顯提高,也可能使學生終身難忘、一輩子受用。學校教育有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短期目標是:完成“學業”、考上大學,這是可測量和評價的。長期目標是:學生可待續發展,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10年、20年甚全50年、100年后才可評價。高三“學案”的使用首先實現了教學短期目標,在這方面我們是成功的1999年9月,利用“學案”組織高三復習 , 2000年文科綜合考試成績在杭三市遙遙領先(地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2001年文科綜合考試成績仍在杭三市名列前茅。1999年9月在杭三市開設了利用“學案”組織復習的公開課,受到聽課教師的好評。現在,杭三市有許多學校在使用我們的“學案”!皩W案”的使用使整個高三的地理復習有條不紊,有利于學生減輕學習的心理負擔,減少無效勞動,提高整個復習效率。“學案”的遠期效果史為深遠。
【高中地理“學案”的目標分層及運用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體育教學目標的研究與運用論文05-02
構建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策略論文05-02
分層教學目標反思04-29
運用五大策略成就高效課堂的論文04-27
拓展訓練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論文05-01
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策略論文04-27
課堂差異分層教學策略04-30
目標成本管理在施工成本管理中的運用的論文05-02
分層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04-26
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初探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