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經濟的趨利避害
十六大在說明新型工業化道路時指出要處理好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其意義同虛擬經濟的二重性功能相關。一方面虛擬經濟是現代經濟的重要形式,它的存在和發展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有顯著的拉動作用。另一方面它作為投機性經濟,一旦失去控制會導致泡沫經濟之類的宏觀風險。這就提出虛擬經濟的趨利避害問題。虛擬經濟的產生和發展
實體經濟即農工商服務等實業經濟,它提供實實在在的物質產品和服務。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中信用制度和資本證券化的產物。馬克思當年是從虛擬資本的角度說明虛擬經濟的。在馬克思的分析中,虛擬資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信用形式上產生的虛擬資本。其形式有:開匯票、支票,發行銀行券,以有息證券、國家證券、各種股票作抵押的貸款,存款的透支,未到期匯票的貼現等。同一筆貨幣反復使用,就產生虛擬資本。另一種是收入資本化形式上產生的虛擬資本。主要由債券和股票構成。它們都是作為所有權證書存在,并進入市場流通。同一張所有權或債權憑證反復交易就形成純粹的虛擬資本。在現代經濟中,由股票衍生出股指期貨,由國債衍生出國債期貨等等金融衍生工具可以說是虛擬資本的虛擬資本。除此以外,房地產市場上交易的房地產,外匯市場上交易的外匯,都可能成為虛擬資本的形式。
信用形式或證券化的資本形式并不必然是虛擬經濟。貨幣和匯票執行流通和支付手段時不是虛擬經濟,執行支付手段的匯票流通時便是虛擬經濟。用股票籌集的資本進入企業運行時不是虛擬經濟,股票作為所有權證書進入市場流通時就是虛擬經濟。用國債和企業債券籌集的資金進入企業運行時不是虛擬經濟,債券作為債券證書進入市場流通時就是虛擬經濟。居民購買房子自己居住就不是虛擬經濟;買房子用于倒賣、投機就是虛擬經濟。外匯對實際的外貿活動起媒介作用時不形成虛擬經濟;為了實現套利或套匯的目的而對外匯的投機性買賣則形成虛擬經濟。歸結起來,虛擬經濟是提供投機平臺的經濟。
虛擬經濟的產生是生息資本和信用制度的產物,就如馬克思所說:“隨著生息資本和信用制度的發展,一切資本好象都會增加一倍,有時甚至增加兩倍,因為有各種方式使同一資本,甚至同一債權在不同的人手里以不同的形式出現。這種‘貨幣資本’的最大部分純粹是虛擬的。”[1]。在信用產生虛擬資本的條件下,同一些貨幣可以充當不知多少次存款的工具,執行多次支付和流通手段的職能,從而產生商品的生產和流通突破流通手段量而實現擴張的正效應。在收入資本化條件下產生的虛擬資本,可以使工商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來籌集擴大實體經濟所需要的資本。從而使企業的發展突破自身的積累規模。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普及與運用,上述信用和所有權證書可能變為計算機和網絡系統中的電子符號或數據,出現了虛擬資本無紙化現象。但是虛擬經濟的本質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以網絡中的電子信號的形式存在的虛擬資本在運行過程中借助于各種各樣的網絡媒介,可以在一瞬間跨越國界完成其全部交易過程。在網絡世界中虛擬資本的運行,在時間上是零時間;在空間上是零距離。與現實資本相比虛擬資本顯示出高度的流動性,這給企業和個人的資本運作帶來極大的流動性便利。伴隨著虛擬經濟的發展,資金在不同的國家、地區、行業和企業之間迅速流動,降低交易成本,促使各種意愿交易的達成,從而對世界經濟總量起到增進和放大的作用。由此可見虛擬經濟存和發展對現實經濟的拉動作用。
據有關資料,目前虛擬經濟的規模已達實體經濟的五倍,世界上每天流動的資金只有2%真正用在國際貿易上,其他的都是在金融市場上進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