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政治第八單元社會身份與社會責任教案
8.3社會身份與社會責任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明確一個人首先是公民,這是他的基本社會身份。
②了解社會身份的含義,懂得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每個人有多種社會身份,并明確人們的社會身份是會發生變化的;明白什么叫社會責任,理解社會身份不同承擔的責任也不同。理解負責任的意義和代價。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多個角度理解自己的社會身份,培養對自己、對他人和對社會的責任情感,懂得責任是社會關系中的相互承諾,樹立起“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人生態度和道德觀。
【學生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自己的社會身份已經有所體會,但尚未能全面、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多種社會身份以及相應的社會責任,對負責任的意義,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沒有深刻理解。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一個人往往同時具有多種社會身份,相應也有多種社會責任。
教學難點:負責任需要承擔代價。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與設計思路】
知識探究
一、人在社會中的多重身份
1.社會身份的含義:指人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所處的地位。
2.每個人都有多重社會身份
觀察“探究園”中的三幅圖片,思考:
(1)你雖然尚未成年,你已兼有哪些不同的社會身份?還能列舉出自己擁有的其他社會身份嗎?
在家里――父母的子女;在學校――老師的學生;在村里――居民或村民;在商店――顧客;在公交車上――乘客;在公園里――游客;……
(2)你的多重社會身份是哪些因素決定的?你的基本社會身份是什么?(公民)
(3)將來你成年了,你的社會身份會發生什么變化?(成了丈夫或妻子,成了父母或母親…)為什么?(因為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或他參與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變化。)
3.人們的社會身份是會發生變化的
二、不同的社會身份意味著不同的社會責任
1.責任和負責的含義
2.社會身份不同,社會責任也不同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分內應該做的事。如: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醫生的責任是救死扶傷,父母的責任是撫養子女……,那么,作為學生、子女,我們的責任又是什么呢?
說一說:
我的責任:(1)在學校——(2)在家里—— 哪些做得比較好,哪些做得還不夠?
在家庭中,我們要盡力幫助父母、孝敬父母;在學校里,我們要遵守學校紀律,努力學習,積極為集體服務,這些都是我們在學生時代應該具備的責任。
社會調查大展示:
在一次社會調查中,同學們發現了很多平凡而感人的事跡,同時也發現了一些不良的現象,當這些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不良現象集中起來時,大家頗為感慨。以下是社會調查中記錄的一些不良現象和行為:
(1)有些同學看到同學無辜被欺負,卻視而不見,只怕招惹麻煩。
(2)有些同學輪到值日時,出錢雇其他同學代勞,或是敷衍逃避。
(3)有些同學考試經常作弊,甚至以技術高超為榮,沾沾自喜地“傳授”給低年級同學。
(4)有些同學看不起成績不佳、家境貧寒的同學,不愿與他們交往。
(5)有些同學不愿意在公開場合與在家務農的父母說話,嫌父母沒地位。
(6)有些同學花錢大手大腳,超前消費,相互攀比。
這些現象看似小事,與學習無關,卻可能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生活態度。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日常小事中體現的社會責任。針對上述現象,分析我們應負的社會責任。
學生分組討論,歸納:
(1)維護社會正義的責任(負有道義上的責任)
(2)勞動的義務(責任)
(3)誠實守信
(4)團結友善
(5)孝敬父母
(6)勤儉節約
小結:每一種身份都意味著一種責任,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還負有道義上的責任,請看:
道義大看臺:
李學生見義勇為的英雄事跡
今年2月20日,為搶救兩名兒童,在溫州務工的河南籍青年李學生獻出了年僅37歲的生命。當天,在金溫鐵路溫州黃龍段馬坑隧道道口,面對呼嘯而來的列車,兩個正在鐵軌上玩耍的小孩被嚇得驚慌失措。這時剛好路過的李學生毫不遲疑地飛身跑到鐵軌中間,右手抓住小男孩就往鐵軌外面甩,同時左手去抓較遠的`小女孩,就在李學生剛抓到小女孩時,被飛馳的火車迎面撞飛,不幸犧牲。質樸的李學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感動億萬人的贊歌,他的事跡深深感動了中國,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人們紛紛慷慨解囊,真情相助,近一個月來,社會各界自發為其家屬捐款23萬元。
學生討論回答:
1、李學生的行為是不是法律規定必須要做的?他的行為體現了什么?他的行為有什么意義?
3.在某些情況下,個人還負有道義上的責任
道義上的責任包括:誠信、高尚的品格、勇敢、奉獻的精神。在偶發的情況下,當別人提出請求,而自己又作出了某種承諾,這就形成一種責任,這是偶然形成的也要去履行,這是道義上的責任。當看到別人被邪惡傷害,處在危險之中,盡管別人沒有提出請求,自己也沒有作出什么承諾,可以說沒有形成責任,但出于道德良知,出于正義感,也自動地挺身而出,出手相助,這是道義責任的最高表現,這種責任心最能體現人性的高貴和光輝。
2、你還能說出感動中國的人物嗎?
(見:“閱讀與感悟”P93-96,提供網址:http://www.cctv.com/news/special/c15022/01/index)
出謀劃策:“小陳的苦惱”(見教材P92-93)
小陳該怎么辦?你在日常生活中也碰到過類似的問題嗎?你是怎么做的?
小結:要負責任地做好集體的事,就要暫時把個人興趣和愛好放在一邊,或者采取一些辦法,求得兩者的平衡。
三、負責任需要承擔代價
負責任要承擔代價,需要付出時間、精力甚至金錢,需要承擔某些精神上的代價,還需要放棄一些個人的興趣和利益。
1.(1)負責任需要付出時間、精力。例:學生搞好學習,成人做好工作,教師教育學生等。此外,有時還需要付出金錢。如父母經濟上要支持孩子讀書,撫養孩子做人;成人要贍養父母,還有意外傷人都要付出金錢。
(2)負責任還需要承擔某些精神上的代價。
其原因一是有些雖然是責任,但是不情愿的,做起來就不愉快,就會有精神壓力,付出精神代價。例如:在學校,老師要班干部去輔導后進生,但有些后進生不易溝通,不接受幫助,這就造成不愉快,但又非做不可,就造成精神上的壓力。二是因能力有限,信心不足,生怕做不好,也會造成精神上的壓力。例如:在學校,老師推薦學習較好的學生參加省、市學科比賽,這是老師、學校給自己的責任,自己因擔心考不好,影響學校榮譽,也會形成精神上的壓力,即承擔精神上的代價。
(3)負責任還需要放棄一些個人的興趣和利益。
例如:學生的主要責任就是好好學習,提高成績。當期末考試快到了,為了爭取好的成績,應該將主要精力投放到復習上,這就需要暫時放棄一些與考試無關的娛樂活動等。
2.責任是社會關系中的相互承諾。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和對自己負責是一致的。
在我們為別人負責的同時,別人也在為我們負責。我們對社會對國家負責,社會、國家對我們負責,三者相輔相成。例如,在學校,老師對學生的責任是教書育人、培養新人;學生對老師的責任是尊師重教,聽從教導;社會、國家的責任是支持學校、發展教育;學生對國家的責任是發揮才智,建設強國。可見,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和對自己負責是一致的。
名言賞析:
盡管責任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不認真工作的人什么也不是。—[美]劉易斯
問: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課堂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不同的社會身份意味著不同的社會責任,負責任是一個人的立身之道,只有我們人人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身份,人人都負起社會責任,才能共同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共享幸福美好的生活。
課堂練習:《每課三練》P64-65 作業:《探究在線》8.3的練習
【八年級下冊政治第八單元社會身份與社會責任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政治試題:社會身份與社會責任測試題06-21
政治教案:個人與社會單元教學要點02-27
第八單元教案03-11
政治《原始社會》教案11-13
政治《認識社會巨變》教案12-02
第八單元復習教案03-09
政治教案原始社會11-01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單元復習教案03-14
第五單元 《品德與社會》教案03-03